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63991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8.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精编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一 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2 荒漠化的概念 分布 成因 表现 土地退化 人类过度经济活动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 3易错易混 荒漠和荒漠化 荒漠和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 降水较少 蒸发强烈 植被贫乏 以及物理风化强烈 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 包括戈壁 沙漠和沙地 主要分布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 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 并且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 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 并最终连接在一起 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 而且发生在湿润 半湿润地区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

2、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 另外在藏北高原 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 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 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贵州 云南 广西 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 次生盐碱化 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多发生在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 使地下水抬升 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 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 引起土壤盐化 红漠化 主要

3、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 当地表土流失后 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 土地丧失了生产力 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 西北 沙漠化 西南 石漠化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东南丘陵红漠化 华北盐渍化 G C F A E B D 草原退化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红色荒漠化 石漠化 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 黑土退化 水土流失 冻融荒漠化 二 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干旱 自然界线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 阿尔金山 古长城以北 b 行政范围 包括新疆 宁夏 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c 气候区 非季风区 年降水量 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1 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昆仑山 阿尔金山 古长城以

4、北 大兴安岭以西 2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 地形 三山 两盆 新疆 三山夹两盆 返回 2 气候 干旱 根据海陆位置和地形图解释气候干旱原因 A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B高原 山地阻挡海洋气流进入 降水少 3 植被类型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 降水递减 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1 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大风日数多 且集中在冬 春两季 植被稀少 平地多沙质沉积物 物质疏松 3 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2 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化效应和水 气

5、 生相互作用 减少 蒸腾 湿度 减弱 径流 蒸发 沙漠 石漠 降水 蒸发 说明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活动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位置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 阿尔金山 古长城一线以北 相对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 海陆位置 气候 深居内陆山岭阻隔 干旱 植被 草原 荒漠为主 东部 草原西部 沙漠 戈壁 生态环境 脆弱 地表水缺乏 河流少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大风天多 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地形 东部 内蒙古高原 辽阔坦荡 西部 山脉盆地相间分布 三山夹两盆 例1 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6、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据此回答 1 2 题 1 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B 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C 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 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 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植被破坏 气候变异 海平面上升 酸雨危害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过度开发 太阳活动A B C D D A 1 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分散的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加剧加速发展 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 1 人口压力2 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2西北荒

7、漠化的人为因素 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 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大风日数多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激增 活动不当 樵采 放牧 农垦 荒漠化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地理位置 荒漠化 物质基础 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 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 海洋水汽来源少 气候异常干旱 深居内陆 气候条件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破坏防风沙的植被 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使植被生长衰退 导致荒漠化 荒漠化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课堂小结 活动 P20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 萨赫勒地区位

8、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 请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 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1 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 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 2 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 其月平均气温都在22 以上 甚至达到33 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 3 在降水方面 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 且基本集中在夏季 特别是7 8月份 4 以其有限而集中的降水与其全年的高温 高蒸发量相比 确实是一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 5 客观上 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 请根据下图分析萨赫勒地区由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这一社会经济因素

9、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1 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 因其牲畜品种多样 经营规模小且分散 季节游牧 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 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2 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 大规模的集中经营 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 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 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 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 请分析人口因素的加入 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 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人口增加草地变旱地草地缩小牧场超载转向脆弱地区 弃耕后 劳动力需求荒漠化加剧 由于人口激增 对粮食的需求猛增 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 结果是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 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

10、恶性循环过程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 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 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4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荒漠化的根源 请你解释下图 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深居内陆 降水稀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 纬度较高 夏半年日照时间长 蒸发旺盛 全年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 气候干旱 离冬季风源地近 大风频繁 地表物质疏松 植被覆盖率低 易被风沙侵蚀 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 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生产活动加剧土壤沙化 土壤沙化导致湿地面积缩小 草地退化 土地裸露 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土地生

11、产力下降 粮食 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经济损失严重 并会引发风沙灾害 1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 具体说明土壤沙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例题 2013年3月8 9日 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典型例题 1 此次沙尘天气过程 a地与b c两地相比 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 2 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 3 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A 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B 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C 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 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 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

12、气候干燥 地表植被稀少 风力强 沙源多 毁坏农作物 土地沙化 肥力下降 影响植物生长 AC 关注生态问题 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 开展募捐活动等 1 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A 土壤有机质增加B 沙尘暴频率增加C 生物生产力下降D 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 A 课堂练习 2 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都远离海洋 深居内陆C 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 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D 课堂练习 3 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新疆高原面积坦荡B 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位于准噶尔盆地内C 灌溉农

13、业为本区的特色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D 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著名的牦牛就生长在这里 C 课堂练习 4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是 A 异常干旱 因地处内陆 又有高原对水汽阻碍B 大风 地处背风坡C 沙漠广布 地处副热带高压带D 风力很大 畜牧业为主 A 课堂练习 1 农业生产 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2 村镇 交通 水库 灌渠 流动沙丘淹没 3 生态环境 沙尘暴频发 4 植被和地表形态 引发饥荒 四 荒漠化的危害 1 荒漠化防治的 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一 荒漠化的防

14、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 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五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 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 治水 治碱 盐碱 治沙相结合 3 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减少水井数量 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 东 农作区 牧区草原 干旱内陆区 西 海陆位置 二 具体措施 a 合理利用水资源 b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具体措施 c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 牧业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d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

15、决能源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 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e 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 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利于防治荒漠化 三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 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 治理和开发利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3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 再造 秀美山川 的努力 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沙漠化的治理办法 主要措施 调节农 林 牧用地比例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 解决的能源问题 合理利用水资源 构筑防护林体系 控制人口增长 多沙质沉积物植被稀疏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开矿 道路建设 原因

16、 设置草方格沙障 土地复垦恢复植被 植树种草 退耕还草 退牧还草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环境问题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地貌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口 城市 总结 任何环境问题的加剧 矛盾的激化更重要的原因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 所以根本原因是人口问题 总结 任何环境问题的产生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总结成因就从五大自然要素入手 典型例题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 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正值表示增长 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 1 2 题 表 我国某区域1999年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该区域1999 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 1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A 治理盐碱地B 退耕还草C 保护沼泽地D 植树造林 2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云贵高原东部B 松嫩平原中部C 黄土高原中部D 内蒙古高原西部 B D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 下图表示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 回答第1 2题 1 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A A B CB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