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162902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人格发展教学文案(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人格发展 主讲 潘晓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xhpan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主要内容 前言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同伴与人格发展自我的发展 人格的界定奥尔波特 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 决定这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我国研究者 郭永玉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包括个人的外在行为模式 即个人与环境 特别是社会环境 的互动方式 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人格统一体由一些特质所构成具有整体性 稳定性 复杂性和独特性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前言 主要内容 前言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同伴与人格发展自我的发展

2、先天气质儿童气质的维度气质 在情绪反应 活动水平 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的维度 先天气质儿童气质的维度气质 在情绪反应 活动水平 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容易型困难型慢热型交叉型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65 35 先天气质儿童气质的维度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许多研究支持气质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气质不稳定的原因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 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 更复杂的系统中 某些行为的含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 环境

3、对气质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儿童气质的维度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许多研究支持气质具有长期的稳定性气质不稳定的原因早期气质存在一致的种族和性别差异多子女家庭 父母经常寻找和强调孩子之间的气质和人格差异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儿童气质的维度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气质与儿童抚养 拟合度模型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儿童的气质在其社会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拟合 婴儿的先天气质与其面对的抚养环境之间的匹配 在早期人格发展过程中 父母要创设认可每个儿童气质的抚养环境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体貌与体格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4、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之一 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对其外貌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程度与方向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体貌与体格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 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之一 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可能的解释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 父母及周围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从而造成了人格发展结果的差异 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不同 这影响到不同体格的孩子人格发展的结果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成熟速率激素变化性成熟是由激素控制的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成熟速率激素变化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第一性征第二性征 生物因素与

5、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成熟速率激素变化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青春期发育的身体变化 会直接导致心理变化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成熟速率激素变化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青春期发育的身体变化 会直接导致心理变化身体变化 对心理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通过个人因素或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影响取决于青少年对这些变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解释 取决于对他人所作反应的解释 以及变化是否符合社会常模所作出的解释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成熟速率激素变化青春期的主要生理表现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青春期发育的身体变化

6、 会直接导致心理变化身体变化 对心理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身体成熟的年龄差异对心理适应有重要影响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在情感 人格和社会适应上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 体貌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匹配程度与同伴相符的程度 主要内容 前言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同伴与人格发展自我的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 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 包括以下三个特点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 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依恋遭到破坏后 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代表人物 鲍尔贝主要观点 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来自种系生存

7、和延续行为的进化依恋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 无差别的反应期 0 6周 依恋关系建立期 有差别的社交期 6周 6月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习得互动规则习得影响习得信任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代表人物 鲍尔贝主要观点 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来自种系生存和延续行为的进化依恋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 无差别的反应期 0 6周 依恋关系建立期 有差别的社交期 6周 6月 依恋关系明确 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的接近 7 24月 标志性的事件是 分离焦虑和怯生的出现交互关系形成期 24个月以后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 习性学的依恋理论依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情绪发展 特别是害怕情绪认知能力的提高记忆能

8、力客体永久性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陌生情境测验 安斯沃斯 假设 儿童被置于由亲子分离和陌生人出现所导致的压力情境中 突出了其寻求安全的努力 此时依恋能被最好的观察到 陌生情境测验的情节 由8个情节组成 每个情节持续3分钟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陌生情境查验的情节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陌生情境测验 安斯沃斯 假设 儿童被置于由亲子分离和陌生人出现所导致的压力情境中 突出了其寻求安全的努力 此时依恋能被最好的观察到 陌生情境测验的情节 由8个情节组成 每个情节持续3分钟包括3个主体 2种人际关系 4中主要情境 亲子分离 团聚 陌生人在场 陌生人退场 压力逐次提高 观察儿童

9、在渐次增强压力的情况下 母亲在场与否的行为表现 尤其是对待分离之后团聚的方式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陌生情境测验 安斯沃斯 对陌生情境测验的评价及大地推动了依恋的研究 被视为研究婴儿社会情感发展的最有力的 最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统一了依恋研究的范式 使众多研究之间具有可比性 情境不同于真实情境不具有文化普适性适用的年龄有限制 1 2岁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优点 缺点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将养育者作为探索环境的安全基地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不安全 回避型依恋以回避母亲的方式表现出不安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

10、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不安全 回避型依恋不安全 抗拒型依恋一方面依附养育者 另一方面又以踢打或推开的方式拒绝养育者的接近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不安全 回避型依恋不安全 抗拒型依恋不安全 混乱型依恋混乱而不定向的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 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敏感性 母亲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反应性 母亲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 恰当 及时 一致地予以满足 儿童的需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 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外

11、在体貌特征身体健康状况内在气质特点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 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文化因素德国回避型依恋较美国多日本抗拒型依恋较美国多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影响依恋的因素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 是成人后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内部工作模型 婴儿对接近与获得依恋对象的一系列期望 婴儿感受到的在面临困难时依恋对象为他提供支持的可能性 以及婴儿与依恋对象之间的互动等 内部工作模型会成为未来所有亲密关系的范型 并贯穿儿童期 青少年期以及成人期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

12、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影响依恋的因素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 是成人后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不安全依恋模式形成情感 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不安全策略 进而形成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依恋的发展依恋的测量依恋类型影响依恋的因素依恋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 是成人后形成人际关系的缩影 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 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 成人对早期积极或消极依恋经验的解释 决定着其依恋内部工作模型的质量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四种教养方式鲍姆令德的研究 美国Californ

13、ia大学的Baumrind经过对父母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三次研究 此研究乃发展心理学经常引用的经典研究之一 在此基础上 Baumrind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要求 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 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 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教养方式的维度和四种类别 要求专制型权威型反应性忽视型溺爱型 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四种教养方式鲍姆令德的研究 教养方式分类 权威型教养专制型教养放纵型教养忽视型教养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四种教养方式家庭系统中的教养方式变化教养方式适应性变化趋势 在对儿童

14、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 父母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 而对孩子的直接控制日趋减少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四种教养方式家庭系统中的教养方式变化教养方式适应性变化趋势 不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体现出文化上的差异如专制型教养方式对东西方孩子发展的影响显著不同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人格发展认知方面独生子女具有优势在个性方面 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人格发展大家庭与人格发展几代同堂的家庭优点 孩子受成人教育和爱抚的时间较多 可能比一般孩子有更好的社会适应缺点 隔代溺爱的问题和成人间教养观点不一致的问题

15、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人格发展大家庭与人格发展破裂家庭与人格发展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单亲家庭更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障碍影响随儿童的年龄而异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 主要内容 前言生物因素与人格形成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同伴与人格发展自我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婴儿期同伴对婴儿来说是一种有趣的 可以为其带来快乐的社会对象安全性依恋的儿童 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 更容易表现出自如与大胆 同伴与人格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婴儿期儿童期游戏是幼儿与同伴互动的主要方式 经历三个发展步骤第一阶段 非社会化的活动阶段第二阶段 平行游戏阶段第三阶段 联合游戏和合作游

16、戏阶段 同伴与人格发展 随着幼儿运动能力和交流技能的发展 儿童的社会领域逐渐扩大 他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理解他人的想法 并可以对不同的社会对象采取不同的行为 从而形成不同的同伴关系 在学前期 这三个阶段的游戏行为是共存的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婴儿期儿童期游戏是幼儿与同伴互动的主要方式 经历三个发展步骤依据游戏所需要的认知努力 可将幼儿游戏分为 功能性游戏构造性游戏假装游戏规则性游戏 同伴与人格发展 认知的复杂性逐渐增加 不同年龄儿童主导的游戏类型是不同的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青少年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已经超越了家庭以及别的一切社会关系 集体作为同伴互动的社会背景 其重要性日益增加 同伴成为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本阶段同伴影响的特点 同伴影响在青少年早期达到顶峰 随后开始下降同伴的影响大小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伴的影响及同伴与父母的相对重要性 随着生活领域的变化而不同 同伴与人格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与特点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青少年与同伴相处的时间最长 同伴成为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本阶段同伴影响的特点 小群体和同类的出现小群体成员往往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 态度和价值观许多同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