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162780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 问题的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吗 知识越多越有用吗 为什么同时加入教职的教师若干年后会拉开较大差距 为什么有的教师勤奋好学却难以明显提升自己 为什么有的教师满腹经纶却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效 一 教师知识 1 知识 中国大百科全书 1987年版 定义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中国大百科全书 2002年版 属性 知识具有真理性 相对性 不完全性 模糊性与不精确性 可表示性 可存储性 2 知识的分类亚里斯多德 理论知识 创制知识 实践知识洛克 直观的知识 证明的知识 感觉的知识休谟 观念的知识 事实的知识罗素 社会知识 个人知

2、识波兰尼 显性知识 缄默知识 隐性知识 当代认知心理学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世界经济合作组织 事实知识 Know What 原理知识 Know Why 技能知识 Know How 人力知识 Know Who 3 教师知识教师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动地表现出来的 为实现有效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应具有的系列价值信念 知识体系 思维方式 教学实践智慧 技能技巧 方法手段等的总和 4 教师知识的变迁中国 古代 饱读儒家经典近现代 杯水与桶水论现当代 源头活水论西方 16 18世纪 教师主要以 学科知识 为中心19世纪开始 学科知识外 强调教学知识和技巧知识 5 当代教师的知识结构 四者的功能意

3、义 扎实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从教的专业基础和基本保证 广博的文化知识有助于丰富教师自己和学生的精神世界 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过硬的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成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保障 丰富的实践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行动 创新和形成个人风格的活力之源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 6 教师知识的特点 整合性 个体性 实践性 建构性 动态性 缄默性 情境性 多元性 二 教师知识管理及其基本内容 教师知识管理就是教师借鉴并运用知识管理策略 对教师自身知识的获取 储存 转化 分享 运用等过程进行管理 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知识运用能力不断增强 教育教学效能不断提升 持续

4、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知识管理基本内容 知识获取 教师通过读书 教学研习 参加培训 网络搜查 教学沙龙 学术活动 教学交流 教育教学实践等方式获得有关教育教学的信息和知识 知识储存 教师将已获得的教育教学知识及相关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和合适分类 并通过一定的途径 大脑记忆 书面化 电子化 文档化 知识库 知识地图等 予以保存 让自己或他人在需要的时候便利使用和分享 知识转化 教师知识以隐性和显性两种状态存在 知识的转化就是指显性知识之间 隐性知识之间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 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承 共享 拓展和创新 促进知识增值和教师专业发展 知识分享 教师愿意并主动地与同事或同业者交流专业知识

5、与实践经验 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促进别人对自己的了解与信任 增强合作基础 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变得更加完善 成熟 系统 知识利用 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效应用到教育教学和专业研究上 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 教师知识管理必要性分析 1 知识的增长和传播发生了重大变革19世纪 知识每隔50年更新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 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到15年 20世纪90年代以后 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3 4年 有些知识更新周期是1 2年 在IT技术 软科学领域 现在知识更新周期是几个月 20世纪90年代开始 人类进入信息化 网络化时代 网络技术和功能的不断更新 知识的生产 应用 传播呈现空前的速度和规

6、模 数字化生存 虚拟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习环境泛在化 学校不再是知识传播的中心 网络语言的流行 信息传播载体更趋复杂化 2 教师知识观发生转变当代多元知识观 1 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2 知识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3 知识是人主动建构生成的过程 4 知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双重特征 5 知识具有多维价值属性 3 教师知识理论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1 教师个人知识理论 2 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 3 教师知识转化理论 4 教师学习共同体理论 5 教师知识管理理论 4 教师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完全走向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就是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

7、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专业情意等专业素质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主体自主性 阶段性和终身性特征 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要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行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考量 总目标 推进素质教育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选择性和均衡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时代 生活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课程评价功能与方式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角色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流利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 丰富的学科知识及其整合能力 组织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力 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 有效设计与组织课外活动能力 学习评价能力 课程的研制者 课程理论修养 课程设

8、计能力 课程评价能力 教育研究者 问题意识 理论修养 教育科研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信息资源的搜集者和设计者 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处理与整合能力 学生心理辅导者 相关理论知识 自我调适能力 心理沟通与保健能力 终身学习者 专业发展规划能力 学习意识与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 理论知识 当代认知发展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 全人教育理论 逻辑学理论 批判理论等 观念知识 教育价值观 知识观 课程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教学观 学习观 评价观等 课程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 课程资源知识 课程开发知识 课程管理知识等 教学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教学情

9、境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教学反思等 评价知识 教学评价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等 修身知识 文史哲 艺术 自然科学 体育 社会 宗教等一般知识 国家教育发展新战略对教师的要求2010年 国务院公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2012年 教育部公布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2年 国务院颁布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2年 教育部 发改委 财政部联合发布 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 2012年 教育部印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2020年 培养什么样的人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怎样培养

10、人 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全面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因材施教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 探究式 讨论式 参与式教学 激发学生好奇心 发挥学生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国家要打造什么样的教师队伍 严格教师资质 提升教师素质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 业务精湛 结构合理 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动教与学双重革命 刘延东 十二五 期间 要建设好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校校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 五年内使所有有教师和初中以上

11、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 2020 面向未来应用驱动深度融合引领创新 互联网络 虚拟学校 虚拟社会电子课本 交互 关联 开放电子书包 家校互联 资源互通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助学习变革 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互动合作学习未来学生 未来教师 未来教室 未来教育 武汉试点 教育云 学生提个平板电脑上学 中小学生告别沉重书包 都提个平板电脑上学 里面装有课本 教辅材料 学习朱自清的 背影 你能在课堂上欣赏到电视散文版的 背影 有音有画 边远农村学校的学生在网上同步上名校名师的课 这些都是 教育云 带来的改变 昨起 武汉市 教育云 示范工程启动 到2015年

12、武汉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 并对外开放 武汉市中小学校和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接入该平台 实现武汉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 并实现宽带网络 校校通 优质资源 班班通 网络学习空间 人人通 届时 每所中小学都将建起专用多媒体教室 35 的学校还将建成无线校园 教育云 将实现数字化高效课堂 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一台平板电脑成为 电子书包 装有课本 教辅材料及师生互动软件 书包 分别设置了学生账号与老师账号 上课时 老师的主机与学生的电子书包通过WiFi联网 他举例解释 上数学课时 学生用个人账户登录 电子书包 后 数学课本显示在屏幕上 当老师想提问时 可以在白板上写下题目 电子书包上相应出现答题选

13、择 老师可以点任一学生回答问题 不同学生的答题记录会即时迅速传给老师 对老师的板书 学生可不做笔记 因为板书内容也会传到学生这一端 与一般的开放式电脑不同 电子书包不能随意安装游戏 QQ等娱乐应用软件 据了解 云计算运用在教育领域称之为 教育云 目前 武汉市成为国家首批 教育云 试点城市 此前 华师一附中 西藏中学 光谷二高中和吴家山四中进入国家 教育云 工程试点校名单 5 教师专业标准的规范要求 2011年11月 教育部向全国颁布了我国第一个 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标准 从小学生发展知识 学科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 其中有

14、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 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小学生发展的知识 小学教师要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学习特点等 还需要加强政策和法律层面的学习 了解小学生生存 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了解小学安全防护的知识 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和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 对小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 小学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小学教师了解多学科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 基本思想与方法 要求小学教师关注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三 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教育与教学理论 小学教

15、育与教学因其基础性 养成性 启蒙性等特点 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中学的教育教学 小学教师应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 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通识性教育要求所关注的是小学教师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它是非功力 非职业性的 同时也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专业知识 维度 确立了国内外学界基本形成共识的教师知识构成的四个领域 即 一般教育知识 学科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 通识性知识 提出了有关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十八项基本要求 特别强调 在学科知识方面 除掌握学科知识外 教师要 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 基本思想与方法 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等 在学科教学知识方

16、面 提出 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等 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把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 在通识性知识方面 提出 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等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中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更好地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也是在素养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专业能力 维度 从 教学设计 等六个方面 提出了二十五项有关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涵盖了中学教师应有的四方面基本能力 一是教学能力 二是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 三是人际交往能力 四是自我发展能力 四 教师知识管理的方法与要求 一 教师知识管理的方法 1 关于知识的获取学习是教师知识获取最基本的途径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前提 也是打造个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自我导向是教师学习的基本特征 教师学习的基本方式 1 文本学习 基于书报期刊的学习 2 数字式学习 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学习 3 经验性学习 基于自己和别人实践经验的学习 4 校本学习 基于学校里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5 培训式学习 基于校外集中培训的学习 6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