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151976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223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方法(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水环境质量评价 4水环境质量评价 4 2评价因子与采样 4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5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4 6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4 7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 一级 二级和三级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主要由四项指标决定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大小规模地表水水质要求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 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

2、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分为5个等级 20000m3 d 20000m3 d 10000m3 d 10000m3 d 5000m3 d 5000m3 d 1000m3 d 1000m3 d 200m3 d 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的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划分为复杂 中等和简单三类 污染物的四种类型 持久性污染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 酸和碱 热污染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 污染物类型 3 或只含两类污染物 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 10 中等 污染物类型 2 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 10 或只含一类污染物 但

3、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 7 简单 污染物类型 1 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 7 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大小规模 河流与河口 湖泊和水库 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150m3 s中河 15 150m3 s小河 15m3 s 按枯水期湖泊 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 当平均水深 10m时 大湖 库 150m2中湖 库 15 150m2小湖 库 15m2 当平均水深50km2中湖 库 5 50m2小湖 库 5m2 地表水水质要求 即水质类别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 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

4、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 鱼虾类产卵场 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鱼虾类越冬场 洄游通道 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水环境质量评价 4 2评价因子与采样 4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5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4 6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4 7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 2评价因子与采样 4 2 1水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选择 评价因子 是指进行环境评价时所采用的

5、对表征环境质量有代表性的主要污染元素 评价因子主要根据评价目的 环境污染状况 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 评价标准系列和检测水平等进行选择 评价因子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能正确 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一般选择能反映基本质量状况的和在环境中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如选择排放量大 浓度高 毒性强 难于自然分解 易在环境和人体积累 造成经济损失大的污染因子 地表水水环境评价因子主要包括 感官性因素 味 臭 颜色 透明度 混浊度 悬浮物 总固体等 氧平衡因素 溶解氧 DO 化学需氧量 COD 生化需要量 BOD 有机碳总量 TOC 氧总消耗量 TOD 等 营养盐类因子 硝酸盐 氨盐 磷酸盐等 毒物因子 酚 氰 汞

6、 铬 砷 镉 铅 有机氯等 微生物因子 大肠杆菌等 实际水质评价中 通常选用水温 电导率 pH值 COD BOD DO 总氮 总磷 悬浮固体 酚 氰 砷 汞 铬 大肠杆菌等作为评价因子 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 水质评价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 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 表3 1给出了按行业编制的特征水质参数 4 2评价因子与采样 4 2 2采样 采样范围采样时间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4 2评价因子与采样 4 2 2采样 采样范围 水质现状的调查采样范围应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对于具体建设项目 其地面水环境调查采样范围应尽量按照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 参考表3 2 3 4

7、并考虑评价等级的高低 采样时间 根据当地的水文资料初步确定河流 河口 湖泊 水库的丰水期 平水期 枯水期 同时确定最能代表这三个时期的季节或月份 对于海湾 应确定评价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然后根据不同的评价等级确定各类水域相应的凋查采样时期 见表3 5 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 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 一 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 若时间允许 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 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河口湖泊 水库海湾 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河口湖泊 水库海湾 1 采样断面的布设基本原则 在表3 2推荐的调查范围的两端 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水域 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 如支流汇入处 水质急剧变化

8、处 如污水排入处 重点水工构筑物 如取水口 桥涵等 附近 水文站附近等 以及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布设采样断面 2 采样断面上采样点的布设沿采样断面的主流部位布设采样垂线 小河 1条大中河 2条 河宽 50m 3条 河宽 50m 垂线应设在明显水流处 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河口湖泊 水库海湾 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同河流 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赶潮段内时 其上游需设置采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赶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 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河口湖泊 水库海湾 采样位置可采样以建设项目的排放为中心 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 采样空间密度可参考如下数字确定 采样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河口湖泊

9、水库海湾 采样位置可采样以建设项目的排放为中心 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 采样空间密度可参考如下数字确定 4水环境质量评价 4 2评价因子与采样 4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5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4 6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4 7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水环境现状评价基于水质采样调查和分析 水环境影响评价基于水质影响预测结果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三级进行 低于第三级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 不必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只需按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要求 进行简要说明和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 当采纳水

10、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且评价等级为一 二级时 应考虑水生生物和底质的调查和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可采用文字分析描述和数学方法 4 3 1评价的原则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水环境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地表水环境质量各种标准 有关法规 当地的环保要求及待评价建设项目的投资生产状况或计划等 水环境质量标准法规其他依据 4 3 2评价依据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地方有关水环境标准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水环境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地表水环境质量各种标准 有关法规 当地的环保要求及待评价建设项目的投资生产状况或计划等 水环境

11、质量标准法规其他依据 4 3 2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地方有关水环境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规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水环境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地表水环境质量各种标准 有关法规 当地的环保要求及待评价建设项目的投资生产状况或计划等 水环境质量标准法规其他依据 4 3 2评价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监测规范 建设项目投资生产计划 4水环境质量评价 4 1评价因子与采样 4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5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4

12、6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4 7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4 3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4 1水质评价方法 4 4 2底质质量评价方法 4 4 3水的生物学质量评价方法 4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4 1水质评价方法 出发点 根据水质组分浓度相对于其环境质量标准的大小来判断水的质量状况 评价方法 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多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式中Sij 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Ci 第i种污染物在j点的实测浓度 Si 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评价标准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

13、数Sij 1 说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 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溶解氧 DO 的标准指数 式中SDO j 溶解氧DO在预测点 可监测点 j的标准指数 DOj 监测点或预测点 可监测点 j处的DO浓度 mg L DOf 为某水温 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DO的浓度 mg L DOs 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 mg L PH的标准指数 式中SpH j pH在预测点 可监测点 j的标准指数 pHj 监测点或预测点 可监测点 j处的pH值 pHds 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us 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多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算术均值法加权平均法几何平均法 算术均值法 水质指数p1的计算公式

14、式中p1 水质指数 Ci 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Si 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评价标准 n 参加评价的污染物的个数 3 1 加权平均法 考虑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污染贡献大小 权重 水质指数p2的计算公式 式中p2 水质指数 Ii 第i种污染物的分指数 Ii Ci Si 其中Ci为第i种污染物浓度实测值 Si为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wi 第i中污染物的权重值 n 参加评价的污染物的个数 3 2 几何评价法 将所有参加评价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的平均值与所有参加评价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的最大值相乘开方求水质指数p3 计算公式为 式中p1 水质指数 Ci 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Si 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评价标

15、准 n 参加评价的污染物的个数 3 3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4 2底质质量评价方法 由于缺乏底质质量的评价标准 底质污染物分指数Ii的计算通常是建立在评价区土壤中有害物质自然含量调查的基础上 计算公式为 式中Ii 底质中第i中污染物的分指数 Ci 底质中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 Li 评价区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自然含量上限 Li值可采用在未受或少受污染的地区各采样点各有害物质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加两倍标准离差进行计算 在求出底质污染物分指数Ii后 可用计算多项水质参数的方法进行底质质量指数的增和 并根据底质质量指数进行底质分级 4 4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数法 4 4 3水的生物学质量评价方法

16、它是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受污染水体 包括河流 湖泊 水库和海域等 中的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发生和演变规律 以便了解污染水环境中生物之间 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评价方法 污水生物体系法生物指数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海域的生物学评价方法 污水生物体系法 根据被有机污染的河流自上游至下游随着污染程度的减轻 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现象 提出了污水生物体系 根据河流各区段出现的动植物区系 即可鉴别该区属哪一带及有机污染程度 具体如表3 11所示 生物指数法 根据生物种类的敏感度或种类组成情况来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Beck指数 1955 根据生物对有机物的耐性 把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分成两大类 利用它们来评价水体污染 Beck指数计算公式 类 对有机物污染缺乏耐性的种类 类 对有机物污染有中等程度耐性的种类 BI 2n n 式中BI 生物指数 n 类动物种类 n 类动物种类 群落多样性指数 根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个体数量来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Shi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 式中ni 单位面积上第i种的个体数 N 单位面积上各类生物的总个体数 s 生物种类数 或 海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