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15101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某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化工安全技术山东省安全生产监察总队:王矞2010年11月2日山东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化学危险物质第三章 防火防爆技术第四章 工业防毒技术第五章 常用法律法规及标准第一章 概 论一、化学工业的基本分类二、化工生产的特点三、全国及我省化工行业基本情况一、化学工业的基本分类 化学工业根据产品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工业和有机化学工业。 1、无机化学工业 基本无机化学工业无机酸、碱、盐及化学肥料等; 精细无机化学工业稀有元素、无机试剂、药品、催化剂、电子材料等; 电化学工业烧碱,氯气,金属钠、镁、铝,电石,黄磷等; 冶金工业一钢铁、有色金属和稀有金

2、属; 硅酸盐工业玻璃、水泥、陶瓷、耐火材料等; 矿物性颜料工业。 2、有机化学工业 基本有机合成工业以甲烷、一氧化碳、氢、乙烯、丙烯、丁二烯及芳烃为基础原料,合成醇、醛、酸、酮、酯等基本有机合成原料; 精细有机合成工业染料、医药、农药、香料、试剂、合成洗涤剂、塑料与橡胶添加剂,以及纺织和印染助剂等; 高分子化学工业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 燃料化学加工业石油、天然气、煤、木材、泥炭、油母页岩的加工; 食品化学工业糖、淀粉、油脂、蛋白质、酒类; 纤维素化学工业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造纸、人造纤维、胶片等。 v 另外,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还可以把化学工业分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

3、山东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二、化工生产的特点山东省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训教案v 三、全国及我省化工行业基本情况1、全国化工行业基本情况我国生产的化学品约4.5万种,销售收入约300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约1500亿美元(其中,进口占总额的60-70%)。单位:千户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合 计252105101500.3400原油 30000(加工)乙烯650(800)甲醇600纯碱1200烧碱1000硫酸3800液氯 900化肥4500合成树脂1600合成橡胶1502、我省化工行业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底,我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达到4590家,营业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35家,其中过百亿元

4、的企业14家。 2009年,全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106亿元,利润814亿元,分别占全国全行业总量的18.6%和19.7%。 开采原油2828万吨、加工原油5270万吨、生产合成树脂279万吨(其中,聚氯乙烯61万吨)、乙烯79万吨、纯苯75万吨、精甲醇136万吨、烧碱410万吨(其中,离子膜碱152万吨)、纯碱360万吨、轮胎2.92亿条(其中,子午胎8687万条)、合成氨692万吨、化肥(折纯)874万吨、硫酸481万吨、农药31万吨,轮胎、烧碱、纯碱、化肥等主要产品产销量继续居国内首位。v 2009年底,全省共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33218家,其中,生产企业2842家,经营企

5、业29633家,储存企业89家,运输企业654家。全省生产企业总数仅次于江苏省,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没有使用和废弃处置企业的准确数据。第二章 化学危险物质一、危险货物的分类二、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 一、危险货物的分类 危险货物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和腐蚀品八大类,其中危险化学品为放射性物品以外的7类危险物品。 二、几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1、氢,别名氢气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熔 点:-259.2;沸 点:-252.8; 密 度:相对密度(水=1) 0.07(-252),相对密度(空气=1) 0.07;

6、饱和蒸汽压:13.33 kPa (-257.9);引燃温度:400;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危险特性:本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174.1,遇热或明火即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2、乙炔,别名电石气v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v 熔 点:-81.8(119kPa);沸 点:-83.8; v 密 度:相对密度(水=1) 0.62,相对密度(空气=1) 0.91;v 饱和蒸汽压:4053

7、kPa (16.8);v 引燃温度:305;v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v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v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v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具窒息性。自燃温度低,最小点火能小,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181.0,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化合生成爆炸性物质。乙炔加压后容易发生分解爆炸。 3、氯,别名液氯、氯气v 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v 熔 点:-101;沸 点:-34.5;v 密 度: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

8、气=1)2.48;v 饱和蒸汽压:506.62kPa(10.3);v 溶解性:易溶于水和碱液,与水反应生成强腐蚀性的物质;v 禁配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v 危险特性:助燃,剧毒,具强烈的刺激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许多化学品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对多数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4、氨,别名氨气、液氨v 外观与性状:氨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易液化;v 熔 点:-77;沸 点:-33;闪 点:11;v 密 度:液氨相对密度(水=1)0.82(-79),氨气相对密度(空气=1) 0.6,

9、较空气轻,在空气中顺风向上扩散;v 饱和蒸汽压:506.62 kPa (4.7);v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水溶液呈碱性;v 禁配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v 危险特性:易燃,有毒,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爆炸极限:1530,最易引燃浓度为17%。与氟、氯等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苯v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v 熔 点:5.5; 沸 点:80.1;闪 点:-11;v 密 度: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

10、(空气=1)2.77;v 饱和蒸汽压:13.33 kPa (26.1);v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v 禁配物:强氧化剂;v 危险特性:易燃、易爆有机物,有毒。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8.0,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火焰会沿地面燃烧。燃烧时,冒出浓烈的黑烟,伴有刺激性气味。 6、氰化钠v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v 熔 点:563.7 ;沸 点:1496 ; v 密 度:相对密度(水=1) 1

11、.60;v 饱和蒸汽压:0.13 kPa (817) ; v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 v 禁配物:酸类、强氧化剂; v 危险特性:本品不燃,剧毒。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等强氧化剂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放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7、硫酸v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常见工业品浓度为92、98;v 熔 点:10.5;沸 点:330.0 ;v 密 度:相对密度(水=1) 1.83,相对密度(空气=1) 3.4;v 饱和蒸汽压:0.13 kPa(145.8);v 溶解性:与水混溶;v 禁配物:

12、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v 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包括有机组织中的水)。稀硫酸与钢铁等金属反应产生易燃易爆的氢气。 8、氯乙烯v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易聚合;v 熔 点:-153.9;沸 点:-13.9;v 密 度:相对密度(水=1)0.91,相对密度(空气=1)2.15;v 饱和蒸汽压:346.53 kPa (25);v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

13、有机溶剂;v 禁配物:强氧化剂;v 危险特性:易燃,有毒。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633;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第三章 防火防爆技术v 一、燃烧v 二、点火源的控制v 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v 四、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v 五、火灾及爆炸蔓延的控制v 六、消防安全一、燃烧1、燃烧及燃烧条件v (1)燃烧 v 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v 特征:发光、发热、生产新物质。v (2)燃烧条件 v 有可燃物存在。v 有助燃物存在。v 有着火源。2、燃烧过程任何物质的燃烧

14、都经过氧化分解、着火和燃烧等阶段。T初T氧T自T自T燃3、燃烧类型 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以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1)闪燃与闪点v 闪燃:当火源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v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v 闪燃是将要起火的先兆。(2)着火与着火点v 着火:当外来火源或灼热v 物质与可燃物接近时、产v 生持续燃烧的现象。v 着火点或燃点(火焰点)v 使可燃物质持续燃烧5sv 以上时的最低温度。v 一般,燃点比闪点高出v 520,闪点在100以v 下时,二者往往相同。(3)自燃与自燃点 v 自燃:可燃物质自行燃烧的现象。 v 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v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界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 v 自热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出于本身产生的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或发酵热,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v 影响可燃物质自燃点的因素:压力、组成、催化剂、物质的化学结构等。4、燃烧与爆炸的关系二、点火源的控制v 1、明火的控制 v (1) 加热用火的控制v 加热易燃液体时,应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