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145647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第12课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第2课时)教案 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课 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状况、原因、危害,知道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意识,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念,为落实环保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及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学新课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形式创设情境,案例分析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教师:大自然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它给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本应对大自然抱有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太多

2、这样的场景,影响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的行为是大自然伤痕累累,而我们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师:请第一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调查情况自然物种在减少藏羚羊、鲸鱼、被猎杀的黑熊、猎杀海豹的现场学生展示的资料约100万年前每300年灭绝一种100万年前至20世纪初每50年灭绝一种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每年灭绝一种20世纪80年代至今每小时灭绝一种教师,看了以上图片和材料你们有何感受?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教训?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和总结。教师,我们应如何对待网鸟和烹饪野生动物等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教师小结,应制止,告诉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或向有关部门举报。请第二小组介绍他们

3、的调查情况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材料一:据报道,碧沽天池原本有着一池秀水和满山的杜鹃,但在无极剧组离开后,饭盒,酒瓶、塑料袋、雨衣等生活用品代替了原本的杜鹃花海,人造钢架、破败木桥因无人撤走而成为残景。因工程质量问题被弃用的海棠金舍一直无人拆除,现在成了一个人造怪物。思考,为解决景区环境屡遭破坏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我们呼吁大家旅游时要注意保护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文明游览。教师:下面请第三组同学展示他们调查的资料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思考1.什么是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会造成哪些危害?教师引导和小结: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

4、源,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各自分组按要求搜集资料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提出本组的研究和解决方法学生思考讨论小结,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界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人类的释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讨论回答学生,展示图片和资料学生思考,讨论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积极的向有关部门举报。学生展示图片学生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和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涵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环境问题的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布置作业调查你周边的环境状况,针对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板书设计 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自然物种在减少 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教后反思本课主要采用了研究性学习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把课堂与社会,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开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