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110726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精编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2017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一、材料内容解读。作文材料源自

2、微时代父母子女沟通的生活情境,包含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事件起于妈妈关爱女儿,欲加强交流沟通。但这种沟通引来女儿小卢大倒苦水,认为自己和妈妈存在代沟,“全方位”的关注(监管)让自己不舒服。事件的结果是女儿采取“防叨扰”的措施和妈妈感到委屈。互加微信好友,聊天与点评,考生并不陌生这种网络生活;而母女之间在虚拟空间沟通的不顺,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与尴尬,也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析。但是,形成怎样的看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首先需要关注材料所呈现的矛盾。小卢与妈妈之间的矛盾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是在言语方式、生活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错位而已。小卢的妈妈刻意想紧追时代的脚步,学

3、会了新的交往方式,想走进女儿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密切关注女儿的生活与情感动向,却不料正是这样的刻意与热情,反而引来了女儿的反感和厌烦,被女儿设为分组可见,只差拉黑了。小卢的妈妈与女儿之间的尴尬并非个例,而具有代表性,它是代际之间沟通障碍的缩影。令人遗憾的是,小卢妈妈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没有思考为什么女儿会不满,而“只是觉得很委屈”。她的委屈大概是自己原本只是想做女儿的朋友,只是想关心女儿的生活和情感,女儿却不理解这种好心。所以,作文可以就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融合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表达自己看法时,需要置放于材料所提供的语境中具体分析。不能无视“微信”这一关键词。“微信”正是时代不断变化的表

4、征。在新的时代条件之下,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变化,过去靠书信、靠面对面的交流,而现在更多地借助于虚拟网络,我们的家庭、我、他人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避免材料中母女间的那种苦恼和委屈?材料所提供的情境限定在母女之间、家庭领域,我们的思考的核心焦点是代际沟通。可以综合材料含义立意,也可以从妈妈的角度或小卢的角度立意。围绕代际沟通,可以作适度的延展。比如代际沟通的目的、方式、效果,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沟通中折射的代际价值观差异,如何化解时代的沟通障碍等等都可以是学生思考的方向。二、立意概说此则材料在立意上没有限定,材料只呈现情境和矛盾,考生从具体情境出发,基于对矛盾的分析和探究,在立意上就是合理的。无

5、视材料或者抓不住材料的矛盾在立意上就可能出现偏差。具体说来,可从以下角度转化为问题来思考。角度一:妈妈1妈妈加女儿为微信好友,时时关注女儿动向,你怎么看?2对妈妈被女儿“分组可见”后的委屈你怎么看?角度二:女儿1. 小卢抱怨妈妈发“中老年表情包”你怎么看?2. 小卢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你怎么看?3. 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你怎么看?角度三:综合1. 微时代父母子女该如何沟通交流?2. 盯着子女是关爱还是管制?3. 子女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度关爱?4. 微时代,父母该如何爱孩子?5. 微时代,父母孩子的沟通存在怎样的问题?以上为不完全列举。抓住材料中的问题思考即为合理立意。合理的立意保证了写

6、作的方向性问题,但不能保证写作的高分,评卷还要看学生的具体思辨,能否言之成理很重要。三、评分标准1.基准分42分。2.不同文体根据审题切合度和文体表达特点予以相应等级分数。3.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4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42。在此基础上,发现有亮点,将分数上浮。注意事项:一、注意文体意识。文体特征要清晰,文体不限。二、不能脱离材料的关键词及关键冲突话题,材料的主要情节和事实不能避而不谈,更不可以只就其中一两个词做和材料无关的阐释联想延伸。三、完篇而字数不

7、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6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35分,500字左右30分左右,300400字的20分,100200字的10分,100字内5分。四、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五、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分数下浮。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四、存在问题及思考全市均分41.55,基本符合预期。总体来说,完全偏题的作文较少,高分佳作不多。大部分作文都能围绕材料思考,但思考相对浮浅。主要可能是学生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一种偏差是把材料作文当成材料解说了。此种

8、偏差导致行文不能形成思考的焦点,全文形不成一个核心,说理显得散而乱。第二种偏差是以为自己作文和材料“含义”是一致的而跳开材料分析。此种跳跃导致文章极容易过度拓展,更有甚者,是写出与材料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学生普遍存在的是拓展的“度”的问题。无拓展,文章容易僵化,拓展过度,容易跑偏,这是今后教学要注意的问题。材料作文的情境是有其限定性的,材料的任务要求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限定写作者的看法是基于对材料所涉现象的思考。限定有宽严之分,本次作文限定较宽,但也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代际交流沟通,代际交流沟通属于人际交流沟通的范畴,这构成了写作的“论域”。如果去调“沟通”前的限定域,成了谈沟通的文

9、章,就可能谈到其它领域里的沟通,然此沟通非彼沟通,极易造成泛化过度。以下是本次作文问题比较大的几点:1.主观认为自己所写主题和材料有关,屏蔽了对材料的分析。比如,母亲关注孩子的微信朋友圈,肯定和母爱有关。但应该思考的是“这种母爱”的方式、价值和意义,不能置材料于不顾,泛谈母爱的意义和价值。这部分考生能看懂材料涉及的话题,但在写作的认知上,对材料于写作的价值认识不清。观点是建立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的,不是主观贴合的。类似的还有写“沟通”写“亲情”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例:母爱如桥首段:“轻轻的,我睁开双眼,第一次认识了世界的模样;慢慢的,伴随着哭声,我以最原始的模样诞生了。中间论述母爱的价值,结尾

10、:”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留下一片云彩,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母亲的怀抱里,我静静地聆听着母亲给我讲述着愉悦的故事。”2.截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忽视材料的核心冲突。比如写“微信”,写“手机”,写“朋友圈”、“ 科技的冰冷”、“孝道”、“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等等。这类文章有个共同点,就是只有和材料中某个词沾上边,主题、思考和材料一点关系也没有。看到材料中有微信,就谈起了微信的历史啦,低头族啦,我们要少玩微信啦,完全的自说自话。3.材料点评式。写作者缺乏对材料的整体关照,又担心跑题,就对材料的每一处信息逐一点评。这种写作貌似不跑题,但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有议无论。这一类作文还比较多,反

11、映许多学生怕跑题。文章跑题不是怕能解决的,还是对材料功能的认知有欠缺。4.“联想式”写作。文章开头部分尚能联系材料分析,但写着写着联想到相关现象越扯越远,文章从材料出发,但材料变成了写作的引子而不是分析聚焦的对象。造成此种失误的根源恐怕是学生处理不好“分析材料”和“泛化”间的矛盾。5语言表达的低幼化。有些作文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并无大问题,但举例无比啰嗦,转述材料不做任何概述,动不动就开始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甚而对材料本身添油加醋。这一方面暴露出学生思考力不足,“理不足,例来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学生语言驾控能力的不足。五、优卷点评说明:优卷分数是考场初评结果,考生以终评结果为准。本次作文学生以

12、议论文为主,也有不少写书信的,故选文以议论文为主,书信仅列一篇为参考。人情需要“理解”的双线桥 (54分)约翰多恩直面人与人之间交流关系时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时下,以微信为首的扁平时代,让人与人的连接轻而易举,“孤岛”之间逐步密切了直线交流。然而,全方位生活铺陈难免使私人的围城被“好友”步步“进犯”。如何搭造和谐的交流双线桥?这需要理解、尊重加以托持。小卢的诉苦,“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的无奈,在我看来是其母过度关注而造成的不自在。诚然,“不健康”、“先找到工作”都是为母者殷切的叮咛,是其爱与关切的体现。但我们否认,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天然的年龄鸿沟,面对微信这样一个半开放、半私人化的平

13、台,小卢为代表的年轻人们更希望借此展现青春活力、丰富有趣的生活体验,也期待着他人为自己的向阳面点赞;而父母长辈则习惯“以小放大”,通过孩子们文字图片的细枝末节,积极表现自己的关心之情。 孩子不能体谅长辈的深情,长辈难以理解孩子的烦躁,一退一进之间,交流便难以愉快通畅,小卢不堪其扰的“分组可见”也可理解。然而,这样暴力地斩断己方通道的作法并不可取。“分组可见”的结果是让妈妈“很委屈”。毕竟在人的独立性被反复强调的当下,亲缘沟通匍匐于社交沟通之下,长辈们渴望借微信这一平台重新了解孩子,回唤年轻人对日渐凋弊的亲情的关注。长辈尚且愿意为爱硬挤进一方屏幕、学用微信,作为子女的我们为何不能从光鲜的虚拟世界

14、走出,去理解、包容他们呢?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都应领悟到人情的连接,需要彼此尊重,用心倾听对方所感。微信作为这样一个方便交流的软件,即是在两者间构筑了平等和谐交流的基座。而如何在上面添砖加瓦,让双线桥更加厚实,需要双方坦诚、互爱。唯此才能使交流畅通无阻。令人遗憾的是,当下仍有许多人不懂理解尊重的内涵,一昧死守阵地,不让他人窥视半分的人有;一昧进犯,全力扒去他人“外衣”者有之。由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倡导人人尊重、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的社会风气,如此双线桥才能稳固。人情理解需要“理解”的双线桥,彼此理解,人情更温暖!点评:文章从微时代的人际关系入题,点出材料中私人的围城被“好友”步步“进犯”的现

15、象,进而提出和谐交流的话题。第二段从小卢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分组可见”背后的原因,给予小卢做法一定的理解。第三段继续对“分组可见”的做法进行探讨,指出其不合理之处。(“暴力地斩断”用语过于霸道)二三两段完成了一个相对辩证的说理。在此基础上,作者阐发了理解、尊重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倒数第二段,作者联系当下社会现实,从更广阔的视野观照当下人际关系的问题,并以呼吁尊重理解作结。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条理清晰,延展适度,体现了一定的思辨意识。无虚张声势,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稳稳当当行文,亦为考生可学之范本。沟通为桥,亲情为流 (56分)小卢的烦恼亦是现代许多年轻人的烦恼。从

16、表情包到美食照,无不体现着新老两代人间思想与观念的冲突。但真正导致小卢的抱怨与妈妈的委屈的,并非简单的“代沟”二字。其背后掩盖的,正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与尊重的缺失。现代网络社交的发达,更在进一步加深两代人之间的沟壑。于年轻人小卢看来,朋友圈一类社交场合以年轻人之间轻松却又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相处,以朋友间调侃式互动与所谓点赞之交为主。而刚进入社交网络行列的父母,难以适应新思潮,将生活中交友观念融入朋友圈,更何况是面对自己关切的子女。但却因此,以自己不合时宜的关心造成了彼此的烦恼。小卢所采取的行动无疑是粗暴而非理性的。面对妈妈的举动,他本可以选择面对面的沟通,选择双方的交流与互动,但他却将妈妈设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