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10716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物流管理综合复习资料(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管理第1章 物流概述及作用 第1节 物流的概念一、流通活动 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部分,要理解物流,首先要了解流通;见下所示。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经济:生产 流通 消费流通:商流 物流 信息流从人类进化的朦胧之时到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再到大规模生产的工业社会,人类就一直存在两种基本活动:生产与消费。而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就是流通,见下所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二、商流与物流1、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流通过程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即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活动,是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我们称之为商流;二是实现物的流

2、转过程,即解决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物流。 商流与物流共同构成了流通活动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以电视机的生产、销售为例讨论它的商流与物流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流与物流结合在一起的情况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商流与物流又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物流如果与商流完全一致,则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如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商物分离”就是指将商流与物流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

3、立运动,即物流设施与有关物流的功能从商业流通领域中分离出来,设置物流据点,集中处理若干流通据点的物流业务;见图所示。三、物流的定义(一)物流概念溯源 物流(PD: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最初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根据战争供应的需要,建立了“后勤”(Logistics)理论,运用到战时的物资运输、补给、屯驻等管理活动中。战后,后勤理论被引入社会经济活动领域,人们称之为“工业后勤”、“商业后勤”。 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物流的概念,将之译为“物的流通”,后日本学者平原直又首次用“物流”取代“物的流通”,并发展完善了物流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4、。(二)物流的定义 1、几种有代表性的对物流定义的表述 美国营销协会20世纪50年代的定义 物流是对从生产阶段到消费或利用阶段物资的移动及货物处理活动的管理。 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20世纪60年代的定义 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世纪80年代的定义 物流是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达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世纪90年代的定义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2、我国对物流定义的表述

5、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3、关于物流定义中几个有关概念的理解 对物流定义中“物”的理解 物流定义中的“物”,指的是所有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资料,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物质对象 对物流定义中“流”的理解 物流定义中的“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就是指物质实体的定向移动,既包括其空间移动(位置的变化),又包括其时间延续(移动的时间变化) 对物流定义中“流通加工”的理解 从流通加工的性质来看,它应该属于产生物品的形质变化的生产活动的范畴,但是,流通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

6、系统的效率,解决的是商品的功能隔离的问题,所以把它看作是物流功能的扩大而归入物流活动。(三)理解物流概念的基本要点1、物流是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2、物流是物品由提供地向接收地的流动3、物流是若干活动的有机结合4、物流具有普遍性第二节 物流的分类1、供应物流 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称为供应物流。2、销售物流 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称为销售物流。3、生产物流 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称为生产物流。4、回收和废弃物流 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有一些材料是要回收并加以再利用的。二、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地区物流2.国

7、内物流3.国际物流三、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第3节 物流的作用一、物流的效用1、物流可以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2、物流可以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3、物流可以创造物品的形质效用二、物流的作用(一)物流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物流是企业生产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2.物流是商流的必要条件3.物流可以降低成本、创造利润(二)物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1.物流是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门有机整体的纽带2.物流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3.物流的改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第4节 物流形成和发展及主要观点一、物流的产生发展1、欧美国家的三阶段说第一阶段:实体分配阶段(20世纪5060

8、年代)第二阶段:综合物流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2、日本井本重信物流咨询公司的四阶段说第一阶段:切实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1965年以前)第二阶段:物流成本管理的时代(19651974年)第三阶段:建立物流管理系统的时代(19751984年)第四阶段: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1985年以后) 3、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的六阶段说第一阶段:物流前期第二阶段:个别管理时期第三阶段:综合管理时期第四阶段:扩大领域时期第五阶段:整体体制时期第六阶段: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4、我国学者的五阶段说第一阶段: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第二阶段: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第三阶段:管理

9、领域扩大阶段第四阶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第五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二、我国物流发展的过程和现状(一)我国物流发展的过程1、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年)2、停滞时期(19661977年)3、较快发展时期(19781990年)4、高速发展时期(1991年今)(二)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1、物流理论研究水平显著提高2、企业的物流意识逐步增强3、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4、物流技术和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5、宏观物流管理得到加强三、物流学的主要观点(一)物流的“黑大陆”学说 由于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管理对企业盈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1962年,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

10、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作“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动的模糊性特别突出,它是流通领域中人们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黑大陆”学说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黑大陆”说主要是指尚未认识、尚未了解,在黑大陆中,如果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摆在人们面前的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黑大陆”学说是对20世纪中经济学界存在的愚昧认识的一种批驳和反对,指出在市场经济繁荣和发达的情况下,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经济发展,都没有止境。“黑大陆”

11、学说也是对物流本身的正确评价,即这个领域未知的东西还很多,理论与实践皆不成熟。 二)物流的“冰山”说 物流成本冰山理论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是指当人们读财务报表时,只注意到企业公布的财务统计数据中的物流费用,而这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有相当数量的物流费用是不可见的。 物流成本正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人们所能看见的向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好比冰山的一角,而大量的是人们所看不到的沉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的物流费用,当水下的物流内耗越深反而露出水面的冰山就越小,将各种问题掩盖起来。见下图所示。 因此,航行在市场之流上的企业巨轮如果看不到海面下的物流成本的庞大躯体的话,那么最终很可能会得到与

12、“泰坦尼克号”同样的厄运。而一旦物流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被企业开发出来,它给企业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则是相当可观的。(三)“第三利润源”说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也是出自日本。第三利润源是对物流潜力及效益的描述,认为物流作为“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虽然没有被完全照亮,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物流领域绝不会是一个不毛之地,肯定是一片富饶之源,尤其在经历了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物流“第三利润源”的作用己经得到证实,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巩固。从历史上发展来看,曾经有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能够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资源(生产)领域,第二个是人力(消费)领域。 资源

13、领域起初是廉价原材料、燃料的掠夺或获得,其后是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所获得的高额利润,习惯称之为“第一利润源”。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习惯称之为“第二利润源”。在这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利润源”。 对第三利润源的理论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的:第一,物流是完全从流通中分化出来的,自成一个独立运行的,有本身的目标、本身的管理,因而能对其进行独立的总体的判断。第二,物流和其他独立的经营活动一样,它不是总体的成本构成因素,而是单独赢利因素,物流可以成为利润中心型的独立系统。(四

14、)效益背反说 效益背反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 效益背反是指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统中的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系统中的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效益背反说有许多实证予以支持,比如在物流成本中,库存成本是会随着每次订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运输成本则是会随着平均每次订货量的增加而减少,所以如果希望降低其中的一项成本,就意味着要增加另一项成本的开支,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认识到效益背反的规律后,物流科学充分认识了物流要素的功能,寻求解决和克服各功能要素间的效益背反现象,不是追求某各功能要素的优化,而是寻求物流的总体最优化。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背反”的规律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物流各功能要素效益背反现象这一步。系统科学的广泛应用为此提供了新的视野,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