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105638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结课论文 第8 页 共 8页精品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1 引言合作竞争时代的到来,竞争无国界与企业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物流及管理之间的竞争.1.1 现代物流的概念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业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物流业逐步演进为包括企业自身的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的加工、整理、配送等由企业自身承担的物流服务业务。因而,从广义上讲,现代物流业包括传统概念的物流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涵盖

2、原材料(或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以及这一过程相关信息有效流通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这种新型的现代物流方式,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完美完整服务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贸易模式的必然选择。1.2 现代物流的特点一是物流进一步专业化,高科技化。例如物流配送,包含了制订配送计划、仓库管理、分拣、装卸、传输、包装、运输、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专业化的,需要有分工、专门化的操作。有的是专人作业,有的还要进一步分工。例如分拣,又可以分成条码技术、识别技术、分路传送技术等。运输又可以分成车辆驾

3、驶、信息反馈、卫星定位技术等。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度的专业化、才能使得每项物流作业提高技术、提高水平。要指出的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一谈到现代物流,往往只强调集成化、一体化,而忽视专业化,甚至说,专业的物流活动,不能算作现代物流活动,这是不对的。没有专业化,就不能现代化。低水平的简单集成,那不叫做现代物流,最多也只能叫分销物流,或者叫做传统物流。只有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行集成,才能算是现代物流。 二是物流的集成化,或者叫做一体化。一体化,可以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就是空间上的集成,实现不同企业的物流业务的联合化共同化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车次、节省物流工作量,降低物流

4、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纵向一体化,就是不同物流功能、物流环节的集成化运用,能简化和减少物流环节、减少物流作业量、降低物流成本,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数据利用率,提高作业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 三是物流信息化。物流作业处理都及时地通过相应的物流信息反映出来、进行及时的信息处理,根据信息处理的结果进行及时地决策,并将决策信息及时参与、指导和控制物流作业的运作。这样让信息和计算机系统代替大脑进行复杂的物流优化和策划的繁重计算和处理的工作,用以指导控制物流作业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是物流网络化。网络化即系统化,包括空间结构的网络化和逻辑结构的网络化。空间结构的网络例如物流配送网络、分销网络、计算机系统网络等,逻

5、辑结构的网络例如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逻辑结构等。1.3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生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储存的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部分的供应链过程。物流管理活动,主要包括内向和外向运输管理、车队管理、仓储、物料处理、订单完成、物流网络设计、存货管理、供应/需求计划和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管理。在不同程度上,物流功能也包括外包和采购、生产计划、包装、组装和客户服务。它也涉及各种层面的计划和执行战略的、运营的和战术层面的计划和执行活动。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的功能,它对所有物流活动与包括营销、销售、生产、财务和信息技术在内的其他功能进

6、行协调和优化。2 供应链及管理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是应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通过工厂和仓库直到最终顾客的整个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的过程。供应链管理着眼于企业运作每天所必须完成的核心活动,目的是满足需求,并减少不确定性与风险,它对库存水平、循环时间、生产过程、最终用户的服务水平等都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2.1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趋势1,在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推广、日益增加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7、和大量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下,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必将在量上和质上得到发展。 A(BJVA(BJV2,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改变了供应链上原材料、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顾客的全过程,也必将改变供应链上的消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模式。因而高水平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必将带来供应链管理的变革,能够小促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推进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这样也能克服我国企业现在对顾客需求的相应速度慢这一缺点,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合作力,而且大量定制化也必将在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得以实现,因而,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A

8、(BJVA(BJVA(BJVA(BJV3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在当今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针对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最基本的立足点是扩大内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流通产业将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基本标志,它表现为科学技术应用所焕发出来的现代生产力,也表现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所表现的市场支配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效益和效率。如何发挥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在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3.1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市场经济运行的

9、基础。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和调节性,取决于商品和商业资本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效;取决于通过交换而形成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生活用品的调控能力。商场的活力在于流通,市场实力在于交换,不流不通,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有场无市,只是“一滩死水”,机制僵化,市场调节功能、配置功能和组合功能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只有通过不间断的流通,才能实现交换在空间上的延续性、时间上的连续性,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才能有效地运行,达到优化组合的效果。 二是对外交往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商业交往和贸易合作,实现在世界范围的分工合作和优化组合,达到密切合作、优势互补、缩小差

10、距、共同发展的目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要纳人世界经济运行轨道,商品、技术、服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逐步推行全方位开放。对外开放要以流通开放为先导,以完善的市场环境为条件,最终表现为对终端市场的份额的占有。也就是说,从资本融通到商品贸易;从市场准人、咨询调研到经销、代理;从资源配置到技术合作;从生活条件到投资环境,哪一件都离不开流通的先导、中介和调节作用,都要建立在以流通为基础的条件上。 三是城市基础。城为廓、市为实,市以城在,城以市兴,以城建市,城市一体,协调发展,这是现代化城市与古代城堡的根本区别。以不同业态、不同业种集聚而成的各种商业形态,包括市级商业中心、商业广场、商业

11、一条街、步行街,以及现代购物中心,成为城市的标志和窗口,是城市繁华和特色的体现。对内产生凝聚力,构成城市居民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外产生辐射力,成为周边地区,甚至波及全国的购物、旅游、观光和娱乐的理想场所。流通是与城俱在的产业,城市的发达与繁荣,完全取决于商业发展所迸发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总之,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就是决定因素。没有强大的流通产业,既不能成为经济大国,也不能成为经济强国。 四是生活的基础。现代商业实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商业业态的选择和商业形态的塑造,实际上都是在营造城市生活的市场环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繁荣,居民的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没有流

12、通、没有现代的商业,就没有现代的生活,也就无法构建和谐的社会。21世纪是流通的世纪,21世纪的经济是流通的经济。我国将第三产业划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其中流通部门也就是流通产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外贸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不难看出,这些流通产业的部门也就是和我们社会消费市场息息相关的部门,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消费市场的状况。流通对于消费的影响归根结底体现在最基本的两方面: ( 1)流通是实现消费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曾说,消费过程是以流通为媒介的“再生产过程”。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消费,也是我们整个是经济循环过程的最终目的。而只有通过流通我们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所以流通的环

13、节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的水平和效益。( 2)流通能扩大消费规模。这是从流通重构社会分工角度来说的,因为流通产业的存在促使商品从自给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化,因而给社会分工带来新的机会和领域,使更多的人们有了更多的货币收入,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扩大了消费的规模。结论进入21世纪,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来建立新的物流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参考文献:1 纪宝成,市场流通渠道分析,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2 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财贸经济2005年第4期3 白永秀,任保平. 充分认识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中的地位和作用 J . 理论与改革, 2000 ( 1) :85 - 864 汪章海. 宁波商贸流通业加快实施“促消费”对策研究 J . 经济丛刊, 2007 (5) : 31 - 335 丁俊发. 中国流通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