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培训资料(全面)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100321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6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SA培训资料(全面)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MSA培训资料(全面)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MSA培训资料(全面)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MSA培训资料(全面)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MSA培训资料(全面)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SA培训资料(全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A培训资料(全面)(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目 录 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 1 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2 2 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3 3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4 4 5 5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Page 2 1 测量系统分析 概述测量系统分析 概述 我希望能更了解我的制程 该怎么做呢 测量你的过程分析得到的数据没有别的选择 测量你的过程 分析得到的数据 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 如果测量得到的数据有误呢 我们可能因此

2、 做出错误的决定做出错误的决定 好问题 让我来告诉你 结果可能徒劳结果可能徒劳 Page 3 1 1 测量系统定义测量系统定义 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 程序 量具 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 设备 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用来获得 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Page 4 1 2 测量系统模型测量系统模型 被测件被测件 被测量的项目被测量的项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 操作者操作者仪器仪器 被测量的项目被测量的项目 输入 输入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 输出 输出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 操作者操作者仪器仪器 环境环境 程序程序 环境环境 Page 5 1 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

3、Y x Y x 测量值 真值 True Value 测量误差测量值真值 True Value 测量误差 戴明说没有真 致 戴明说没有真 值的存在 一致 Page 6 1 4 测量系统变差源测量系统变差源 所有变异源的影响 通常称为测量系统 变异源SWIPE 通常称为测量系统 变差 变异源SWIPE 标准S 工件W 仪器I 测量系统变差 人P 环境E Page 7 1 5 测量系统变异测量系统变异 实际值 实际值 测量值 量测系统量测系统 量测变异量测变异 实际产品变异实际产品变异 观察到的产品变异观察到的产品变异 量检具造成的变异量检具造成的变异 操作员造成的变异操作员造成的变异 长期产品变动

4、长期产品变动 短期产品变异短期产品变异 样本变异样本变异 Page 8 1 6 测量系统对产品决策的影响测量系统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或者或者 第第 类误类误差 差 制制造造风险或错误警告风险或错误警告第第类误类误制风险或错误警告制风险或错误警告 或者或者 第第 类误差类误差 顾客风险或过失比率顾客风险或过失比率 Page 9 第第 类误差类误差 顾客风险或过失比率顾客风险或过失比率 1 7 测量系统对过程能力的影响测量系统对过程能力的影响 6 0 50 60 70 GR R 实实 5 0 实实 际 的 CP 际 的 CP3 0 4 0 30 40 2 0 10 30 0 0 1 0 0 50 6

5、0 70 80 91 01 11 21 31 51 51 61 71 81 92 0 观测到的CP观测到的CP 0 50 60 70 80 91 01 11 21 31 51 51 61 71 81 92 0 Page 10 目 录目 录 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 1 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2 2 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3 3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4 4 5 5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

6、析 Page 11 2 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误差的分类 准确度 位置变差 accuracy 仪器偏倚 固定或可变的 仪器磨损及损耗 仪器磨损及损耗 仪器有效的操作范围仪器有效的操作范围 精确度 幅度变差 precision 由于测量输入 操作员 程序 仪器及基准共同引致的误 差差 Page 12 2 1 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准确度好 精密度好 系统误差小 准确度差 精密度高 系统误差大系统误差小 偶然误差小 系统误差大 偶然误差小 准确度高准确度差准确度高 精密度差 系统误差小 偶然误差大 准确度差 精密度差 系统误差大 偶然误差大 Page 13 2 2 测量误差的类型测量误差的类型

7、 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偏倚 偏倚 稳定性稳定性 线性 重复性 再现性 再现性 Page 14 2 3 测量误差的组成测量误差的组成 观测值变差观测值变差 产过程变差测量系统变差产品 过程变差测量系统变差 量具变差评价人变差 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 Page 15 2 4 测量系统应具备的特性测量系统应具备的特性 1 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即只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 2 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小于过程变异性 3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小于技术规范界限3 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小于技术规范界限 4 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 的十分之一 5 当被测项目变化时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的最大变差小于过

8、 程变差和规范宽度较小者 Page 16 目 录目 录 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 1 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2 2 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3 3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4 4 5 5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Page 17 3 1 为什么要进行MSA 3 1 为什么要进行MSA 人们利用数据来做决定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 基于事实 的决策方法 的决策方法 数据是通过测量得到的 测量设备

9、本身通过计量校准符合要求 仍然会有误差的 人 通过培训合格 也会有误差的 其他各个方面也必然会有误 差差 Page 18 3 2 MSA解决什么问题3 2 MSA解决什么问题 1 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 1 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 2 该测量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否有统计上的一致性 3 这些统计特性在预期范围内是否一致 用于制造过程 的分析或控制是否可接受 的分析或控制是否可接受 三个问题都应与过程变差联系起来考虑 Page 19 3 3 何时进行MSA 3 3 何时进行MSA APQP的五个阶段中的第四阶段 项目 批准 样件试生产 投产 概念提出 批准 策划 产品设计和开发 新的策划 产品设计

10、和开发 过程设计和开发 产品和过程验证产品和过程验证 回馈稽核和矫正措施 生产 计划 和确定 产品设计 和开发 过程设计 和开发 产品和 过程确认 反馈评定 和纠正措施 Page 20 3 3 何时进行MSA 3 3 何时进行MSA 系统规定的定期计划 量具修复后 量具更换后 新控制计划 测量人员变更 Page 21 目 录目 录 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MSAMSA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 1 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测量误差的种类2 2 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为什么进行为什么进行MSAMSA3 3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

11、统分析 4 4 5 5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Page 22 4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偏倚分析偏倚分析 位置分析位置分析 偏倚分析偏倚分析 线性分析线性分析线性分析线性分析 重复性分析重复性分析 计量型计量型离散分析离散分析 再现性分析再现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 Page 23 4 1 稳定性稳定性 概念概念 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 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时间 总变差 Page 24 4 1 稳定性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 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 如何

12、获得基准值 选取一标准样本 取值基准值选取一标准样本 取值基准值 1 获得可追溯到标准的基准值 请现场测量人员定期测量 每次测量 请现场测量人员定期测量 每次测量3 5次 收集次 收集25组组 获得可追溯到标准的基准值 2 在高一级的测量系统上对样 本10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该 样本的基准值输入数据到表格中输入数据到表格中 计算控制界限 并用图判定是否稳定计算控制界限 并用图判定是否稳定 样本的基准值 后续持续点图 判图后续持续点图 判图 保留记录保留记录 Page 25 4 1 稳定性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 稳定性案例 Page 26 4 1 稳定性稳定性 稳定性失控原因稳定性失

13、控原因 两种稳定性 一般概念 随着时间变化系统偏倚的总变差稳定 统计稳定性概念测量系统只存在普通原因变差而没有 统计稳定性概念 测量系统只存在普通原因变差 而没有 特殊原因变差 利用控制图评价测量系统稳定性 保持基准件或标准样件 极差图 标准差图 出现失控说明存在不稳定的重复性 极差图 标准差图 出现失控说明存在不稳定的重复性 均值图出现失控说明偏倚不稳定 可能需要校准 Page 27 4 2 偏倚型偏倚型 概念概念 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偏倚 基准 观测平均值观测平均值 Page 28 4 2 偏倚型偏倚型 偏倚研究分析方法偏倚研究分析方法 决

14、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 独立样本法 独立样本法 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 抽取样本 确定基准值抽取样本 确定基准值 请现场测量人员测量请现场测量人员测量10次以上次以上 偏倚 X XT 输入数据到表格中输入数据到表格中 计算计算t值 并判定值 并判定 是否合格是否合格是否要加补正值是否要加补正值是否合格是否合格 是否要加补正值是否要加补正值 保留记录保留记录 Page 29 4 2 偏倚型偏倚型 偏倚研究案例偏倚研究案例 偏倚案例 Page 30 4 3 偏倚型偏倚型 偏倚原因偏倚原因 偏倚相对较大的可能原因 基准的误差 元器件磨损 元器件磨损 仪器尺寸错误仪器

15、尺寸错误 测量误差的特性 仪器未经正确校准 不正确使用仪器 不正确使用仪器 Page 31 4 3 线性线性 概念概念 偏倚 线性仪器在预期的工作范围 内偏倚值的差值 偏倚 内 偏倚值的差值 思考 斜率大好 思考 斜率大好 基准值 还是小好 还是小好 基准值 基准值 小 大 观测平均值观测平均值低高 Page 32 量具工作范围 量程 4 3 线性线性 线性分析方法线性分析方法 决定要分析的测决定要分析的测量量系统系统 独立取样法 横坐标为基准值 纵坐标为偏倚Bi y aX b 独立取样法 横坐标为基准值 纵坐标为偏倚Bi y aX b 决定要分析的测系统决定要分析的测系统 抽取代表制程的抽取

16、代表制程的4 5样本 样本 确定每个样品的基准确定每个样品的基准值值确定每个样品的基准确定每个样品的基准值值 请现场测量人员测量请现场测量人员测量10次以上次以上 输入数据到输入数据到EXCEL表格中表格中 确定置确定置 信区间信区间 拟合曲线 计算截距拟合曲线 计算截距b值 斜率值 斜率a值值 是否合格是否合格是否要加补正值或调整是否要加补正值或调整 信区间信区间 是否合格是否合格 是否要加补正值或调整是否要加补正值或调整 保留记录保留记录 其中 无偏倚直线无偏倚直线 偏倚偏倚 0 0 必须在置信区间内可必须在置信区间内可 Page 33 无偏倚直线无偏倚直线 偏倚偏倚 0 0 必须在置信区间内可必须在置信区间内可 接受接受 4 3 线性线性 线性分析案例线性分析案例 线性分析 Page 34 4 3 线性线性 线性超差原因线性超差原因 线性分布有问题可能原因 量测系统的量测范围内的高端 低端的校不适当1 量测系统的量测范围内的高端 低端的校正不适当 2 量测系统磨损 3 量测系统设计不适合测量被测特性 偏 倚倚 值 注斜度越低量具的线性越好 0 2 4 6 8 基准 Page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