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308961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盐场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川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20 课近代社会生活导学案了解大众传播媒体的创办及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民国以来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能力与方法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认识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指导学生对本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列表对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动脑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

2、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并逐步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进步和时代潮流的追赶和探究热情,加深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预习导学】1.鸦片战争后,新式的交通工具 、 等从西方传入中国。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是 在 创办的 。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19 世纪 70 年代出现在 到 之间。1877 年在 首先使用的电话。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58 年在 出版的 。1

3、872 年创办的报刊 最为著名。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营的近代出版业出现,以 1897 年创办于 的 最负盛名。3.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表示反对封建政权的决心。清朝被推翻后,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一律废止, 、 、 流行起来。 礼节被废除, 礼、 礼出现, 、 等称呼也改为 、 ,表明 的观念逐渐取代 观念。【问题探究】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例题精析】例 1.(2008 年山东)假如 你生活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 乘轮船、火车出行 B 使用无线电

4、话与亲友联系C 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 阅读了解国内外大事【解析】从对近代社会生活的了解与学习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还没有无线电话,因此答案只能选 B。例 2.(2008 年河北)1901 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 )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当时已经出 现了电报,故选 B。例 3.(2008 年资阳)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C.

5、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解析】辛亥革命后,社会礼节、称呼发生了变化,跪拜礼、 “老爷”称号等已经被废除,因此答案只能选 B。【目标检测】1.中国人开办的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成立的时间与地点是 ( )A1871 年、北京 B1872 年、上海 C1873 年、上海 D1876 年、南京2.西方列强把新式通讯工具电报、电话带入中国,是为了 ( )传递军事政治情报 方便中国人所信息传递 为了他们的市场信息的需要 为了取悦中国统治者A B C D3.1877 年首先使用电话的地点是 ( )A北京租界 B上海租界 C广州租界 D南京租界34.“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

6、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妨,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低角天 涯连一线。”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电灯的使用 B电报的使用 C电车的使用 D汽车的使用5.1870 年,一个上海的商业情报人员向香港的老板汇报商业信息。他可以采用的媒体是 ( )A报纸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有线电话6.改变了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的报纸的是 ( )A申报 B中外新报 C中外纪闻 D自由谈7.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中文报纸 在中国,外文报纸出现的比中文报纸早 20 世纪初,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媒体 申报创办时维新变法运动尚未开始A

7、B C D8.中国民营的近代出版业的出现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右图为商务印书馆,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出版机构, 1897 年创办于上海,1954 年迁到北京,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这个出版机构主要编印的内容有( )新式教科书 出版自然科学书籍 印行西方学术著作译本 翻译英语读本和编辑英汉辞典等工具书A B C D10.下列传媒的机构中,建立在上海的有 ( )中外新报 申报 中外纪闻 商务印书馆A B C D411.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

8、言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12.中国人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戊戌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13.20 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女子可以不缠足 使用洗衣机 照相、看电影 男子剪辫子A B C D1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创办商务印书馆 创办“轮船招商局” 申报创刊 德国摄影师为光绪皇帝的父亲拍照A B C D15.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 )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9、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 务印书馆担任编辑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5(1)材料一中电话机发明于哪次工业革命时期?(2)材料二中图 1、图 2 是两款新式服装,请分别写出其名称。(3)材料三的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4)上 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17.识图题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报纸珍藏家,右面的两张报纸就是他的爸爸的珍藏品,他的爸爸还为这些报纸做了简单的备注,你能回答出有关这两张报纸的问题吗?(1)(图一)和(图二)的报纸分别创办于何时? (图一) (图二)(2)在这

10、两张报纸中,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的是 ,辛亥 革命后,在大量发行的报刊中,最为著名的是 。(3)(图二)的报纸主要刊登哪些内容?与传统报纸有什么区别?此报纸创立的副刊是什么?为什么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4)报纸这种社会传媒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18.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提倡科学民主的趋势。在社会生活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1)下面是以图表的形式来归纳整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作用,请你把它添充完整。方面 内容 作用交通交

11、通通讯的传入 通讯照相、电影报纸文化生活的变迁文化出版机构装束变化礼节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称谓变化(2)请你试着说一说导致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说出两项即可)(3)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质疑反思】【目标检测】1-5CCBBB 6-10ABBAC 11-15BDDBB 16.(1)第二次工业革命。(2)现代旗袍(或高领服装、或现代中式旗袍);中山装。(3)国民的人格平等观念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封建等级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4)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近代文明猛烈的冲击着古老 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7.(1)香港中外新报创办于 1858

12、年。申报创办于 1872 年。(2)中外新报,申报。(3)刊登新闻,还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传统报纸不发表评论。副刊是自由谈,因为在副刊中发表寓严肃主题于风趣诙谐之中的文章,所以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4)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18.(1)方面 内容 作用交通 轮船和火车 有力地促进了商口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交通通讯的传入通讯 有线电报、电话 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方式。照相、电影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报纸 中外新报、申报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文化生活的变迁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7装束变化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用新式的礼 服代替过去的翎顶礼服。礼节变化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社会习俗的变化称谓变化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称呼。改变了不好的社会习俗,促进了 人类文明的进步。(2)科技革命的推动;思想启蒙的作用等。(3)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代表了人类历史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