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076276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吕鸣岗2007 9 5 四个题目 一 储量标准演变过程二 新老标准简要比较三 储量分类标准简介四 储量计算规范简介 一 储量标准演变过程 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 1950 1977年2 1978 1984年3 1985 2004年4 2005年以后 1 1950 1977年 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 采用苏联储量分级A1级储量 准备储量 已被证实的储量 从生产井中可以采到的储量 根据该井已取得的各种参数数据和油井产油情况等资料 在假定的泄油半径所圈定的面积范围内求得的储量 A2级储量 探明储量 两口或两口以上已获得工业性油流的井 在其圈定的面积范围内的储量 B级储量 视

2、储量 在已探明的含油区域内 虽无确定其含油边界 但已证实确有工业性油流之存在的储量 通常用最低位置出油井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面积范围求得的储量 1 1950 1977年 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 采用苏联储量分级C1级储量 推测储量 在一个新构造或新探区内有一口探井获得了工业油流时 可根据该构造的油层物理性质 油层的稳定性等来估算出的储量 或者在已证实含油区域的邻近处 在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构造间对比的方法推测出的储量 50年代玉门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储量是苏联专家审查 60年代初期大庆油田储量计算是学习苏联经验和方法文革中储量管理混乱 基本沿用上述标准 2 1978 1984年 1977年7月石化

3、部油开组下发 油 气 地质储量计算工作意见 我国第一个储量分级一级地质储量 探明储量 第一批生产井并投入开发 精度90 以上 二级地质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 探井密度和资料井密度有要求 精度70 以上 三级地质储量 待探明储量 已发现工业油气流 精度50 以上 1978年以后按上述标准审查储量并进行全面核查 核减了不够探明储量 正式应用可采储量 2 1978 1984年 1979年 1983年进行过储量分类标准研究制订 但都未正式施行1979年开始海域对外开放 带来了西方储量分类和方法 1982年12月提出 石油与天然气储量规范 讨论稿 1983年8月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提出了分类方案 1983年

4、7月勘探司提出3P储量分类方案 1983年11月石油部东部勘探会议提出关于储量分级 命名意见 3 1985 2004年 1984年11月制订 油气储量计算规范 初稿 并在全国试行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分为三级 探明储量 可能储量 预测储量 探明储量分为三类 已开发的探明储量 相当一级 未开发的探明储量 相当二级和部分三级 基本探明储量 相当部分三级 基本探明储量是针对我国多含油层系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而制定的 3 1985 2004年 完善组织和标准 储量管理规范化1984年5月成立全国储委油气专业委员会1985年3 4月按上述标准审查1984年新增探明储量1986 1987年对以前储量进行大规模复算

5、与审查1988年1月 石油储量规范 天然气储量规范 发布实施 1989年10月全国储委发布 油 气 田 藏 储量技术经济评价暂行规定 1991年12月 油 气田 藏 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 发布实施 4 2005年以后 2004年4月发布 10月实施 石油天然气资源 储量分类 国家标准 推迟2005年4月实施 2005年发布实施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行业标准 2004 2006年全国开展油气储量套改工作 2005年以后新增探明储量按上述标准审查 进入新标准阶段 一 储量标准演变过程 1 1950 1977年 照搬引用的ABC级的阶段 引用苏联的油气储量分级2 1978 1984年 行政规定的

6、一二三级的阶段 中国的第一个油气储量分级3 1985 2004年 突出中国特色的三级三类的阶段 中国的第一个油气储量标准4 2005年以后 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结合的五层次十三类别的阶段 与国际对接的新标准5 每次发布新分类 都伴随全国性储量核查 复算或套改 使新老储量都纳入新分类体系 二 新老标准简要比较 新标准 国家标准 GB T19492 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 储量分类 行业标准 DZ T0217 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老标准 国家标准 GBn269 88 石油储量规范 国家标准 GBn270 88 天然气储量规范 1 探明储量的分类和要求条件不同 老标准 以地质储量为分类

7、对象 分为三类 基本探明 未开发探明 已开发探明 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一一对应 相对误差要求 基本探明小于 30 未开发探明小于 20 新标准 探明地质储量不分类 技术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对应 技术可采储量以下再细分类 探明地质储量相对误差要求小于 20 探明地质储量为什么不分类 1 储量精度80 70 难以掌握 新标准推迟交储量时点 取消了基本探明地质储量 2 可采储量按经济极限分为经济的 次经济的 共存于一个地质储量无法分开 3 国际惯例可采储量按开采可靠程度分为证实 概算 可能 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级别可采储量 我们地质储量不分类便于与国际惯例对接 4 我们以油气藏为分类对象 可采储量分为已开发

8、和未开发 实际等同于地质储量的已开发和未开发 5 地质储量定为探明 可采储量分为已开发和未开发 有利于分类分权管理 储量计算复算 粗分 跨大步 可采储量标定 细分 跨小步 以解决不同步问题 2 新标准划分出经济可采储量 其要求条件与国际上证实储量一致 新标准 根据油气藏开发在经济上所具有的合理性 即市场条件 价格 成本和开采技术的可行性及提高采收率措施实施情况等 在技术可采储量中划分出经济可采储量 对探明经济可采储量要求条件不但是可行性评价为经济的 而且是已实施的或先导试验成功的操作技术条件下的可采储量 与国际惯例的证实储量一致 3 表外储量与次经济可采储量含义不同 应用情况不同 老标准 只在

9、术语中列出表外储量 并未在储量分级分类中列出 是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在申报储量时要求要有社会经济效益 实施老标准时未曾有表外储量 新标准 在技术可采储量中划分出次经济可采储量 是指达不到经济可采储量的那部分技术可采储量 在储量套改中已广泛应用 4 已开发与未开发储量的划分对象不同 但划分条件差异不大 老标准 对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皆划分已开发和未开发 新标准 只对经济可采储量划分已开发和未开发 与国际惯例一致 新老标准 定义比较看 对已开发和未开发储量划分条件差异不大 基本一致 5 老标准实施中存在主要问题 储量复算与实际开发状态变更不同步 造成国家库储量状态与实际不符 可采储量标

10、定没有纳入正式备案程序 国家库可采储量与各油公司不一致 基本探明储量为复杂破碎油气藏而设 在执行中混乱 造成基本探明储量比例增大 90年代才开始经济评价 且老油气田中小型区块不评价 许多区块未作评价 已评价过的而后证实变差也未放入表外储量 造成效益储量与低效储量 暂无效益储量混杂 三 储量分类标准简介 储量分类标准 国家标准 GB T19492 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 储量分类 1 术语和定义 原地量 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 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 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伴生有用物质 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数量 分为 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原地储量 1 术语和定义 可采

11、量 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分为 可采资源量 技术可采储量经济可采储量 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 按当前的经济条件估算的 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 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1 术语和定义 2 勘探开发阶段划分 勘探开发全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 1区域普查阶段2圈闭预探阶段3油气藏评价阶段4产能建设阶段5油气生产阶段 过去 勘探和开发各自划分阶段 勘探评价与开发评价是分开的 现在 评价阶段勘探与开发一体化评价 最后到完成开发方案设计 油气田从发现到废弃应分阶段进行储量评估 储量分类与勘探开发的阶段性 时效性和不确定性相一致 2 勘探开发阶段划分 3 储量经济意义分类 储量经济意义分

12、为 1经济的2次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4不经济的新标准储量经济意义分类全面 考虑了不同类别的储量 也适应经常变化的经济条件 经济意义是指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通过进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 油气藏 田 开发在经济上所具有的合理性 可行性评价分为 可行性评价 预可行性评价 概略研究评价 3 储量经济意义分类 4 资源 储量分类 将原地量分为 1 探明2 控制3 预测4 潜在5 推测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类特色 将可采量分为 1 探明 2 控制 3 预测 4 潜在 5 推测 经济 次经济 已开发 未开发 剩余经济 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性 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 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 图1资源 储量分类框图 横

13、线以上保留中国特色横线以下体现国际惯例 4 资源 储量分类 国际惯例储量分类 1 剩余可采储量为基础 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类别可采储量2 以井控范围为单元3 三维问题二维分类 开采技术不确定性与地质不确定性合并 新标准储量分类 1 地质储量为基础 可采储量类别与地质储量一致2 油气藏为单元3 三维问题二维分类 开采技术不确定性与次经济合并 4 资源 储量分类 储量三维问题 4 资源 储量分类 4 资源 储量分类 4 资源 储量分类地质储量包容不同类别可采储量 开采技术可靠程度 累积产量 P1 P2 4 资源 储量分类 次经济可采储量包括两部分1 经可行性评价为次经济的技术可采储量 2 由于合同和技

14、术等原因 尚不能划为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技术可采储量 环保 地面条件 市场等限制不能开发的 集输管线等原因而不能利用的 开采技术尚未证实的 地质风险而非动用的 四 储量计算规范简介 储量计算规范 行业标准 DZ T0217 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1 总则 四级储量单元 五个层次 七种类别储量四级储量单元 套改提出的 管理类单元 一级单元油气田 二级单元区块计算类单元 三级单元开发单元 四级单元计算单元 区块单元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开发单元组成的含油气地质体 它是为油公司和国家进行储量管理而设定的储量单元 最大可等同于类型简单的中小型油田或气田 最小可等同于开发单元 开发单元是指由一个或多

15、个独立开发单元组成的可采储量标定统计的单元 储量计算上报时 应划分四级单元 并搞清对应关系和历史演变关系 1 总则 四级储量单元 五个层次 七种类别储量五个层次 七种类别储量 探明储量 一层次地质可靠性 包括 探明地质储量二层次技术可采性 包括 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三层次经济可采性 包括 探明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四层次开发状态 包括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五层次剩余资源资产 包括 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储量计算上报时 应包括上述七种类别储量 1 总则 储量计算 重算 复算 核算 结算储量计算油气田或新块 新层发现后 新增储量计算储量重算已探明区块外扩新块或新

16、层 新老储量同时计算 新规范中没有 实际存在的情况 储量复算储量申报后开发井完钻后三年内进行储量计算储量核算储量复算后开发过程中各次储量计算储量结算油气田废弃前进行储量和产量清算 1 总则 可采储量标定未开发单元第一次投入开发进行标定基本属于储量复算范畴已开发单元再次进行标定基本属于储量核算范畴可采储量标定与储量复算不同步 造成国家储量库中储量开发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 不能动态跟踪开发状态变化可采储量标定结果没有要求备案登记 国家储量库可采储量与各油公司可采储量不一致 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 应具备的条件1 在油气藏评价阶段 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 田 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 估算求得的 确定性很大的储量 其相对误差不超过 20 2 勘探开发程度 流体界面或油气层底界应是钻井 测井 测试或可靠压力资料证实的 应有合理的井控程度 合理井距另行规定 或开发方案设计的一次开发井网 3 认识程度 查明了油气藏类型 储集类型 驱动类型 流体性质及分布 产能等 具有较高的地质可靠程度 4 各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 2 探明地质储量计算 具体分析应具备条件油气藏评价阶段完成经评价钻探证实已完成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