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076272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沙曲矿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范本(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 南北翼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南北翼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 说说 明明 书书 工程编号 CS11SQ 生产能力 8 0Mt a 院 长 王建国 总 工 程 师 王魁军 项目负责人 高 坤 煤煤炭炭科科学学研研究究总总院院 沈沈阳阳研研究究 院院 二二 一一年三月一一年三月 报告名称 报告名称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南北翼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说明书 报告审核 报告审核 王魁军 研 究 员 院总工程师 梁云涛 研 究 员 科技发展部主任 课题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 高 坤 研 究 员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报告编写 报告编写 赵 新 助理工程师

2、课题工作人员 课题工作人员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高 坤 赵 新 李守国 潘竞涛 汪开旺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 李庆源 元继宏 刘兆元 周文宇 目目 录录 1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1 1 1 井田位置 范围与交通 1 1 2 地形地貌及水系 2 1 3 气象 地震及地温 3 1 4 地层及地质构造 3 1 5 煤层及煤质 10 1 6 井田水文地质 13 1 7 矿井瓦斯 煤尘爆炸及自燃 14 1 8 矿井概况 15 2 矿井瓦斯储量及可抽量矿井瓦斯储量及可抽量 21 2 1 瓦斯储量计算范围 21 2 2 瓦斯储量及可抽量 21 3

3、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涌出量预测 23 3 1 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 23 3 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 26 4 矿井瓦斯抽放改扩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矿井瓦斯抽放改扩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8 4 1 抽放瓦斯改扩建的必要性 28 4 2 瓦斯抽放改扩建的可行性 29 4 3 抽放站布置 31 5 抽放瓦斯方法抽放瓦斯方法 33 5 1 矿井瓦斯来源分析 33 5 2 瓦斯抽放方法 33 5 3 抽放巷道布置 42 5 4 钻场 钻孔布置 42 5 5 封孔方式 材料及封孔工艺 45 5 6 抽放瓦斯效果及主要设备 46 6 瓦斯抽放系统管路和设备布置及选型瓦斯抽放系统管路和设备布置及选型 51 6

4、 1 抽放管路系统 51 6 2 抽放设备选型 57 7 瓦斯抽放泵站瓦斯抽放泵站 66 7 1 瓦斯泵房及附属设备布置 66 7 2 抽放站场地平面布置 66 7 3 电气及通信 67 7 4 检测 监控系统 71 7 5 瓦斯抽放泵站场地建筑及环境保护 73 7 6 给排水 供热及采暖 73 8 瓦斯利用瓦斯利用 76 8 1 矿井瓦斯利用 76 8 2 瓦斯利用管路布置 76 9 抽放瓦斯管理抽放瓦斯管理 77 9 1 队伍组织 77 9 2 图纸和技术资料 77 9 3 管理与规章制度 78 9 4 常用记录和报表样式 78 10 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瓦斯抽放安全技术措施 82 10

5、1 抽放系统安全措施 82 10 2 抽放瓦斯站安全措施的要求 82 10 3 瓦斯管道输送水封阻火泄爆安全措施 83 10 4 煤矿低浓度瓦斯管道输送安全保障措施 85 11 经济概算及投资经济概算及投资 90 11 1 概算编制范围及依据 90 11 2 概算投资及明细 90 11 3 投资来源 90 11 4 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 91 附表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南北翼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主要设备与材料附表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矿南北翼瓦斯抽放改扩建工程设计主要设备与材料 清册清册 1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1 1 井田位置 范围与交通井田位置 范围与交通 沙曲井田位于吕梁山脉的中

6、段西部 河东煤田中段 行政区划属山西省吕梁市柳 林县管辖 由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 矿井现工业场地距柳林县城约 5km 井田地理座标为 北纬 37 18 54 37 30 27 东经 110 45 33 111 19 41 井田北以聚财塔南断层与双柳井田为界 东南以批准的采矿权边界与贺西井田 金家庄井田为界 西部以采矿权边界与郭家沟井田为界 东部以采矿权边界与地方煤 矿井田为界 井田大致呈北西 南东走向弧形 总体为一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倾向 西 南西 井田走向长约 22km 倾斜宽 4 5 8km 井田面积 138 3535km2 井田呈南北向分布 三川河在井田中部自东向西流过本井田 太

7、原 军 渡 绥 德 国家级公路 307 国道 沿三川河北岸从本井田中部穿过 汾 阳 军 渡 高速 公路与 307 国道并行穿过本井田 孝 西 柳 林 铁路从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的孝西站 起 经中阳 柳林沿三川河北岸至沙曲井田穆村镇 全长 116km 已在运营 沙曲矿井 铁路专用线在其终点穆村站东端接轨 线路长 1 96km 在建的太 原 至中 卫 银 川 铁路沿三川河穿过沙曲井田 1 公路 公路 太 原 军 渡 绥 德 国家级干线公路 307 国道 从矿井工业场地北侧通过 青 岛 银 川 高速公路汾 阳 军 渡 段从井田中部由东向西与 307 国道并行 通过本井田 目前已建成通车 公路交通运输方

8、便 2 铁路 铁路 孝 西 柳 林 铁路从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的孝西站起 经中阳 柳林至井田附近 穆村镇 全长 116km 沙曲矿井铁路专用线在其终点穆村站东端接轨 在建的太 中 银铁路在中部三川河北岸穿过本井田 拟 2010 年投入运行 太中银铁路设计标准 为国铁 级 双线电气化 设计时速 160km h 预留 200km h 设计通过能力 6000 万 吨 铁路交通方便 沙曲矿井运输条件优越 可以满足矿井改扩建的要求 矿井交通位置参见图 1 1 距秦皇岛 1159km京京 京京 京京 京京 符 号 省 临汾 柳林 至绥德县 省 中阳县 支河 阳泉曲 汾西 路 隰县 蒲县 公 沙曲井田 西 离

9、 交口县 西 临 霍州 孝西 石庄 汾阳县 孝义县 灵石县 介休县 平遥县 柳林县 军渡 三交 吴堡县 路 店坪 田家会 离石县 古交区 文水县 田 山 公 太 交城县 太谷县 1232km京京 京 京京京 京京 京京 名 称 公 路 距石臼所 铁 路 沙曲井田范围 正在建中的设铁路 沁县 榆社 武乡 太原市 交口县 图图 1 1 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 1 2 地形地貌及水系地形地貌及水系 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部 区内地形大部分为侵蚀切割强烈的梁峁状黄土丘陵 局部为堆积地形 区内沟谷密集狭窄 形状多呈 V 字型 堆积地形发育在横穿井田的 三川河河谷及较大的沟谷中 为冲 洪积堆积 三川河河谷中

10、发育有 级侵蚀阶 地 第四系沉积物厚 5 10m 井田内地形总的趋势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 三川河河谷是一个低凹地带 地形标 高一般为 800 900m 最高点在南部枣园山 高程 1149 39m 最低点位于西部边界 鄢哉村附近的三川河河谷 标高 740 00m 一般相对高差 100 200m 最大高差 409 39m 井田属黄河水系 三川河是井田内唯一河流 它的上源是北川河 东川河和南川 河 在离石交口镇汇合后 称为三川河 干流全长 168km 流域面积 4161km2 由井 田中段向西穿出后 在石西镇西的两河口入黄河 井田内径流长度约 8km 三川河长 年流水 据井田以西的后大成水文站 195

11、6 1980 年观测资料 三川河平均年径流量 2 88 亿 m3 平均径流模数 2 23L s km2 洪水期最大流量为 2260m3 s 其余沟谷平时无 水 只有在雨季才有短暂水流汇入三川河或直接流入黄河 柳林泉以泉群的形式出露于井田东界外三川河两岸 在东起寨东 西至薛家湾近 2km 的河谷中 大小泉点近百个 向三川河排泄 泉水出露高程 790 801m 据 1983 1991 年长年观测资料 平均流量为 2 53m3 s 最大流量 6 17m3 s 水温在补给 区为 12 13 排泄区一般为 15 5 18 局部高达 20 5 1 3 气象 地震气象 地震及地温及地温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

12、风半干旱气候 气温昼夜变化悬殊 四季分明 冬春季多 西北风 夏秋季多东北 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 1 2 2 46m s 最大 9 3 15m s 气候干 旱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年最低气温平均为 6 9 最高气温平均为 24 6 年平均气 温 10 5 降水多集中在 6 9 月 年降水量最小为 373 5mm 最大为 577 7mm 平均 为 464 2mm 年蒸发量最低为 1766 2mm 最高为 2171 7mm 平均为 1888 7mm 蒸发 量大于降水量 年最小相对湿度为 0 年平均相对湿度 56 初霜期一般在 10 月上旬 终霜期在翌年 3 月下旬 无霜期 150 200 天 初雪期为

13、 11 月中 下旬 终雪期为翌 年 3 月中 下旬 冻土期在 11 月至来年 3 月 最大冻土深度为 1m 根据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 2001 井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小于 0 05g 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 度 全井田由东至西 由北至南 地温梯度呈增大趋势 恒温带深 55m 温度 14 由浅入深地温相应增加 山西组 2 3 4 5 煤赋存范围均为地温正常区 太原组 6 8 9 10 煤初期开采区域内亦为地温正常区 仅其深部区域有局部地段属地温异 常区 尚需在今后生产中探查落实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1 4 地层及地质构造地层及地质构造 1 4 1 地层地层 本区所属河东煤田

14、离柳矿区 井田内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 O2s 峰峰组 O2f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上统太原组 C3t 二叠系下 统山西组 P1s 下石盒子组 P1x 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石千峰组 P2sh 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 T1l 新生界第三系 第四系 井田内地表只出露下石盒子组 及以上地层 其余出露于井田以东 根据地表及钻孔揭露资料 将井田地层分述如下 1 奥陶系中统奥陶系中统 a 上马家沟组 出露于井田以东 与下马家沟组整合接触 本组共分三段 下段为灰 灰白色角 砾状白云质泥灰岩 厚 27 53m 平均厚 48m 中段为青灰 灰黑色中厚层石灰岩 灰白色白云质灰岩 豹皮状灰岩

15、厚 110 159m 平均厚 122m 上段为灰 深灰色厚 层状石灰岩 白云质灰岩 豹皮状灰岩 夹白云质泥灰岩及泥质白云岩 厚 61 73m 平均 72 7m b 峰峰组 O2f 出露于井田以东 与下伏上马家沟组整和接触 本组厚 103 54 147 41m 平均 124 16m 下 中部多为浅灰 灰白色角砾状泥灰岩 砾屑灰岩 夹薄层白云质灰岩及 铝土质泥岩 含不稳定的近似层状 透镜状细晶石膏 2 3 层 厚 1 7m 或为巨厚层 状的泥灰岩 白云质灰岩与石膏层混生 并有纤维状石膏脉充填于不规则的裂隙中 石膏脉宽 0 5 5m 统称为石膏带 上部为中厚 巨厚层状灰白 深灰色微晶石灰岩 薄层状黑

16、灰色泥灰岩 白云质灰岩 角砾状砾屑泥灰岩 局部夹薄层含铝质泥岩 本 组变形层理及岩溶 裂隙较发育 地表见岩溶溶洞 钻孔中溶孔直径 1 3cm 产头足 类化石 2 石炭系石炭系 a 中统本溪组 C2b 出露于井田以东的沟谷中 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本组厚 16 29 39 00m 平均 27 37m 北部较薄 向南增厚 本组岩性分为两段 下段岩性为 铁铝岩段 厚 0 16 29m 平均 4 29m 其底部为山西式铁矿 呈透镜状 鸡窝状 厚 0 4 90 一般 1m 地表多为褐铁矿 钻孔揭露为深灰 褐灰色铝土岩 G 层铝土岩 及黄铁矿 上段为灰黑色泥岩 砂质泥岩 深灰色铝质泥岩 粉砂岩夹灰色中 细粒石 英砂岩 灰岩及煤层 灰岩 0 3 层 本段厚 8 81 32 17m 平均厚 21 70m b 上统太原组 C3t 本组零星出露于井田以东的一带沟谷中 底部以 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分界 为本 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厚 81 02 116 76m 平均 96 22m 厚度变化为中部厚 西 南 薄 根据岩性特征 本组可明显分为三段 下段 C3t1 由 K1至 8 号煤层顶 厚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