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076119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nbound & Information第340期2011/02/232011/03/01安邦行业信息服务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 AnalysisAutomobile 行业事件分析 竞争环境 竞争对手 行业数据安邦集团信息总部 Tel:010-59001200本期要目 快速进入 点击页码 行业事件分析3【2011年开年数据显示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不稳】3竞争环境4市场环境4【7%的GDP增长目标对汽车业不见得是坏事】4政策环境4【车船税二审稿降低2.0L及以下的车型的税负】5【发改委官员认为中小城市应该用差别税收来解决拥堵】5分类环境5【上汽

2、将全面开展在轻卡领域的拓展】5区域环境6【广西钦州目标是面向东盟的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口岸】6【1月北京二手车市场成交量中65%销往外地】6竞争对手7国内对手情报7【沃尔沃在华的目标或是西南地区公务车市场】7【中国市场对雷诺的重要性位居其他“金砖三国”之后】7【长安马自达总部或将搬迁至南京】8【上汽的自主品牌基地形成矩阵式布局】8【继收购萨博后北汽再度收购瑞典一变速箱厂的装备和技术】8【一汽丰田将在2012年扩张卡罗拉的产能】9【本田也开始在华推出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9国外对手动向10【本田明确董事会减少8名董事并调整高层】10【通用和丰田在电动汽车充电桩上直面竞争】10【宝马和PSA将投

3、资1亿欧元建立混合动力技术公司】10行业数据11统计数据11【2011年1月份汽车(分车型)产销汇总表】11【2011年1月份汽车生产企业生产销情况表】11【2011年1月份轿车主要品牌产销情况表】13【2011年1月份MPV主要品牌产销情况表】20【2011年1月份SUV主要品牌产销情况表】22【2011年1月份交叉型乘用车主要品牌产销情况表】24非统计数据25【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增长32.2%】25行业事件分析关注热点,剖析事件【2011年开年数据显示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不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1年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39.81万辆和152.90万辆,同

4、比分别增长12.39%和16.17%。其中1月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107.91万辆,同比增长14.67%,环比增长16.50%,分别比乘用车销售增速低1.5和0.34个百分点。1.62.0升排量的乘用车销售30.18万辆,同比增长25.69%,环比增长21.49%。而1月轿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4.9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2.6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下降1.43个百分点和2.03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22.18万辆、20.83万辆、16.38万辆、8.47万辆和4.19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0.72%、19.46%、15.30%、7.91%和3.92%

5、,与上月相比,德系和美系占有率分别提升2.04个百分点和2.11个百分点,市场表现较好。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70.3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6.01%,环比和同比市场占有率分别下滑1.15个百分点、2.99个百分点。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27.31万辆、22.88万辆、17.06万辆、11.12万辆和4.19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7.86%、14.96%、11.16%、7.27%和2.74%,与上月相比,德系和美系占有率有所增长。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以及汽车下乡等刺激政策的退出,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体现在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

6、销量增速弱于大市,而1.62.0升排量的乘用车增幅快于整体市场表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仅仅只是由于刺激政策退出所导致的。的确,刺激政策的退出对自主品牌的影响较明显,和合资品牌相比较,自主品牌车企大多布局于1.6L以下的产品战线,因此受到的冲击相对而言更加直接。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可以得出,2011年1月1.6L及以下排量车型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0.58%。相比较2010年全年68.77%的权重抑或是2010年11月、12月超70%的市场份额,我们可以看到,虽然1月增速弱于大市,但是目前1.6L及以下排量车型市场份额是稳定甚至有小幅增加的。在自主品牌固有优势

7、市场总体份额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份额下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10年合资品牌产品线下延战略取得了成效,而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受到侵袭。在过去的产品中,我们曾经提到过,在面对国内市场增速放缓以及合资品牌产品线下延两大不利因素的挤压下,自主品牌应当扎实做好产品、提高服务水平,守好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虽然仅凭借2011年开年第一个月的数据并不能断言接下来自主品牌的状况,不过我们认为如果自主品牌还不能够沉下心来做产品,那么其市场地位将不保。(AYY)返回目录竞争环境市场环境市场起伏变化与汽车行业兴衰息息相关【7%的GDP增长目标对汽车业不见得是坏事】温家宝总理近日说,“十二五”规划中

8、,我们确定的年经济发展速度是7%。长期以来,GDP增长8%似乎是中国经济正常增长的底线,或者说,8%是中国经济信心的底线。为了保8%,在上世纪90年代末、2004年前后、2009年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以巨额的政府投资建设基本设施来拉动经济,在2009年创造了4万亿的空前规模。20082009年的另一个战略转变,就是出口的减速。2000年以来,GDP增速只有2001年低于8%,有两年是8%,其余年份都高于8%,最高是2007年11.4%。汽车产量增长幅度最低的是2008年5.21%,低于GDP增长幅度,其余年份都高于12%,其中有4个年份高于30%。但是从逐年的对比看,汽车产量增长与GDP之间

9、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比如2001年GDP增长幅度最低,只有7.3%,但是汽车产量增长幅度却并不是最低的一年。2007年是GDP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但是这一年汽车市场的增长幅度是22%,是比较平常的一年。2009年汽车产量增长48.3%,而GDP增长只有8.7%。有说法称,GDP增速放缓,汽车市场也必然放缓。诚然,宏观经济对汽车市场有重大影响,但是对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同时“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GDP与汽车生产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不能再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模型来预测汽车市场。商用车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调控有直接的关联效应,影响比较大,但是乘用车

10、市场与固定资产投资这样的宏观经济变化却关联不大,因此GDP放缓到7%,对商用车市场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从另一方面看,既然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那么消费的增长必然要高于GDP的平均增长,而汽车消费作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其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维持增长的同时,汽车产业面临着转型的需求。我国的汽车消费也越来越明显地受到环境承载能力、能源负担能力、城市交通系统容纳能力等等重大因素的制约,所以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单纯的数量型增长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变,向二三级乃至三四级市场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LYY)返回目录政策环境把握国家、地方政策形势变化【车船税二审

11、稿降低2.0L及以下的车型的税负】2月25日车船税法草案二审稿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06年12月29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据了解,草案二审稿提出的修改方案仍是将乘用车按排气量划分7档,但将2.0L及以下的税额幅度降低。具体措施包括:1.0L(含)以下的乘用车年基准税额为60360元;1.0L以上至1.6L(含)的年基准税额由一审稿规定的360660元降为300540元;1.6L以上至2.0L(含)的年基准税额由一审稿规定的660960元降为360660元;2.0L以上至2.5L(含)的年基准税额为6601200元;2.8L以

12、上至3.0L(含)的年基准税额为12002400元;3.0L以上至4.0L(含)的年基准税额为24003600元;4.0L以上的年基准税额为36005400元。据测算,根据法律的规定,占目前乘用车总数的87%左右的2.0L及以下乘用车车主名义税负不会增加,存量车船的车船税收入将与原来收入基本持平。另外,根据车船税法的规定,乘用车车船税年基准税额从1.0L以下的60360元,到4.0L以上的36005400元,最大差距达到90倍。虽然差距拉大反映政府希望通过车船税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型,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税额上涨最多的是大排量豪华车市场,但对于动辄百万元的购车款来说,车船税上涨所占

13、的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并不会改变购车者的选择。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草案二审稿中还删去了原告中对“高耗能、高污染”车辆加收车船税的规定,原因是“高耗能、高污染”车船难以界定。(LYY)返回目录【发改委官员认为中小城市应该用差别税收来解决拥堵】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陈建国2月24日在“2011中国汽车消费论坛”上指出,对于汽车消费与城市交通及资源之间的矛盾不能通过简单的限购来解决,而是要通过差别税收等经济手段来解决,否则既伤害消费者,又伤害制造业。北京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后,一些中心城市也表示考虑效仿北京。对此,陈建国表示,中国与新加坡、香港等非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不同,如果随意限制消费,尽

14、管短期见效快,但对经济伤害将非常严重。税收设置是合理引导汽车消费的关键。汽车消费有购买、拥有、使用三个阶段,应当在购买环节减税,在拥有环节适当收税,增加使用环节的税费,使消费者愿意买车、敢于买车、节省用车,从而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LYY)返回目录分类环境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环境【上汽将全面开展在轻卡领域的拓展】据悉,上汽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商用车板块的布局构想以及全新商用车品牌,目前有说法称上汽从英国轻型商用车制造商LDV公司收购的Maxus系列轻客,将高调浮出水面,成为上汽商用车板块中自主品牌产品的载体。在“十一五”期间,上汽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拥有了上汽依维柯红岩、南京依维柯

15、等子公司,加上上海申沃和上海汇众,上汽商用车板块的产品已覆盖重、中、轻型商用车。但上汽集团商用车板块(不含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总销量为25.5万辆,仅占全部整车销量的7.11%,远远落后于其他大汽车集团。上汽的产品结构与一汽、东风等汽车集团相比,商用车成为明显的短板。虽然商用车车型较全,但整体表现并不如人意。上海汇众的重卡模具及生产设备已卖给中国重汽,处于停产状态。上汽依维柯红岩2010年重卡销量刚刚突破3万辆,与中国重汽、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等重卡第一阵营企业的销量有较大差距,也存在被华菱、江淮等后起之秀赶超的可能。上海申沃一直没有进入客车第一阵营,在上海以外其他地区市场的表现乏善可陈。汇众轻客伊斯坦纳的市场表现更为乏力,每年只有约2000辆的销量。由于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板块有明显差距,上汽集团被视为“跛足向前”。英国LDV公司实际上在2009年底就被上汽收购,但之后一直被雪藏。即便到目前,有关LDV项目的进展细节,上汽集团也是秘而不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