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提纲答案word.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071620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提纲答案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提纲答案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毛概复习提纲答案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提纲答案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提纲答案word.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P5)(1)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4)、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党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P11) (1)理论基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2)时代背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3)历史根据: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

2、经验的科学总结 (4)现实根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3.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P13)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P14)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P19)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P22 (2)实践基础: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P24)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

3、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24-P25)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P28)9.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重要借鉴 (1)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P33) (2)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P33) (3)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P35)10.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36)第三章1.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P65)(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

4、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P66)2.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国民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洗礼、并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的地方;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P8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P66)4.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

5、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P79)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1)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P76) (2)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P77) (3)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

6、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P78)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依据: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在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P80 (2)内容: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P80)第七章1.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改革开放是党

7、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162)(2)意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P163)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的论述: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8、”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P164)3.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荣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

9、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P171-172)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P168)第八章1.我国20世纪50年代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 (1)主观: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中注意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10、P177-178) (2)客观: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P177)2.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缺陷(P182) (1)优势: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2)缺陷: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的主要作用: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

11、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应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等等。(P182)4.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强自主创新(P205)5.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科技人才(P206)6.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P206)7.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P205)8.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

12、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在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从原来的“效益比较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P210)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P211)11.转变

13、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意义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不足和资金短缺的矛盾;第二,提高消费品的档次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第三,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能力。(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

14、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3)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

15、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作出的正确选择。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

16、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