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word.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067370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word.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考查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

2、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 50分考查内容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

4、的物质性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规律及其客观性。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

5、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认识与实践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与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主

6、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3认识世界与

7、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自由与必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构成及作用。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8、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

9、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

10、。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形成及其尖锐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具体表现和周期性。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

11、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六)资本主义发展及趋势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于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

12、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苏联模式的形成、特征及作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及发展的曲折性。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最终目标和国家形式。社会主义民主。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3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

13、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意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得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4.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5、。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额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