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305356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副总参谋长何其宗讲述他所经历的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 年 2 月 17 日,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天凌晨我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在 1000 多千米的边防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那个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邻居 发起了震惊世界的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经过参战将士历时 15 天的浴血奋战,狠狠地教训了那个自诩为 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的地区小霸。在此后数年时间里,我军又在骑线拔点作战中,多次重创敌军,数十万参战将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军人的荣誉。 三十年过去了,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往事,现在的人们在热议三十年前的那场战争该不该打,我军仗打得如何,有什么经验、

2、教训,如此种种,辩论不休。 兵器知识杂志记者正是带着这些疑问,专程赴古城南京,拜访了那次战争的亲历者、指挥者之一原副总参谋长何其宗中将。 (一) 我是 17 岁那年从四川成都体育学院参军入伍的,是个城市兵。我们部队是 54 军 130师,军长是丁盛,师长是董占林。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师部警卫连,给董占林师长当警卫员。1962 年夏天,随着印度当局无视我国政府苦口婆心的劝诫,仍然一意孤行,不断地在边境寻衅滋事,中印边境形势日趋紧张,部队也开始进行反击作战准备。我们师于同年 10 月 21 日由雅安出发,进入西藏集结待命。10 月 27 日,我们师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在昌都军分区部队的配合下,执

3、行歼灭瓦弄地区印军的任务。瓦弄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的察隅地区南部,面积 3000 多平方千米,山高林密,河流湍急,作战难度极大。印度第 4 军军长考尔中将亲自坐镇指挥,参加过二战的王牌军第 11 旅的 2000 多人在此防守。11 月 2 日,我随董占林师长到前沿阵地勘查地形,师长因地制宜,正确布置展开兵力。战斗正式打响之后,由于我军指挥得当,作战勇敢,所以进展顺利。当我们下午四点钟打到瓦弄指挥所时,考尔刚逃走了两个小时。 当然,也有个别指挥员因失误给我军造成损失的情况。在攻打瓦弄地区 07 号高地,敌人在我一个攻击地段十几米宽的正面布置了 6 挺机枪,但指挥的 3 营长不认真侦

4、察当面敌情,不靠前指挥,却让战士强攻,给进攻部队造成很大伤亡仍未攻下,打到黄昏时一个排长主动带领 12 个战士,机动迂回到敌人防守的后部,从上往下,一通猛打,消灭敌人 60多个,而自己无一伤亡,攻下了 07 高地。当战后讲评谈到这一点时,丁盛军长高兴地说:好 !这个排长干得好,让他当连长! 攻占瓦弄地区的仗原计划打七天,但只用一天就胜利完成了,接着是清剿残敌。 (二) 我之所以在讲 1979 年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前,回顾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经历。就是要说明,通过那次作战,我才真正知道了真刀真枪打仗是个啥样子,仗应该怎么打,指挥员应该如何指挥,和平时期兵如何带,训练怎么搞。 从指挥员的角度讲,我

5、不反对搞出征前敬酒这一类鼓励士气的活动,但要真正拿出好办法,作出正确的布署,让战士们在消灭敌人完成作战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战士的伤亡,爱护他们的生命才是最要紧的。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就是这个道理。有办法和没办法,好办法和赖办法是大不相同的。要给战士树立坚定必胜的信心,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挥员必须要非常熟悉地形,除了地图和沙盘,还要亲自到前沿观察,得到最真实的感性认识。作战中各级指挥员必须靠前指挥,那时丁盛军长把军指挥所移到师指挥所,董师长的师指挥所前移至 05 高地,离前沿不到 500 米。董师长经常直接到一线,那基层指挥员应该怎么办这还用说吗?在什么年代、什

6、么武器、什么作战条件下,身先士卒都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部队的好作风正是在各级指挥员的模范带领下形成的。总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驾驭战争,是优秀的指挥员所必须经过的历练。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后,我在北京见到老首长董占林将军,他问我仗是怎么打胜的,我说,就是在 1962 年向您学的呀!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1962 年那场仗该不该打,现在不是也有人在疑惑吗?我始终认为那次战争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是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取得重大胜利的完美的一仗。印度当局秉承英国殖民主义者的衣钵,一直对西藏怀有野心,对他们光说是不行的,不给他们点厉害是不行。毛主席曾估计:中印边境打一仗,可以争取十年的边境安定。事实上现

7、在中印边境已经几十年安定了。直到现在印度提起那次对中国的战争还是心有余悸,这说明,我们打疼了它,如果当时不打,天晓得印度当局得寸进尺会在西藏闹出啥子鬼名堂哟!如果当时不打,我们和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关系会有那么好吗?1964 年印巴战争期间,我们限令印军撤出 52 个有争议据点,印度就撤了,如果不打那仗,它能那么听话?战争让他们知道了,中国是个敢作敢为、说话算数的大国。当然,我们是爱和平的,并不爱打仗,国内当时也有许多人不主张打,但人家骑在你脖子上屙屎,你不教训一下他行吗?先礼后兵,理在我方,仗打胜了,后又撤退回来,还把缴获的武器擦拭干净交还给他们,这在古今中外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8、,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缴获的苏式直升机和德国飞利浦的晶体管收音机。 从 1962 年到 1979 年,我在军、师司令部作训部门工作,在做好自己工作的间隙,阅读了有关抗美援朝作战和中缅边界勘界作战(13 军进入缅甸境内清剿国民党李弥部残匪) 的大量资料,并多次带集训队到昆明向军区首长做汇报和示范表演。 (三) 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之前,我调任 11 军 93 团任副团长兼参谋长,主抓训练和作战。军党委之所以这样任命是针对当时客观情况,由于文革 刚结束,部队机关重叠人浮于事,一个团仅副团长就有五六个,副参谋长七八个。谁都负责,谁也不作主,给我这样的任命在军事

9、上就有职有权了,能够说了算!当时部队的情况不大好,派性还挺严重,许多干部都是抱着打完这仗、赶紧复员转业走人的思想,纪律也比较涣散。但作战任务在即,大家的觉悟还是有的,我们师刚从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乔明来师长是位参加过多次实战的老领导,刚恢复工作,很支持我。团里的干部,包括团长、政委都知道我打过仗,因此也很信任我。我怎么训练部队他们都支持,部队刚扩编,干部新,又没打过仗,我就把所有的排级以上干部集中起来亲自训练。要真打仗了,同志们的士气还是很高的,全团上下一致树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 我们 11 军参与云南方向的西线反击作战,在向前线开进途中,有的部队发生了翻车伤人的事故。我当时就把打仗的第一个目

10、标定为不翻一车,不伤一人 。我们团 2000 多人,由于各项工作周到细致并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五天行军,未伤一人未翻一车,完整地进入出击地域,使大家树立了只要听命令、组织纪律性强就能完成任务的信心。 在金坪方向,师里赋予我们步兵 93 团(内欠 1 营) 的任务是,歼灭 1108 高地之敌。1108 高地位于越南巴(楠棍)封(土) 公路北侧,金基塘西南约 2000 米处,附近有多处高地与其相连,高约 500 米。此地驻有越南莱州省 741 团 64 营一部。分驻 967、1002、897 各个高地,其中营部在 1108 高地。敌军共有土木质步兵隐蔽部 60 个,另有重机枪阵地 13 个、12.

11、7 毫米高射机枪阵地 5 个,60 迫击炮阵地 2 个,82 迫击炮阵地 1 个,各个阵地之间都有堑壕、交通壕相连,并有铁丝网、防步兵地雷场,敌人的主要防御方向为麻栗坡至 931 高地西侧无名高地之间。我团的左翼是 91 团,右翼是边防团,对我实行侧翼掩护。接受任务后,我和团长带领营连排干部反复进行地图和沙盘推演,并多次带队到攻击前沿侦察地形,发扬军事民主,群策群力,制定了一个以奇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方案,然后到师里汇报。结果师里的预案和我们的方案正相反,师部指定的主攻方向是我们的助攻方向,师里的助攻方向是我们的主攻方向。经过我们向师长反复说明,乔师长最后同意我们按自己的方案攻击。攻占 1108

12、高地后,从缴获敌防御决心图看,我们的进攻布置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的方案是集中主要兵力火器,从 967、1002 高地对敌实施突破,得手后沿 1002 高地山脊向 1108 高地侧翼实施迂回包围。另以一部兵力从正面以佯攻牵制敌人,另一部兵力从897 高地西南河谷,穿插到 914 高地和高地之间,向 914 高地攻击,对敌形成四面包围,全歼该地区之敌。具体布署为:2 营在 967 高地东北 700 米山背至 1002 高地以北 800 米一线,占领冲击出发阵地,突破 1002 高地后,向 1108、914 高地攻击前进,并以一个排的兵力向麻栗坡东北侧实施佯攻。3 营(欠 7、8 连) 在 931

13、高地北侧 800 米占领出发阵地,沿931 高地向 1108 高地侧翼实施攻击。8 连(欠 1 个排) 担任穿插,由 931 高地西南 1500 米河谷穿插到 914 高地与高地之间地区,首先切断 1108 高地地区与 662 高地地区之敌联系,尔后攻击 914 高地,从侧后配合团主力围歼 1108 高地之敌。7 连为团预备队,随 2 营跟进,随时准备在 1108 高地加入战斗。 团属 71 式 100 毫米迫击炮连(71 式 100 毫米迫击炮的性能相当好,在作战中出了很大力,何将军的目光从作战笔记本上移开,连声赞叹。71 式 100 毫米迫击炮入选 2001 年度世界王牌武器库一书)和营属

14、 82 毫米迫击炮连编成临时轻便炮群在 808 高地东北侧小路附近占领阵地,分别向 967、1002、931 高地行动。 利用夜暗实施奇袭,达到战斗的突然性。为把 1000 多人的攻击部队在敌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运动到敌人前沿,攻击部队想了各种办法。团指挥员为了控制掌握部队,在采取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我在预定攻击路线上分了三个点,部队到达第一个点后,在步话机上轻轻吹一口气,到达第二点时就吹二口气,吹三口气时,部队就到达进攻出发地,这样在敌方无线电监听时也只是听到吹气声,他们根本分不清是怎么回事。由于各方面的出色配合,当我突击连与敌接火时,距敌防御前沿堑壕最近的只有 1 米!真正达到了战斗

15、的突然性。 2 月 17 日零时,部队开始接敌运动,3 时 55 分越过藤条河。6 时 55 分,4 连进至1002 高地敌前沿 30 米处,被敌发现,奇袭不成,便立即强攻,只经过 9 分钟的战斗就攻占了该高地,至此攻击 1108 高地的战斗全面展开。当然越军的抵抗也是很顽强的,但由于我们事先准备周密和战场上同志们随机应变的灵活战术(如 9 连在 7 时攻击敌 931 高地时,由于敌人火力猛烈,几次攻击未成。这时原来配署给 3 营的 82 无后座力炮 9 班,主动向 9连靠拢,用 12 发炮弹就消灭了敌人 9 个火力点,有力支援了 9 连的攻击作战)。激战至 18日 11 时 45 分,我团完

16、全攻占 1108 高地及附近诸高地,战斗胜利结束。 此次战斗我军伤亡 70 多人。共毙敌副团长以下 174 人,俘敌 20 人,缴获 82 迫击炮 4门,82 无后座力炮 3 门,60 迫击炮 4 门,高射机枪 4 挺,重机枪 4 挺,班用机枪 5 挺,40火箭筒 4 具,冲锋枪 27 支,各种炮弹 2900 发。枪弹 10 万发,敌方军事文件和其它后勤物资一部。看着这些中国人民勒紧裤带援助他们的武器,战士们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愤怒。 由于我部是自卫反击作战中最早突破并占领敌人阵地的,所以受到总参谋部通报表扬。四) 回想起来,这次作战能够取得理想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正确选择攻击点,大胆迂回,多路而有重点的攻击。战前我们根据多次仔细侦察判定,1108 高地西北方向地形开阔,坡度较缓,虽然便于攻击部队展开运动和进攻,但是敌人防御的重点,如果从此地强攻,必然会遭受重大伤亡。而 1002 高地附近,地势较险,部队不易展开,但却是敌人防御的弱点,只有一个排敌人防守,所以在我以精兵重点突然打击下,仅 9 分钟就被我攻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