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047349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政治 教材考点梳理 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近法律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2法律的显著特征。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国家暴力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论职位高低,富贵贫贱,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1)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

2、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法不可违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

3、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3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1)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到追究。4刑罚的含义及种类。(1)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2)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5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启示?(1)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

4、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2)许多犯罪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最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3)我们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6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对比角度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对社会危害程度不同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不同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触犯刑法处罚方法不同行政处罚或民事赔偿刑罚处罚联系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

5、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防患于未然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例1】2020河北中考第24(1)题大众话题评说。注:网络大V指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众多粉丝的“公共人物”,也称网络红人。(1)根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关系。明确考向1.从设问上看,属于“是什么类”;2.从知识模块来看,是综合考查“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的问题。提取信息1.想说什么

6、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造谣传谣;3.法律惩罚。调动知识1.公民的法律意识;2.违法行为;3.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规范表述(答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的言行很容易危害社会而触犯法律,最终受到法律惩罚。【例2】2020河北中考第25(3)题生活热点分析。霾,席卷中国多个省市,天地变色,人所共愤。人,历数霾的万千罪状。霾,感觉异常冤屈,开始了自己的诉说结合右图所示,谈谈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为何会使霾忧心忡忡。明确考向1.从设问上看,属于“原因类”;2.从知识模块来看,是综合考查“学法知法,依法自护”的问题。提取信息1.新修订的环

7、境保护法的有些规定,对我的威胁很大,实在让我忧心忡忡;2.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调动知识1.环境污染有法可依;2.公民环保权利意识。规范表述(答案)促使公民增强环境保护的权利意识,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更有利于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此类型的设问多以“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因素”等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教材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直接原因型:直接以原因的形式出现,考查教材知识,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2原因转换型:事物的理论依据、意义、作用、地位、重要性、必要性、危害、影响、特点、事物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措施,相应的法律规定、社会

8、现实等内容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有时需要加以补充或调整。3原因多面型:有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综合归纳、全面分析。4原因创新型:针对无法用相关的内容进行转换的问题,特别是时政材料中人物的行为,可以从行为是否符合我国的国情、国策、法律规定、权利义务等要求,以及他们的行为、做法的具体作用(有利于)等方面组织答案。5一般情况: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影响、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例2属于原因创新型,材料中没有直接以原因的形式出现,那么就需要我们进行原因创新,从环境保护法实施的意义进行

9、考虑,从而得出答案。,随堂针对演练)一、选择题1(2020宁波中考第2题)近年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犯罪分子纷纷落网。这表明()A法律重点惩处腐败行为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2020温州中考第5题)2020年有多位明星因涉毒行为触犯法律,被判入狱。这反映了法律()只对涉毒人员起到规范作用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由法院制定并严格执行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 B C D3(2020昆明中考第7题)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B犯罪一定违法,违法则不一定犯罪C违法与

10、犯罪都是触犯刑法的行为D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4(2020郴州中考第18题)尹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余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5(2020资阳中考第3题)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规范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A B C D6(2020苏州中考第8题)如图漫画中国“结”主要说明()中国“结

11、”A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B社会公共秩序只能靠强制命令来维持C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D社会公共秩序是靠社会舆论来维持的二、非选择题7(2020原创预测)社会热点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毒品是全球公害之一。吸毒会导致艾滋病、肝炎等多种严重疾病,并引发抢劫、盗窃、杀人等案件,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丽水市坚决贯彻禁毒法、浙江省禁毒条例,强力推进“百城禁毒会战”专项行动,全面开展打击毒品和毒品犯罪的人民战争。法律链接: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刑法第354条(1)刑法、禁毒法的制定必须以哪部法律为基础和依据?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容留

12、吸毒亦构成犯罪”的理由。(2)漫画最能反映我国法律的哪一特征?我市强力推进“百城禁毒会战”专项行动对当前社会发展有何意义?(3)请从义务的角度谈谈我们青少年在这场禁毒人民战争中应该怎么做。,课后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2020承德2中模拟)“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这一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是()A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B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C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D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2(2020武汉中考)青年陈某在校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上闲杂人员一起混在娱乐场所,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13、但陈某仍不思悔改。一日,陈某潜入某商厦盗窃被抓,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我们青少年应从陈某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的教训是()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违法、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有错不改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自觉遵守法纪,注意防微杜渐A B C D3(2020石家庄28中模拟)中学生小刘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小刘获刑是由于其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不大是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很大A B C D4(2020南昌中考)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靠

14、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5(2020原创预测)欣赏下边漫画追责,漫画告诉我们()我国的法律只对退休人员有约束作用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重要特征贯彻落实我国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 B C D6(2020廊坊10中模拟)李某将自己的楼房出租给赵某做生意。租期满后,赵某却以诸多理由长期占用房子,拒不归还。李某应该()A通过诉讼,请求法院强令赵某返还楼房B通过诉讼,请求法院追究赵某刑事责任C敢于作斗争,带朋友抢回自己的财产D采用非诉讼这一最正规的手段维权7(2020原创预测)如图漫画是小明上初中后的行为表现,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漫画中的行为体现了一个由轻到重发展的过程,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道德水平的低下,是导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我们应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做道德高尚的遵纪守法的人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预防违法犯罪A BC D二、非选择题8(2020原创预测)社会热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