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33047299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社区服务,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参加社区服务,是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认识自身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矫正原有不良犯罪心理,从而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省第二批试点单位,我县于xx年底全面推开社区矫正工作。截止xx年底,全县已接收矫正人员xx人,同期解除矫正xx人,有力地促进了治安稳定、社会和谐,也为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非监禁刑之上附加一定的社区服务,有利于监禁刑与非监禁刑的过渡与衔接,促使一定数量的、没有监禁必要的短期监禁刑顺利转化为非监禁刑,这是顺应行刑社会化大趋势的创新举措。强化

2、社区服务,从表面上看加重了原有的刑罚,实质上使得社区矫正更加有效。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强化社区服务,既十分必要,更非常迫切。一、当前社区服务的做法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一般采用两种途径进行:一是思想矫正,主要通过教育、学习的方式;二是行为矫正,主要通过社区服务等方式。社区服务项目由镇(街道)司法所按照符合公共利益、矫正人员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设置,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一般每月不少于8小时,社区服务情况记入档案,作为矫正对象考核与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于社区服务的安排,在实践中,一般由镇(街道)司法所委托社区监督、实施社区服务。二、当前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1.机构不健。社区矫正法至今

3、尚未出台,社区矫正工作的职责暂由司法部门承担。从我县实际来看,目前全县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共为x人,而具体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在编人员仅x人,这x人往往还身兼多职。因为精力难以兼顾,以致矫正工作往往应付了事,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化大打折扣。2.理念落后。普遍存在着重视教育矫正、心理矫治以及各种形式的帮扶,而刑罚惩罚功能被边缘化、模糊化的现象。过于强调“人性化”管理而不敢严格执法,对一些学历高、原来职务较高的矫正对象不敢管理,而对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病重或不大配合的矫正对象在管理上又束手无策。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停留在原来的安置帮教工作方法上,偏离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方式的本质。3.认识不一。对社区矫正人

4、员参加社区服务的价值,各方认识存在分歧,甚至对社区服务的合法性也产生质疑。同时,社区服务规定不完整不具体,怎么组织、怎么考核等也缺少具体的规定。4.形式单一。社区服务项目设置单调,时间安排不够灵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区矫正人员有抵触情绪,认为从事社区服务被邻居熟人瞧见没面子、有损个人尊严。社区服务时间与工作、学习时间冲突。也有矫正人员认为让自己从事社区服务于法无据,等等。三、强化社区服务的建议1.加强矫正工作队伍、机构建设。镇(街道)司法所作为我国基层政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综治维稳等多项职能。承担起社区矫正职能后,司法所机构建设也应同步加强,确

5、保完整、准确和有效地履行非监禁刑罚执行的职能,确保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准确性、有效性及公信力。一是要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各镇(街道)配备至少一名行政编制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思想业务培训,以更好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监管、教育、帮扶“三管齐下”,真正实现“管得住、管得牢、管得好”的目标。二是要吸引社会人士参与。社区矫正是将罪犯置于社区内服刑,这就决定了单靠有限的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难以完成复杂多样的矫正工作,而需要更多的社会人士作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建议按在册社区矫正人员201的比例聘用社区矫正工作者。2.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方法。改变原有单一集中社区服务的模式,推

6、行社区矫正人员“菜单式”社区服务,司法所、社区把可供开展的公益劳动以菜单形式提供给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通过“点菜”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劳动类别。一是多样化选择劳动地点。由于矫正人员大多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集中社区服务容易出现时间难统一、人员难到齐等问题,建议推行“菜单式”社区服务。以每个社区为单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其参加不同形式的社区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服务就近化,有效促进社区服务各项任务的落实。同时,鉴于在中国熟人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就近参加社区服务可能会给社区矫正人员及其亲属带来无形的心理与精神压力,建议实行“错地劳动”工作机制:即在县

7、司法局的统一协调下,允许社区矫正人员跨社区甚至跨镇(街道)自行选择劳动地点,并由劳动地点所在地司法所负责考核。这样做,可以让社区矫正人员在参加社区服务的同时兼顾个人“面子”。二是灵活安排劳动时间。针对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的时间有可能与其工作、生活发生冲突而导致其无法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社区矫正实施机构可从三方面创新管理模式,灵活安排矫正人员社区服务时间。其一是化零为整。只要每月社区服务总时间不少于八小时,应允许矫正人员根据自己实际,趁中午、调休等机会在较大时间选择范围内完成社区服务。其二是突破传统。以往的社区服务大多安排在工作日上班时间,与矫正人员自身工作有所冲突,在菜单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8、一些安排在晚上、双休日的社区服务,以便社区矫正人员灵活选择。其三是提前安排。应提前一周通知矫正人员社区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确保矫正人员可以较好地安排工作、生活,如矫正人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由社区统一提前三天报司法所审批,并另行安排下次劳动时间。三是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社区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矫正人员修复社会关系,培养其树立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而目前的社区服务主要是从事一些体力上的劳动,时间一长,矫正人员就难免产生厌烦和消极意识,既不利于管理,也达不到社区服务该有的效果。实际上,每个矫正人员都是不同的个体,从所犯罪行、身体状况、个人能力到心理承受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他们实行“

9、一刀切”的做法就显得不科学也不尽合理。建议根据矫正对象的个性特长设置并提供社区服务项目。如,有书法绘画特长的,选择给社区出黑板报和宣传画;有维修特长的,选择给居民们义务修修补补;有一手好厨艺的,选择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有医疗卫生知识的,选择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护理,等等。社区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不但可以激发矫正人员劳动的积极性,还能在无形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就业技能。四是创新载体增强实效。在推行“菜单式”社区服务过程中,社区矫正实施部门还可考虑结合各类主题宣传日、突发性环境清洁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在社区服务的载体形式上求突破,将组织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作为促进其回归社会、强化矫

10、正效果的有效途径。如,对便于集中的矫正人员,可组织其与社区志愿者、党员、社区干部一起参加各类主题宣传日社区服务,这样的安排可以让矫正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到社区服务中,使他们倍感尊严,有利于矫正质量的提高。又如,可以组织因交通肇事罪服刑的矫正人员到路口参加维护交通秩序、文明出行劝导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3.明确社区服务适用范围。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纳入到社区矫正范围的社区矫正人员,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社区服务。对于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所提到的“凡是有劳动能力”这一概念,应该予以明确。假释、缓刑、管制三类社区矫正人员无特殊情况的,应参加社区服务;保外就医因身

11、体条件所限,可以不参加社区服务。同时,不同处遇等级在社区服务中应予以体现。根据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社区矫正工作中实行“严管、普管、二级宽管、一级宽管”的四级累进处遇制,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矫正中的一种刑罚措施和矫正手段,同样要遵循这一原理。从横向来看,应根据矫正对象人身处遇等级不同,实施不同强度的社区服务,对未成年人应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劳动为辅,对老弱病残的罪犯以及妇女也应当给予适当照顾;从纵向来看,每个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整个时期中的不同阶段,其人身危险性具有可变性,社区服务的强度应当随着其处遇等级的变化而变化。当社区矫正人员有了较大进步,矫正工作者就应当根据新情况改变其处遇等级,社区服务的量也该有所减轻。要让社区矫正人员树立一种意识:只有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的规章制度才能得到认可,获得较低的监督等级,获得更多的自由,从而促使社区矫正人员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