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045942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培训课程(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 保温和冷却的方法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以获得工件所要求性能的一种热加工技术 分类普通热处理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一 退火 什么是退火 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Ac1以上或以下 保温以后缓慢冷却 一般随炉冷却 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 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 细化晶粒 调整硬度 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 改善钢的成形和切削加工性能 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1 按加热温度分为临界温度以上或以下 临界温度以上 完全退火 扩散退火 不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以下 再结晶退火 去应力退火 2

2、按冷却方式 等温退火 连续冷却退火 分类 加热温度范围 1 完全退火 概念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 30 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 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均匀组织 细化晶粒降低硬度 消除内应力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适用钢材中碳钢 消除魏氏组织 晶粒粗大 带状组织等 实际生产中 600 出炉空冷 得到的组织 铁素体和珠光体 2 不完全退火 概念 将钢加热到Ac1 30 50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细化组织 降低硬度 改善可加工性 消除内应力 应用 晶粒并未粗化的中 高碳钢和低合金的锻轧件 3 等温退火 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较快地冷却到稍低于Ar1温度等温 使

3、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 再空冷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缩短退火时间 适用于高碳钢 合金工具钢和高合金钢 1 概念 2 目的 3 适用钢种 4 球化退火 概念 将过共析钢加热到Ac1 10 20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让其中的碳化物球化 粒化 和消除网状的二次渗碳体 因此叫做球化退火 主要适用于共析或过共析的工模具钢 适用钢种 T10钢球化退火组织 化染 500 4 去应力退火 概念 为了消除由于变形加工以及铸造 焊接过程引起的残余内应力而进行的退火称为去应力退火 退火温度 不超过Ac1 一般500 650 5 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 概念 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 亚共析钢通常为105

4、0 1150 长时间 一般10 20h 保温 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也叫均匀化退火 目的 均匀钢内部的化学成分 消除偏析 主要于铸造后的高合金钢 适用情况 缺点 温度高 时间长 均匀化退火后晶粒剧烈长大 所以还要经过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 二 正火 概念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 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得到的组织为 索氏体 亚共析钢的加热温度为Ac3 30 50 过共析钢的加热温度为Accm 30 50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 冷却速度不同 正火冷却速度较大 得到的珠光体组织很细 因而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正火不但力学性能高 而且操作简便 生产周期短 能量耗费少 故在可能

5、的条件下 应优先考虑正火处理 应用 1 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可加工性能 2 作为最终热处理 提高工件的力学性能 3 作为中碳和低合金结构钢重要零件的预备热热处理 4 消除热加工缺陷 三 退火和正火的选用 含碳量0 75钢 选用球化退火中碳钢 合金钢正火硬度高不易切削 选用完全退火在要求不高时 尽量选用正火 3 退火与正火的加热速度与加热时间4 退火与正火零件的硬度误差范围 三 钢的淬火 概念 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 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 低于Accm 的温度 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的速度快速冷却 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获得马氏体 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选

6、择淬火温度的原则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过共析钢淬火温度 一般为Ac1以上30 50 图6 14是碳钢的淬火温度范围 1 淬火温度的确定 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 一般为Ac3以上30 50 淬火后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 2 加热时间的确定 加热时间由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组成 由零件入炉温度升至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为升温时间 并以此作为保温时间的开始 保温时间是指零件烧透即完成奥氏体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加热时间通常根据经验公式估算或通过实验确定 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确定合理的加热及保温时间 以保证工件质量 淬火要得到马氏体组织 同时又要避免产生变形和开裂 在 鼻尖 温度以上 在保证不出现珠光体类型

7、组织的前提下 可以尽量缓冷 在 鼻尖 温度附近则必须快冷 以躲开 鼻尖 保证不产生非马氏体相变 在Ms点附近又可以缓冷 以减轻马氏体转变时的相变应力 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 盐或碱的水溶液和各种矿物油 植物油 3 淬火冷却介质的确定 原则 保证在获得所要求的淬火组织和性能条件下 尽量减小淬火应力 减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 4 淬火方法 1 单液淬火 概念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放入一种淬火介质中一直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 特点操作简单 容易实现机械化 适用范围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 2 双液淬火概念先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温度时 再立即转入冷却能力较弱的淬火介质中

8、冷却 直至完成马氏体转变 3 分级淬火概念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首先淬入略高于钢的Ms点的盐浴或碱浴炉中保温 当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 再从浴炉中取出空冷至室温 完成马氏体转变 4 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在稍高于Ms温度的盐浴或碱浴中冷却并保温足够时间 从而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5 局部淬火法如6 26对某些零件 如果只是在某些部位要求高硬度 可进行局部加热和淬火 以避免其他部分产生变形和裂纹 5 钢的淬透性 1 淬透性的概念 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钢的淬透性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来表示 通常采用从淬火工件表面到半马氏体区距离作为淬透层深度 2 钢的淬硬

9、性 指淬火成马氏体后得到的最高硬度 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与合金元素没有多大关系 淬透性好的钢 淬硬性不一定好 试验时 先将标准试样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 停留30 40min 然后迅速放在端淬试验台上喷水冷却 3 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淬透性的测定方法很多 有临界淬火直径法图和末端淬火法 应用得最广泛的是 末端淬火法 简称端淬试验 3 淬透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个零件如果淬透了 不论是淬火还是淬火 回火 整个截面各处性能是均与一致的但是如果未淬透 则截面各处的组织和性能都不均匀 4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1 化学成分的影响在亚共析钢里 淬透性随着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 在过共析钢里 淬透性随着含碳量的增

10、大而减小 2 奥氏体化的影响奥氏体化温度越高 保温时间越长 由于奥氏体晶粒粗大 成分均匀 各种碳化物溶解彻底 使过冷奥氏体越稳定 淬火临界冷却速度小 故钢的淬透性越好 5影响具体零件有效淬透深度的因素 1 钢的淬透性越大 零件的有效淬透深度也越大2 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越大 零件的有效淬透深度也越大3 零件的体积越大 则有效淬透深度越小4 零件不同部位对冷却速度有很大的影响5 零件表面若粘附有塑料 锈斑及污物 会影响覆盖处的冷却速度 使该处淬硬层浅 甚至淬不硬 形成软点 6 淬火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1变形与开裂2氧化和脱碳3过热和过烧4硬度不足和软垫 四 钢的回火 什么是回火 淬火后再将工件加热到

11、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 保温后再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一般是紧接淬火以后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后回火目的 降低或消除内应力 以防止工件开裂和变形 减少或消除残余奥氏体 以稳定工件尺寸 调整工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 以满足工件的使用要求 低温回火150 250 特别适合刀具 量具 滚动轴承和高频表面淬火工件 大部分材料是淬火高碳钢和高碳合金钢 中温回火350 500 主要用于各种弹簧零件和热锻磨具 高温回火500 650 主要适用于中碳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用来制作曲轴 连杆 连杆螺栓 汽车半轴 机场主轴 齿轮等 淬火加高温回火又称调质处理 回火工艺 按照回火后性能要求 淬火以后的回火有低温回火

12、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按照回火温度和工件所要求的性能 一般将回火分为三类 五 钢的表面淬火 什么是表面淬火 仅对钢的表面快速加热 冷却 把表面淬成马氏体 心部组织不变的热处理工艺 注意 表面热处理不改变钢的成分 按加热方式可分为 感应加热 火焰加热 电接触加热 电解加热 加热器通入电流 工件表面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加热到远高于Ac3以上的温度 接着迅速冷却工件 例如向加热了的工件喷水冷却 表面 在零件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硬化层 1 感应加热感应线圈通以交流电时 就会在它的内部和周围产生与交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 若把工件置于感应磁场中 则其内部将产生感应电流并由于电阻的作用被加热 感应电流在工件表层密度

13、最大 而心部几乎为零 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主要与电流频率有关 如下式所示 通过频率的选用可以得到不同工件所要求的淬硬层深度 电流频率越高 感应电流透入深度越浅 加热层也越薄 第一类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常用电流频率 80 1000kHz淬硬层深度 0 5 2 0mm应用 适用于中小模数的齿轮及中小尺寸的轴类零件等 第二类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常用电流频率 2500 8000Hz淬硬层深度 2 10mm应用 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的齿轮等 第三类工频感应加热淬火电流频率 50赫兹淬硬层深度 可达10 15mm应用 适用于较大直径零件的穿透加热及大直径零件如轧辊 火车车轮等的表面

14、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分类 据电流频率的不同 可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为三类 感应加热适用的材料 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 如45 40Cr 40MnB等 这些钢经预先热处理 正火或调质处理 后再表面淬火 心部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表面也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铸铁也是适合于表面淬火的材料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由于感应加热速度极快 过热度增大 使钢的临界点升高 故感应加热淬火温度 工件表面温度 高于一般淬火温度 由于感应加热速度快 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 淬火后获得非常细小的隐晶马氏体组织 使工件表层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HRC 3HRC 耐磨性也有较大提高 表面淬火后 淬硬层中马氏体的比体积较原始组织

15、大 因此表层存在很大的残余压应力 能显著提高零件的弯曲 抗扭疲劳强度 小尺寸零件可提高2 3倍 大尺寸零件可提高20 30 由于感应加热速度快 时间短 故淬火后无氧化 脱碳现象 且工件变形也很小 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2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淬火是火焰加热温度很高 约3000 以上 能将工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 通过调节烧嘴的位置和移动速度 可以获得不同厚度的淬硬层 用乙炔 氧或煤气 氧等火焰直接加热工件表面 然后立即喷水冷却 以获得表面硬化效果的淬火方法 特点 概念 3 其它类型的表面淬火 1 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利用触头和工件间的接触电阻在通以大电流时产生的电阻热 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

16、淬火温度 当电极移开 借工件本身来加热部分的热传导来淬火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2 激光热处理激光热处理开始于七十年代 它是将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对准处理工件进行扫描加热 一般加热以后空气中冷却 六 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 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 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 达到改进表面性能 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 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有渗碳 渗氮 俗称氮化 碳氮共渗 俗称氰化和软氮化 等 还有渗硫 渗硼 渗铝 渗钒 渗铬等 发兰 磷化可以归为表面处理 不属于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过程包括分解 吸收 扩散三个基本过程 1 渗碳 渗碳就是将低碳钢放入高碳介质中加热 保温 以获得高碳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渗碳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表层的含碳量 以便大大提高表层硬度 增强零件的抗磨损能力 同时保持心部的良好韧性 与表面淬火相比 渗碳主要用于那些对表面有较高耐磨性要求 并承受较大冲击载荷的零件 渗碳用钢为低碳钢及低碳合金钢 如20 20Cr 20CrMnTi 20CrMnMo 18Cr2Ni4W等 含碳量提高 将降低工件心部的韧性 1 渗碳方法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