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717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项涂黑)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24%;第三位是盐,约占15%。这反映了该时期A.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 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 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分别是粮食、棉布和盐,这与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关系密切,故选A;题干只是提到了鸦片战争前期市场流通商

2、品的总体情况,并没有体现对比,所以不能说商品经济是否迅速发展,故排除B;题干中的棉布和盐属于手工业品,但是没有提到前后变化,所以私营手工业是否发展没法体现,而且古代实行盐铁专卖的制度,盐不属于私营手工业的产品,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只说到了中国国内市场的流通商品,没有与世界的比较,故没法体现是否领先世界,故排除D。2.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这一变化A. 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B. 主要源于民族危机的刺激C. 推动中体西用思

3、潮的出现D. 表明清朝政府已认清形势【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由传统的华夷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国家平等的意识和外交理念,故选A;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就已经出现,此时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了,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因此,B项不是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结果,排除B;外交称谓的变化并不是中体西用思潮的体现,排除C;清朝政府没有认清形势而全面学习西方,排除D。3.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评价“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4、)A. 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B. 具有落后性、局限性C.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D. 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成为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分析选项,B项 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对太平天国的认识【详解】4.曾国藩在评价外国人代管海关并精确地将关税上交清政府时曾感叹“彼虽商贾之国,颇有君子之行”。上述现象说明曾国藩A. 未能认识到西方侵略者的本质B. 受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影响较深C. 意识到海关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D. 主

5、张深入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答案】B【解析】【详解】“彼虽商贾之国,颇有君子之行”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曾国藩在此之前认为商贾之国是没有“君子之行”,这是我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士大夫认为商业是末业“重义轻利”,故B正确;材料主要评价外国人代管海关,对个人品行的评价,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海关的地位,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涉及曾国藩的救国思想,故排除D。5.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A. 面临着严峻的

6、现实危机B. 仍秉承传统的选才思路C. 积极采纳汉族官员的主张D. 进一步扩大地方的自治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可知,A项正确,传统的选才制度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故排除B。清政府任用张荫棠是在“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而张荫棠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可见清政府是特殊条件下才采纳他的主张,故排除C。材料里没有体现西藏自治权的信息,故排除D。6.陈旭麓指出: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新政造

7、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这表明新政()A. 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 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C. 形成了实业救国的高潮D. 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等信息来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推动新的社会力量的形成,并加剧了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为D项。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洋务运动开启,排除A项;维新变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发展到高潮,排除C项。【点睛】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8、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特别是清末新政中办学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这是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7.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與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导致该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庚子事变后A. 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丧失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C.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D. 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庚子国变即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的民族抵抗意识丧失,故

9、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至八国联军侵华战败后,中国一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时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B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但这与材料中的认识无关,故C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败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有识之士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但不能说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故D选项说法有误。8.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

10、映出A. 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B. 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C. 传统的华夷观念完全丧失D. 清末“新政”注重重塑政府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籍法是主权国家对公民的国籍取得、丧失和恢复进行管理的法律条例;清政府从拒不承认海外华侨的侨民身份,到颁布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法律依据,反映出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A项正确。“安土重迁”观念突出的是乡土观念,侨民的外迁本身不符合“安土重迁”观念,B项错误。传统的华夷观念的丧失经历了长期过程,仅此一点不能说明完全丧失,C项错误。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权威并未得以重塑,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项错误。9.1899年美

11、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B. 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 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D. 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答案】D【解析】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之时,列强并没有反对,相反瓜分中国的趋势得到缓和,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矛盾,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义和团运动的信息,故A错误;美国此时的军事

12、实力并不强大,故B错误;C中改革显然不符合列强的主要目的。10.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这说明近代票号A. 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B. 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C. 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D. 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山西商帮为了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到了近代,票号服务于政府,说明近代票号服务对象发生变化,A项正确。题干强调票号服务对象的变化,与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无关,且无法体现“近代”因素,排除

13、B。题干体现票号服务对象的变化,没有体现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排除C。题干体现票号为政府服务,没有说明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1.下表为近代中国棉布与土布的供给情况(单位:万匹),该表可说明 ( )年份1840年1860年1894年全国棉布供给量60 005.962 459.568 624.6全国棉布中的土布产量59 732.760 471.058 915.8全国土布生产中的自给布28 215.028 780.929 879.9全国土布生产中的商品布31 517731 690.129 035.9A. 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B. 列强对华经济入侵以资本输出为

14、主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D.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在不断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近代以来外国棉布在中国的销售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不正确;材料所述时段,列强对华经济入侵以商品输出为主,故B不正确;材料所示为土布的供给情况,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无关,故C不正确。12.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宣布光复,袁世凯在婉拒清政府任命的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务之后,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材料表明袁世凯当时的目的是( ) A. 统一南北,幕

15、后操纵B. 实行民主,窃取果实C. 迎合革命,等待外援D. 投机革命,觊觎实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的目的,由材料“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可知袁世凯投机革命,觊覦实权,故D项正确;当时的袁世凯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幕后操纵,故A项错误;实行民主是革命党人的目标,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故C项错误。13.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百日维新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近代以来东南沿海最早遭到外来侵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就是兴起于南方,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百日维新是在北京,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在北京开始,故排除D项。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