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54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国庆周末检测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安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周末检测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称:“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矩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A项与材料“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在周灭商以后实行的,故C项说

2、法错误;材料“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政治,材料“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2.阅读“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 地方行

3、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和困局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从表格文字中不难发现从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在二级制和三级制之间来回变更,这反映出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数据可知,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在二级制和三级制之间来回变更,体现了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和困局,而不是“诡秘多变”,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清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无法体现提高了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但与材料主旨强调的地方行政编制变化不符,故D选项错误

4、。3.学者余英时认为:自宋代以降,君权的绝对化愈演愈烈,相形之下,相权则愈来愈弱;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其依据是A. 任用身边近臣牵制三公重臣B. 弃用武官改由文官担任宰相C. 设置其他机构分化宰相权力D. 六部越过宰相直接对皇帝负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在宰相之下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故C选项正确;任用身边近臣牵制三公重臣是属于汉朝设置中外朝制度,与宋朝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宰相主要以文官担任,因此

5、宋朝不存在弃用武官改由文官担任宰相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没有废除宰相之前,没有出现六部越过宰相直接对皇帝负责现象,故D选项与史实不符。4.有学者认为,对科举制的定义应是“古代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或方式”。如果这一观点成立,主要是基于它A. 考虑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B. 揭示了科举制的本质特征C. 涵盖了科举制的兴衰历程D. 指出了科举制的双重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科举制对于选拔官吏被部分东亚国家使用,属于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地位,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科举制度本质特征,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制影响,并不是涵盖科举制的兴衰历程,C错误;材料没

6、有分析科举制消极影响,错误。5.下表是关于汉代南北方的几项统计数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项目北方南方两汉粮食亩产量(市斤/市亩)96.4864.32两汉治水活动(次)47(陕豫晋冀甘)7(川苏皖浙赣闽)两汉户口数(万户)1122274西汉郡数7429A. 南方耕地面积远低于北方B. 北方是当时经济发展中心C. 中央对南方的控制比较弱D. 北方人口出生率高于南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两汉时期粮食亩产量、户口数量及郡数量方面都北方比南方占优势,说明这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心还在北方,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从粮食亩产量、治水活动、户口数量、郡数量方面比较,没有对南北方的耕地面积进

7、行比较,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从两汉时期南北方的粮食亩产量、户口数量及郡数量等方面比较,体现了北方是当时经济发展中心,无法得出中央对南方的控制弱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的经济发展中心在北方,无法得出南北方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故D选项错误。6.隋唐时期,相当数量的工商业者的经营模式是“前店后坊”制。据集异记记载,唐代长安通化门长店车坊招募的工匠,“闭户屏人,丁丁不辍”,工作到“及晓”。长店车坊出现的这种现象A. 体现出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B. 反映出手工业生产的灵活性C. 表明唐朝交通运输业最发达D. 说明当时社会消费需求旺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闭户屏人,丁丁不辍

8、”“工作到及晓”等信息可知,长店车坊夜间加班生产,说明正常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反映出当时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闭户屏人”可知,说明夜间生产受到限制,主要体现对时间上的限制,坊市制度更多的是空间限制,因此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唐朝坊市界限已经被打破,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长店车坊出现夜间加工的现象,没有体现手工业生产的灵活性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生产经营信息,不能说明唐朝交通运输业最发达,故C选项错误。7.宋梦粱录记载:“(中秋节当天)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

9、禁故也。”主要反映这一时期A. 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B. 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C. 私商成为了商人主体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描述中秋节时日城市中饮食娱乐设施的发达,体现出.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间奢靡之风,A错误;C中私人商不符合材料内涵;北宋时期已经打破坊市界限,D错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8.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公行制度A

10、. 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B. 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C. 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D. 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反映的是清朝广州的公行这一组织。由“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可知公行有替政府管理规范洋人在华商业活动的义务,由“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可知它的存在限制了国人和外商间的自由贸易,带有官方垄断的性质,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A项正确;公行不利于国内外自由贸易,B项错误;公行对中外贸易有所限制,“阻断了”说法欠妥,C项错误;公行管理商业活动,并不从事手工业活动,D项错误。9.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

11、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A. 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B. 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 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天平天国革命纲领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突出天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D。10.后,举职任官,很多时候上级任命的,地方人民或写信或直接去面见地方相关官长,要

12、求换人,甚至更换数次都无法决定。这种现象反映出A. 公众对政治生活热情增强B. 民众共和意识得到明显提高C. 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D. 民国地方政府武力控制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材料可知,地方人民主动参与政治,积极发声影响官员任免,正是反映了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了后中国公众对政治的关注,体现了公众的民主意识的提高,但是“共和”没有体现,故B项不符合题意。行政效率以及民国地方政府控制地方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D项不符合题意。11.1927年9月,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作出决议,规定“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

13、成立,而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该决议表明A. 中共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B. 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C. 革命策略尚未反映具体国情D. 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苏维埃的组织,首先应当在那些中心的地方如广州、长沙等”“小县城和农村则暂不组织苏维埃”的信息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央仍然执行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体现出革命的策略尚未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中仍是坚持城市中心的道路,说明当时中共尚未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农村缺乏组织苏维埃的条件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B错误;材料也不是体现出中心城市的革命条件较优越。故D项错误。12.九

14、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充分体现了抗战初期知

15、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仲裁结果是东北由国联直接托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想将东北置于英法的控制之下,这并未改变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排除B;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TRUTH(真相)双语证据汇编的目的不在于研究抗战,而在于为国联仲裁提供参考依据,排除C;九一八事变的性质不可能因为国联的仲裁而发生变化,这就是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略战争,排除D。13.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D.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之时从国家标准和象征等角度加大民众对于新国家的认同感,村料“国家形象行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意在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论述中国国际影响力问题,故A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