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36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呢?他进一步回答说: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这位思想家很可能是A. 韩非B. 朱熹C. 董仲舒D. 黄宗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是指汉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官学中讲授儒学思想,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董仲舒是西汉

2、时期,C项符合题意;韩非是战国时期,朱熹是宋朝时期,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崇教化、立官学、察举征辟、建立文官之制”,联系所学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思想分析解答即可。2.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由材料“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可知,材料反映了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要求根据现实进行富国强

3、兵的改革,这属于法家的思想,故选D。A、B两项分别反映了墨家的“尚贤”和“兼爱”主张,故排除;C反映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故排除。3.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 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的儒家的学者针砭时弊,批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项正确;董

4、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A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D项错误。4.历史学家钱穆对朱熹的主张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中“科学”主要表现在A. 倡导唯物主义B. 维护人的正当私欲C. 主张“格物致知”D 强调封建纲常伦理【答案】C【解析】【详解】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真理,因而说是“科学”的,故C正确。朱熹的理学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A 错误。他的观点“存天理,灭人欲”不能正常维护人的正当私欲,B错误。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与其科学性无因果关系,

5、D错误。5.明末清初,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是A. 提倡经世致用B. 反对君主专制C. 批判宋明理学D. 追求个性解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其中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封建”的“新的意涵”的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B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批判宋明理学的信息,而是强调“新的意

6、涵”的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追求个性解放的信息,而是强调“新的意涵”是指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6.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 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 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 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 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庶人不议,顾炎武认为制度不完善,庶人即可议政,这显然是进一步完善了传统儒家思想,选项B正确;顾炎武和孔子的主张一脉相承,不存在背离之说,排除A;选项C表述绝对且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7.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

7、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 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B. 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 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D. 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以阴阳等作为解释,根本无法证明。故选B。ACD项错误,材料均未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在虽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中国的科技多以“太极、阴阳”解释,缺乏科学证据,以至于近代以来,科技领域发展缓慢下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8、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都需要掌握;另外也要回近代科技中西方发展速度差异的原因。8.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讨论,下列结论明显错误的是A. 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B. 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C.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D. 授时历我国现存最早的历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历法是夏历,选项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石氏星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星表,选项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

9、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选项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9.下图是中国古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A. 复古主义的艺术倾向B. 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C. 教化天下的创作宗旨D. 高度纪实的作品题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均表现了保家卫国、忠义精神,图片是在以这种精神教化天下。故答案为C项。A项图片三反映的是清朝现实,而非复古,排除;B项三幅均是中国画,未体现中西合璧的特点,排除;D项图片二不属于纪实,排除。10.曾祖荫教授在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一书中写到“针对中国历代美学中情、理的观念与发展作分析,宋元时期的绘画属于情理平衡时期,达到了感性

10、和理性的平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宋元绘画深受理学影响表现形式趋于单一B. 中国画起源于秦汉,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C. 宋元绘画兼具“穷理”写实性和“尽性”的写意性D. 儒学在宋元时期的变革和转型是中国画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思想出现理学,理学求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运用在绘画上体现出了一种写实性。而宋元时期的文人画比较注重意境,体现出写意性的特点,材料中“感性和理性的平衡”实际上就是写意性和写实性的结合,故C项正确;宋元的绘画并不是单纯受到理学一个方面影响,A错误;中国画并不是起源于秦汉,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B项错误;必要条件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误。11.清代孙

11、承泽评价:“鲁公忠孝植于天性,殚竭精力以书此碑,而奇峭端严,一生耿耿大节,已若显质之先人矣。”下列书体与材料中所提书体一致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奇峭端严”可知所述碑文为楷书。A是隶书,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楷书,符合题意;D是草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材料是唱脸谱中的歌词。“蓝脸的窦尔敦”

12、,蓝色在脸谱中寓意刚烈勇猛,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豪杰和勇猛剽悍的将领。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判断B项正确。脸谱来源于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A、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白脸的曹操”,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献。【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京剧13.古希腊某著名哲学家提出“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位哲学家是A. 普罗泰格拉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这是强调

13、以个人主观感受作为判断道德的标准,否定道德的普遍性,类似于“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A;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突出道德修养,排除B;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同样重视道德教育,排除C;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那些掌握着权力的人,必须是掌握善的哲学家,可见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排除D。1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A.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

14、了古希腊的神具备人的情感也具备人的缺陷,这明显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雅典人文主义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B正确。材料内容看不出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意识淡薄,C错误。材料看不出神话的影响削弱了民主的进程,D错误。【点睛】根据材料中可知古希腊的诸神形象实际上是具有种种人性,以人为基础形象而创造的,属于“人化的神”。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为早期的人类提供了寄托心灵和实现人文价值的港湾和渠道。人文主义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其核心是指关心人的精神生活。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用这种

15、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说明苏格拉底A. 开创了一套辩证科学B. 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C.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D. 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了道德、法律对人们的约束力,导致雅典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材料“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说明了苏格拉底对于智者学派思想的弊端进行了反思。故D项正确。A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苏格拉底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故A项排除。苏格拉底是对雅典民主局限性的反思,而不是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的是智者学派,故C项错误。本题应选D项。点睛:本题抓住关键信息“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和绝对美的观念”,联系智者学派的主张和苏格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得出答案。16.“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这个时代的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