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359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

2、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2.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

3、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D.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提倡效今不法古,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A项是儒家思想,排除; B项是墨家思想,排除; C项是道家思想,排除; D项是法家思想,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3.秦朝中央政府中的

4、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A. 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B. 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 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D. 机构精简,职能专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秦朝九卿中央行政机构,是处理国事家事;而隋唐时期六部负责全国政务;其职务的变化体现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C项正确。A项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主旨没有体现机构

5、精简,职能专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4.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 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 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答案】C【解析】三国演义从儒家传统道德观、伦理观出发,歌颂表现的是以仁、 义、礼、智、信为主要特征的正义行为和势力,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体现出儒家思想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特点,C正确;三国演义是小说,并未体现被史家考证,AB

6、错误;正史与文学不能印证史实,D错误。5.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A. 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B. 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C. 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D. 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改正朔”“敬授民时”指的是重视修订历法,即每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即位后要重新修订历法,以顺承天意,这说明古代帝王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C项正确;A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注重统治合法性的信息,故B项错误。6.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

7、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反映了人人心中都有良知的思想主张。材料“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反映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对人性的宣扬,这些主张都突出了人的自我价值,故A正确;西学东渐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材料未涉及此问题,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主政治的主张要求,故C错误;“愚妇与圣人同直斥六经,张扬个性”体现了对传统理学的批判,而不是创新,故D错误。故选A。7.1899

8、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 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 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根据“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结合所学,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世纪末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

9、得到提高”错误;排除B;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联系所学知识,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1899年重新出现北洋水师,说明中国近代化进程没有中断。8.1933年,初中本国史中写道:“从此中国外交史上平添了一页损失的契劵;而中华民族的身上又加上了一根牢不可破的铁链,这是多么痛心的啊!”材料中的“契劵”是指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马关条约的签订C. 北京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从此”和“做不成天朝的迷梦”体现了最初外交的失败,而最早因外交失败给中国人民

10、加上“铁链”的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中条约签订的时间都晚于南京条约,故BCD不符合题意。9.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 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 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 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 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杜亚泉则主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对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肯定了传统文化

11、的积极作用,而陈独秀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在对东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重新定位传统文化的,故选B。陈独秀主张全盘西化,杜亚泉指出西方文明存在不足之处但并未否定西方文明的作用,因此二者都对西方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都认识到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冲击,但这并未完全反映题目的主旨,故C、D不当。10.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由上表的数据可以看

12、出农户中无田和占有大量土地的都是少数,大多数农民都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开展土地革命、执行土地政策的结果,所以A项和B项错误。C项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无法反映,故本题选择D项。11.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A. 文明史观B. 整体史观C. 革命史观D. 唯物史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蒋介石的功绩和过失作出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13、,体现了作者的唯物史观,故选D。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史学观点唯物史观12.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 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B.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C. 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D. 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苏格拉底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他认为公民大会做出的决定是荒谬的,直接民主弊端暴露无遗,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苏格拉底反对的是直接民主,而不是民主政治;C选项错误,这不是苏格拉底的意思;D选项错

14、误,没有挖掘出话语的本质内涵。13.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B. 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C. 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D. 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理解。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方法,而宗教改革以宗教异端为方法,二者不同。故A项错误。二者对古代文化都持借鉴、复兴的态度。故B项错误。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文艺复兴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而宗教改革是想让宗教回归早期基督教的状态。故C项正确。文

15、艺复兴与宗教运动都对教廷进行了批判。故D项错误。14.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 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表格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英国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西印度的制成品百分比在1804年之后不断降低,说明英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降低,故A项排除;数据表格中亚非拉地区的进口英国制成品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该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且说明了英国殖民地化程度在逐渐加深,故B项排除,C项正确;表格中数据仅是制成品的出口情况,无以说明“在欧洲产品销售额下降”,故D项排除。点晴:数据表格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数据表格反映的现象与实质,解题时一是需要对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趋势的准确认识,二是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四是综合备选项综合分析判断。15.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