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35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 (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河东区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明太祖【答案】D【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故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在古代雅典,最有可能享有公民资格是A. 成年男子B. 奴隶C. 外邦人D. 妇女【答案】A【解析】雅典公民是具有一定财产本邦成年男

2、性公民,故A正确;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B、C和D错误。3.古代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A. 民法大全B. 万民法C. 十二铜表法D. 公民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选项C正确;民法大全不是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万民法和公民法指的是法律适用范围,其中部分内容不是成文法,排除B、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的掌握。4.1787年宪法成为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主要是由于它A. 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B.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 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D. 实行了“一国两制”【答案】B【解析】本

3、题考查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成为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故B选项正确;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不能体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A选项错误;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不是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故C选项错误;“一国两制”是中国国家统一的方针,故D选项错误。故选B。5.鸦片战争的爆发,顺应了英国哪一阶级的时代要求A. 大资产阶级B. 金融资产阶级C. 垄断资产阶级D. 工业资产阶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这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选项D正确;大

4、资产阶级过于笼统,不是最佳选项,排除A;鸦片战争并不是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B;垄断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6.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七届二中全会D. 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会议,故B正确;A是1927年;C是解放战争时期;D是1978年。7.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B. 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任何成

5、就C. 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D. 抗日战争是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每一次反侵略斗争客观上都在推动中国的民族觉醒,选项B排除;近代中国民族危急不断加重,虽然反侵略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最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因此选项A、C、D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8.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多次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坚持两岸和平统一C. 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D. 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

6、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马英九表示坚持“九二共识”,说明他的态度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选项正确;两岸和平统一是国家统一的方式和手段,不属于原则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马英九的表态不能说明他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故C选项错误;“九二共识”也未涉及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区分相关概念“两国论”、“九二共识”、“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认识两岸的共识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是我党和政府促进国家统一的方针,“两国论”是分裂祖国的言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

7、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A. 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B. 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的统一C. 缓和与美国的敌对关系D. 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印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原则,所以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中美正处于敌对时期,且该原则不是针对美国提出的,没有缓和中美关系,故排除C项;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也是新兴民族国家,符合题意主旨,故选D项。10.解密外交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档案:19491955,这一文献不会揭开下列

8、哪一事件的内幕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 尼克松访华C. 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D. 中国代表参加万隆会议【答案】B【解析】尼克松访华时1972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B正确;A是1950年;C是1954年;D是1955年。11.对比下列两图,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A. 生产模式的变化B. 社会组织的完善C. 生产工具的进步D. 经营方式的改变【答案】C【解析】图1是石犁,图2是铁犁,由石犁到铁犁体现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因此C题意,而A生产模式的变化、B社会组织的完善、D经营方式的改变均与题干中的图片无关,排除。12.西欧最早到达印度的探险家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

9、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欧最早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选项B正确;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选项A排除;哥伦布是向西航行,并未抵达印度,排除C;麦哲伦是全球航行,其并不是最早到达印度的,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开辟中主要航海家的航海路线。1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A. 原子能时代B. 信息时代C. 电气时代D. 蒸汽时代【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C正确;A、B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D是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14.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A. 鸦片战争后B. 戊戌变法后C. 辛亥革命后D. 解放战争后【答案】A【解析

10、】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导致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故A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排除。15.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 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B. 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C. 推动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兴起D.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选项D正确;选项A不是最大影响,排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但是当时其力量相对弱小,排除B;19世纪末,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兴起,这恰恰说明当时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选项C排除。16.

11、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主要是因为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洋务运动的推动C. 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D. 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D【解析】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短暂发展机会,导致该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故D项正确;A是甲午战争之后;B是19世纪60-90年代;C不是该时期主要原因,排除。17.新中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土地改革的完成D. “一五计划”的完成【答案】D【

12、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标志是“一五计划”的完成,选项D正确;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排除A;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B;土改属于农业领域,不属于工业,排除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hi掌握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内容。18.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 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3、制,选项B正确;选项A是十八大提出,排除;选项C是十五大内容,排除;选项D是南方谈话内容,排除。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 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B. 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 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策略,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故B正确;A中废除说法错误;C中已经消失错误;D与国家干预经济相反。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的特点是A. 以英镑为中心B. 以法郎为中心C. 以美元为中心D. 以日元中心【答案】C【解析】二战中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14、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故C正确;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前货币体系特点;B和D不符合事实。21.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A. 民贵君轻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 制天命而用之D. 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答案】A【解析】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A正确;B是法家思想;C是荀子思想;D是墨家思想。2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 “君舟民水”主张B. “大一统”的思想C. “民贵君轻”主张D. “无为而治”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张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罢黜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实现“大一统”,

15、故B项正确;AC项不符合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要求,排除;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23.明末清初学者唐甑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张和他相似的是()A. 徐光启B. 李贽C. 黄宗羲D. 魏源【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甄是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的,但是尚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故C项正确;徐光启是明清的农学家,故A项排除;李贽没有对君主专制批判的内容,故B项排除;魏源是近代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不反对君主专制的,故D项排除。24.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