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302932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山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65.150B 5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XXXXXXXXX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Inspection protocol for bacterial pathogens of aquatic animals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委员会(鲁TC0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海洋

2、职业学院、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威海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仕营、刘朋、刘晓燕、李爱华、董济军、刘缵延、吴亚锋、马湘君、尹相菡、刘振华。5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检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原(Bacterial pathogens of aquatic animals)检测的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采样、细菌性病原分离培养和病原菌检测。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水生动物常见细菌性病原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3、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78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SC/T 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SC/T 7201.1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1部分:通用技术SN/T 2123出入境动物检疫实验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规范3 试剂与材料试剂与材料应符合GB 4789.28和附录A的规定。4 仪器设备按照SC/T 7201.1的规定执行。5 采样5.1 采样用具应使用无菌采样用具。5.2 采样数量、个体要求、采集部位按照SC/T 70142006中第6章的规定执行。5.3 样品运输及保存按照SN/T 2123的规定执行。6 细菌性病原

4、分离培养6.1 分离培养6.1.1 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的分离培养规范取样后,采用稀释倒平板法、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等方式,在2830培养24h;低温下取样应在1518同步培养24h。6.1.2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将处理好的平板置于玻璃干燥器,并在其上方放置连二亚硫酸钠和无水碳酸钠(分别研细均匀,临用前混合置于一平皿内)各30g/1000mL容积,然后将干燥器盖严,用凡士林密封,在2830培养24h;低温下取样则应在1518同步培养24h。严格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应在厌氧工作台中进行。6.2 纯培养6.2.1 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的纯培养挑取单菌落,接种于相应培养基上,按照6.1.1的方法培养。6.2

5、.2 厌氧菌的纯培养挑取单菌落,接种于相应培养基上,按照6.1.2的方法培养。6.3 多次纯培养若经过纯培养后,未能得到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单菌落,可进行多次纯培养,直到获得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的单菌落,操作步骤应符合6.2的要求。7 病原菌检测7.1 病原菌16S rDNA序列分析7.1.1 菌落PCR按照附录B执行。7.1.2 结果判定7.1.2.1 PCR结果可靠DNA Marker标准样品出现清晰的梯度条带,阳性对照可见1472bp左右DNA条带,且阴性和空白对照样品无条带出现,则PCR实验结果可靠,可进行样品分析。7.1.2.2 电泳失败DNA Marker标准样品未出现条带,则电泳失败,

6、应检查电泳试剂重新进行电泳。7.1.2.3 检测结果无效DNA Marker标准样品出现清晰的梯度条带,阳性对照无条带或者DNA条带非1472bp左右,或者在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样品中出现了DNA条带,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新进行PCR扩增。7.1.3 克隆、测序和比对将7.1.2样品扩增条带克隆、测序,序列输入到NCBI网站进行比对,确定细菌的属种。7.2 病原菌生化特性检测按照SC/T 70142006中的9.4规定执行。7.3 结果综合判定需要鉴定病原菌到属依据7.1.3结果进行判定,需要进一步鉴定到种应结合7.2结果进行综合判定。AA附录A (规范性附录)试剂的配制A.1 TE缓冲液A.1

7、.1 A液:1mol/L TrisHCl(pH8.0)称取Tris碱6.06g,加去离子水40mL溶解,滴加浓HCl约2mL调pH至8.0,定容至50mL。A.1.2 B液:0.5mol/L EDTA(pH8.0)称取Na2EDTA2H2O 9.31g,加超纯水35mL,剧烈搅拌,用约1g NaOH颗粒调pH至8.0,定容至50mL(Na2EDTA2H2O需加入NaOH将pH调至接近8.0时才会溶解)。A.1.3 TE缓冲液量取A液5mL,B液1mL于烧杯中,加400mL去离子水混合,调pH至8.0,定容至500mL。A.2 1TAE缓冲液称取Tris 242.0g,Na2EDTA2H2O 3

8、7.2g于1L烧杯中,加800mL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再加入57.1mL醋酸,充分混匀。最后以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即为50TAE缓冲液,使用时稀释50倍即可。BB附录B (规范性附录)菌落PCR测定B.1 制备DNA模板用无菌牙签挑取单个菌落到0.2mL PCR管中,加入10L无菌1TE(见附录A.1)缓冲液弹击混匀,标记,盖紧,100煮沸5min,-20冷冻5min(循环2次),5000r/min离心1min,取上清液检测DNA模板浓度,用于后续PCR扩增。当样本量少时也可采用合适的试剂盒制备DNA模板。B.2 PCR扩增采用50L PCR反应体系:DNA模板浓度范围为0.2ng/L

9、2ng/L,(用核酸测定仪测定DNA模板浓度,根据浓度值计算模板添加体积),10PCR Buffer(含Mg2+ 1.5mM)5L,dNTP(10mM)1L,上游引物(27F):5AGA GTT TGA TCC TGG CTC AG 3,下游引物(1492R):5TAC GGC TAC CTT GTT ACG ACT T 3(25M)各2L,Taq酶(2U/L)1L2L,去离子水补至50L,混匀,稍离心。反应管置于PCR仪中,首先95预变性5min;主循环30次:94 30s,50退火30s,72 30s(时间可根据片段长度调整);终延伸72 10min,4保存。注: 不同细菌PCR程序可不同。B.3 电泳检测设置阳性样品对照(如大肠杆菌DNA)、阴性样品(如鱼的基因组DNA或细菌质粒DNA)对照、空白对照(无DNA)。1TAE(见附录A.2)缓冲液配置含核酸染料的2%琼脂糖凝胶,PCR扩增产物与6上样缓冲液混合,同时以DL2000或同等大小的DNA Marker标准样品为对照。10V/cm电泳30min,凝胶成像系统拍摄电泳结果。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