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239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 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A. 始于西周并古代中国长期传承B. 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C. 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D. 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答案

2、】B【解析】【详解】根据“奠系世,辩昭穆”“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处”“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可知编修家谱体现了宗法制,宗法观念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宗法观念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也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AC;材料无法体现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是宗法制及宗法观念,D错误。2.黄河古称”河”“河水”。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A. 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 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 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 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答案】A【

3、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水土流失,黄河水变得浑浊,故黄河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黄河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也不能反映出水利观念的更新,排除B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名称的变化无关,排除C。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 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C. 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 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答案】

4、C【解析】【详解】“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指的是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新儒学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故选C;汉代学者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并不否定王位世袭制或皇位世袭制,排除A;B是宋明理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仁政是儒学的重要内容,汉代儒学不是否定而是弘扬仁政思想,排除D。4.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5、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代科举对社会价值取向和观念的较大影响,故D正确;八股取士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排除B;“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5.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这说明,当时( )A. 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B. 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C.

6、节日消费成为了新时尚D. 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可知,宋代的商业营销与传统民俗相结合,故选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品牌效应,材料也不能体现节日消费成为了新时尚,排除B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政府对发展节日经济的重视,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6.元朝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行省的军事权,由中央专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据此可知,元朝的行省制A. 完善了中央

7、与地方的权力结构B. 改变了绝对专制的政治大环境C. 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 强化了丞相对地方财政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元朝行省官员掌握较大的权力,同时中央设置专门官员管理行省的赋税等,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赋予地方较大自主权,完善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问题,不属于专制主义问题,排除B;秦朝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项“开创了”表述错误;材料信息不涉及丞相,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元朝行省官员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政”“由中央专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干预”,紧

8、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行省制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7.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 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B. 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C. 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D. 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答案】B【解析】【详解】李时珍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说明本草纲目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B;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9、;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中心转移”的问题,排除C;材料信息与“市场机制”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访问了农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8.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A.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 消费仍以土布为主C. 近代化因素在增加D. 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示可知,1840-1894年间,土纱使用量在不断减少,洋(机)纱使用量在不断增加。这表明当时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因素在不断增加,故C项正确;图示体现了自然经济

10、在不断解体,A项说法错误;数据体现的是使用土纱为主,而不是土布,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和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9.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 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B.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C. 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D. “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信息可知,“举步要稳重端正”的传统礼仪观念

11、制约了近代教育转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学生碍于传统观念不愿学习体育,并非是当时竞技体育活动项目稀少;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学界对“中体西用”主张的推崇。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明五四运动A. 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B. 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C. 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D. 促

12、进了思想多元化探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而不是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排除B。五四运动是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的体现,同时又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多元化的探索,而是强调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排除D。11.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 货币,称为“抗币”或“边币”。在与法币伪币和土杂钞共存交错的斗争环境下不断壮大并逐步树立起信誉,占据了市场。这些“抗币”或“边币”的发行( )A. 阻止了日本的经

13、济掠夺B. 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C. 主导了根据地金融市场D. 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由“不断壮大”“树立起信誉”“占据了市场”等信息可以判断,“抗币”或“边币”有效地抵制了法币、伪币和土杂钞的影响,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故选B;日本经济掠夺的形式并不限于发行金融货币方面,掠夺的重点地区也是敌占区而非根据地,发行“抗币”或“边币”并不能阻止日本的经济掠夺,排除A;发行货币并不代表掌握了金融主导权,排除C;D夸大其词,排除。12.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

14、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 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 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D. 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苏维埃阶段”“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指的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进行完整的论述。故答案为A项。B项,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题干中“苏维埃阶段”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是巴黎公社革命,排除;D项,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

15、论与“苏维埃阶段”不符,排除。13.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 )A. 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B. 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C. 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 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53年”“农业合作有分工,男女老少齐劳动”可知,宣传画反映的是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爱国增产真光荣”说明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故选D;1958年开始建立人民公社,1958年出现“浮夸风”,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合作社,“家庭副业”表述错误,排除C。14.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百分比棉纱3618万吨500万吨138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 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B. 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