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900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一、单选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元代佃户见地主“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复行”;到了明代“佃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该变化反映明代A. 封建经济高度繁荣B. 平等意识深入人心C.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 等级观念已经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佃户见地主由“不敢施揖,伺其过而复行”到“如少事长之礼”或“则以亲属之礼行之”,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地主对佃户的控制已经放松,即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明代封建经济的情况

2、,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没有平等意识,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等级观念依然浓厚,故D项错误。【点睛】准确理解元代到明代地主和农民关系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苏州碑刻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文中所述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直接相关A. 四川民间出现纸币交子B. 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C. 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D.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说明的是明清时期会馆的功能,这和明清时期的

3、商帮有直接联系,故B项正确;北宋时期四川民间出现纸币交子,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政府开始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故C项错误;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的对外政策,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3.战国某思想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年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 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 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孟子的主张,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孟子的思想主张,A选项符合题意;

4、“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墨家学派思想家墨子的思想主张,B选项不符合题意;“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道家学派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张,C选项不符合题意;“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是法家学派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4.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材料反映了A. 以天道推及人道,倡导积极有为的主张B. 谦退无私、消极避世生活态度C. 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D. 天行有常,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

5、,老子认为,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体现了矛盾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主张与人无争,并非积极作为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认为人应当在一定限度内行事可保全自身,并非宣传消极避世思想,排除。D项,材料未反映自然的本身规律性,故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结合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关键信息“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外其身而身存”。5.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材

6、料反映出A.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B. 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成为正统思想C. 中国佛教取代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D. 佛教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日益本土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项正确;佛教与儒家思想并不是逐渐趋同,排除A;中国古代正统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故B项和C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三教合一知识点,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联系儒家思想分析解答。6.宋代绘画深受理

7、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曾云巢善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A. 经世致用B. 格物致知C. 发明本心D. 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细心观察、研究”“穷昼夜不厌”等信息,反映出理学思想中的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特点,故B正确;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发明本心是指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知行合一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7.黄仁宇在

8、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不承认女性的天性低劣,屡次称颂武则天为“好后”,认为女人的才德不比男人差。但他赞扬有成就的女性,并不等于提倡男女平权。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李贽不遗余力地褒扬寡妇的守节。对此认识最为合理的是A. 李贽摒弃了以儒家纲常为标准的道德观B. 李贽思想有自相冲突的成分C. 李贽思想已经属于近代民权主义的范畴D. 李贽主张挑战了理学的正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认为女人的才德不比男人差并不等于提倡男女平权不遗余力地褒扬寡妇的守节”可知李贽一方面赞扬有成就的女性,另一方面也褒扬寡妇的守节,这说明李贽的言论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遗余力地褒扬寡妇的守节”可知李贽并

9、没有完全摒弃以儒家纲常为标准的道德观,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李贽思想的局限性,而不是进步性,故CD两项错误。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之经文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在此,顾炎武主张A. 反对八股取士,批评科举制度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主张人尽其才,重视礼义廉耻D.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经文论策”属于明朝时期八股取士考试方式,“用诗赋,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说明顾炎武反对古代科举考试的方式和考察内容,故A正确;B是梁启超概括顾炎武“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C中“礼义廉耻”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经

10、世致用材料没有体现。【详解】9.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诫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上述思想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C. 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D.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认为君主及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与西方的启蒙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儒学的正统

11、地位,排除D项。10.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 孔子的春秋B.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 李贽的焚书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结合所学知识,社会契约论阐述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思想,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脚镣”,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并提出

12、“限制君权”,保证人民基本权利的主张,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类似,再结合材料中提示的时间“三百年前”,故D项正确。ABC三项中的人物及其作品出现的时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排除ABC三项。11.他们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被冠以“感觉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标签。以下思想中,符合这一群体思想主张的是A. “美德即知识”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D. “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感觉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指的是智者运动的的思想。智者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正确;“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

13、底的主张,故A项错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故C项错误;“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是柏拉图的“理念论”,故D项错误。12.古希腊智者高尔吉亚曾称,雄辩者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使“顾问委员会”采纳他的财政计划,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这说明智者学派重视辩论的目的在于A. 传授民主常识B. 宣扬人文精神C. 维护公民权利D. 追求政治功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雄辩者不仅能够说服“议事会”“顾问委员会”以及“审判官法庭”,说明智者学派重视辩论目的是从政治功能角度出发,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辩论的目的在于传授民主常识,故A项错误;宣

14、扬人文精神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维护公民权利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13.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和差异,触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表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这里“人类认识的深入”是指A. 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B. 重视人的意志而否定神C. 明确人的法律道德规范D. 创建严密逻辑论证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普罗泰格拉“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和差异,触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说明他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因此“人类认识的深入”是指开始重视人的意志而否定神的意志,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使人类认识由感性思维深入到理性思维,故A项错误;启蒙

15、运动使人类明确法律道德规范,故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创建了严密逻辑论证体系,故D项错误。14.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 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B. 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C. 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D.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 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可知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强调新旧交融,故C正确;A项是宗教改革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BD是启蒙运动思想,与材料不符,故BD错误。15.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拉夫领。且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显威武、雄伟的特征;而女性服装上身用紧身胸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