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3028966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主流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从1997年开始至今,学校已建成了全覆盖的校园网络传输平台,完成了学校的教学、科研、资产、财务、办公等各类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集中、整合、应用的工作已开始部署。我校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但与广大师生的需求、与学校建设发展要求以及世界知名大学的信息化工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的战略重

2、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建设,调动全校力量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立足前期的建设积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与联动,实现信息化数据的统一与共享,有序部署基于校园网的各类增值公共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促进优质、高效、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将各类系统所积淀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为学校发展提供可信数据知识支持,以信息化促进职能部门从以业务流程管理为主向以为师生服务为主的职能转变,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将由数据集中与整合逐步向学校发展的战略支撑阶段奋进。为进一步明确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增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科学性

3、、前瞻性与战略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湖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现状与挑战完成了作为信息化基础传输平台的校园网的主要建设任务。校园网络采用10G组网技术,已形成核心交换层、区域汇聚交换层、楼栋汇聚层、终端用户接入层四个层次,环形与星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形成了地面网络全覆盖、完全独立的无线网为备用与补充的传输网络格局。校园网拥有10G核心节点2个,10G区域汇聚节点9个,1G楼栋节点140个,288个C类IP地址,总出口带宽4.5G。学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已经完成驻地网建设任务和校园网

4、IPv6技术升级任务,校园网整体并入了IPv6网络,联网计算机均实现了直接访问IPv6网络资源。形成了以应用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总体架构。统一信息门户和单点登录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公共基础数据库、统一的应用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已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架构已成雏形。部分管理职能部门已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20余个校内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制定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学校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基本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从近期来看,为师生服务的以优质教育资源、科

5、研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有待建立;为管理服务的由各单位建设的业务系统难以集成学校的基础数据库,学校的基础数据量少而分散,信息的整合度低、共享度低,中心数据库亟待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在统筹、协调方面尚有一段坎坷路要走;在条件建设上,无线网络尚未覆盖全校区,硬件设备亟需更换、升级以及扩容,校园网的提质优化、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资源有效使用的运行监控系统有待配置。从长远来看,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大学文化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与管理变革不断深化,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

6、进教育信息化始终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二、发展目标、基本思想和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围绕把学校建设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目标,以新一代校园网为核心,完善融合最新信息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学校核心业务的变革与进步;全面、深入、多层次推进综合信息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撑;完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全校区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交互学习无处不在、优质资源触手可及、信息数据实时共享、校务管理透明高效、网络文化丰富多彩、E校园生活便捷周到、国内外学术交流无

7、疆界的“数字湖大”,教育信息化整体上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基本思路:按照教育部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坚持育人为本,以建设全校性的基础数据库为中心,以人(人事、教学、科研)、财(资金管理及支付)、物(资产、房产、地产)等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以校内个人信息门户为信息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电子邮件系统为学校信息交换的主流工具,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运用,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让信息化为学校发展的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主要的战略支撑。工作方针: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面向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建设促进高

8、水平大学发展并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明确中心,突破重点。以建设全校性的基础数据库为中心,以人事考核为突破口,以校内个人信息门户为信息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统一认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规范各业务系统,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联动和数据充分共享。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统筹做好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步指导,力争形成特色。对学校已经建成的人事、教学、科研、资产、财务、招生、就业等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进行整合,优化网络结构,深化信息化应用;有步骤推进党务、组织、校友、房产、地产、基建、后勤等部门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

9、范新建。深度融合,推动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和管理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三、建设任务(一)建设湖南大学“学习中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建设资源丰富的“课程中心”。以名师主讲课程为牵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访问黏度;以国家精品课程设计制作为基准,推进学校课程和专业学科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不断丰富课程中心的教学资源。f 2批在建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教与学各环节资源的数字化互

10、动,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本科、研究生)综合教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为主线,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堂录播系统和师生交互学习平台,实现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学环节的全过程数字化。3.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人人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4. 教学信息化数据的分析利用。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数字化课堂,依托深度融合

11、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数据,建立合理的统计、分析、监测评价与反馈系统和机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校专业和课程的及时调整,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平台,为科学研究服务应用信息技术,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便捷可靠的科研成果查阅、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信息及时发布与推送的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为学校的教育研究、科学研究提供集交流、合作、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研究环境。通过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支持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教学协作团队,形成开放合作的教研、科研机制。利用校园网良好的网络通讯资源,推动科研装备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12、,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高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视讯交流与协作系统。使用IP技术,建设数字视音频交流协作平台,依托互联网,为教育研究、科技研究、学术研讨与交流等提供便捷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实时视音频交流与协作服务;建设大型学术视频会议系统,服务于重大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让学术研讨、学术交流与协作无时限、无疆界。(三)加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学校辅助决策提供支撑按照学校信息化一盘棋的总体原则,对学校已经建成的办公、人事、教学、科研、图书、资产、财务、招生、就业等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进行整合,有步骤推进党务、组织、校友、房产、地产、基建、后

13、勤、档案、校报等部门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新建,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数据实时交换与充分共享,实现学校校务工作的全面数字化,推动学校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校务管理。以学校行政事务网上办理大厅为牵引,以教职工个人电子工作计划与日志、移动OA、基于电子邮件系统的校内信息发布平台等系统的建设为抓手,有序建设与完善学校基础数据库,逐步完成数字迎新服务、一站式毕业离校服务、财务自助预约与报账服务、教职工电子履历服务、房产地产和资产信息共享与公开服务等公共事务的电子化。依托学校的校园卡缴费接口、银行卡交易接口,在学校各类应用或服务系统中涉及收费的各相关业务系统嵌入电子支付模块,完成业务

14、系统的金融交易直接通过校园卡或银行卡直接刷卡支付,逐步实现校园内涉及金融业务交易如学费、住宿费等各种费用的安全电子支付。与发展规划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成立校本研究数据中心,按照学校决策支撑的各种需求,设计合理的数学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分析显性的数据的统计规律,发掘隐性数据之间的关联,为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全方位、科学可信的数据支持,方便校本研究开展,服务学校的发展战略。研究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将研究成果直接和间接用于指导我校信息网络的建设,全面提高员工在高校信息化应用技术与水平。跟踪最新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方向,联合我校相关院系开展IPv

15、6的网络应用技术、物联网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试点,培养人才,积累技术。(4) 完善校园信息化的支撑环境1建设大集成的数据中心依据国家教育行业标准(JY/T 10062012),按照各数据子集,将学校的人财物、师生在校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各项信息数据建库,建设一个大集成的数据中心,并对关键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集中与整合,为数据的检索、整合、挖掘,为校领导决策支持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数据基础。中心数据库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主要包括:(1) 完善师生基本信息,建立以人为主体关联的教学、科研、资产等信息数据库;(2) 实时获取规范的人事、财务、教务、研究生、资产、科研等业务系统的公共数据,纳入学

16、校的中心数据库;(3) 新建学校地产、房产、校友等信息数据库;(4) 丰富学校的数字图书数据库,整合数字教学课件数据库;新建数字化档案数据库;(5) 启动建设学校校区、建筑及地下管网的数字地理信息数据库;(6) 基于学校各种研究、决策支持需要,建立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库。 2. 增强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进一步完善“千年弦歌”、“潇湘槐市”、“学生社团”等网站,构建湖南大学校园文化网上宣传与互动平台,传承学校底蕴深厚的书院文化和湖湘文化;继续完善学校数字图书馆和书院博物馆的建设,提升文化水平;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科普、专题教育、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传播先进的时代文化和科学技术。依托学校的校内个人信息门户,构建学校网上虚拟社区,推动学校广大师生以班级、学院、社团等形式的虚拟社区进行自由的思想与文化交流,促进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形成、促进创新理念与进步思想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