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028943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二框 发掘自己的潜能 拓展资料:贝多芬的一生素材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贝多芬的故事(1)第一章:早熟的天才,艰苦的童年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 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男高音,是一个经常醇酒的蠢汉。他的母亲是女仆,这是个清贫的家庭。 贝多芬是一个典型的神童音乐家。由于他在音乐上的早慧,十二岁时就被人拿来同名垂青史的音乐神童莫扎特相提并论。他愚蠢的父亲急切地想利用这一点来赚取名利,逼迫小贝多芬整天练琴和演出,稍不如意就毒打他。在贝多芬的记忆中,他根本就没有享受过父爱。上天又偏偏赐给贝多芬一副粗陋的外表,外加身材矮小粗壮即使成年后也不过1.58米,他的外貌使他从小就遭人讥笑,成年后也难于幸免。 清贫的家庭,粗暴愚蠢的

2、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所有这些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也造成了他成年后粗俗的言谈举止。贝多芬被许多同时代的人描述成“粗鲁、固执、脾气暴躁,只要心情稍有不好,就随时随地乱吐痰。” 大约在十二岁左右,小贝多芬在波恩遇见了一位相当好的导师尼弗。正是尼弗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他在不幸的童年中没有厌恶音乐,并奠定了他的最初的音乐风格,使他十三岁就成为管风琴师,并创作了三首奏鸣曲。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能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连莫扎特也看走了眼,对这个年经人并没有太大的兴

3、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经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一俟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经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接着似乎该是一段“千里马遇伯乐”的传世美谈,然而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随后传来了贝多芬的母亲辞世的噩耗。这使两位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令人遗憾地分手,从此再未谋面。四年后,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以35岁的年龄英年早逝,而此时二十一岁的贝多芬尚在波恩肩负着家庭的重担。 在贝多芬不幸的童年中,母

4、爱可能是他唯一的美好记忆,十七岁丧母对贝多芬的打击非同一般。与此同时,他还要担起这个无人照管的家庭两个未成年的弟弟和一个不争气的父亲。 在艰辛的日子里,只有在与布朗宁一家的交往中,贝多芬才得到一点安慰和支持。伊丽奥诺.布朗宁是他的学生,比他小两岁,贝多芬对她怀有温柔的感情。当她后来与一位善良的医生结婚后,贝多芬就将这种感情转为永恒的友谊并保持终生。贝多芬也从乡野景色中找到了安慰波恩那鲜花满枝,绿树成荫的小径,经及壮丽浩瀚的莱茵河,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这个日渐忧郁的年轻音乐家。贝多芬终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情感,他音乐中宽广的意境和淳朴的旋律直接发源于此。贝多芬的故事(2)第二章:定居维也纳,酝酿新

5、世纪的音乐 1792年贝多芬被帝侯亲王派到维也纳继续深造,此后就在那里永久定居下来。 作为卓越的钢琴家,贝多芬受到维也纳上层社会的热情欢迎,同时他在维也纳拜师学艺,其中有著名作曲家海顿。海顿尽管喜欢贝多芬的才能,但心中并不十分喜欢他的性格,因为年轻的贝多芬有太多的热情和怪异的念头了。同时,贝多芬也并不喜欢海顿。这也难怪,全身都是叛逆的贝多芬,怎么能和幽默轻松的“海顿爸爸”谈到一起来呢? 贝多芬1802年以前的创作,被音乐史上称为贝多芬的第一期风格。这些作品大都是些小型曲目,著名的只有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和第三钢琴协奏曲。此时的贝多芬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为了密切地观察生活中的伟

6、大变革,为了总结18世纪的音乐成果并运用它来反映急剧变化的现实,为了选择适合于他的个性的新的创作手法,所有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紧张的探索。这个时期仿佛是“十年面壁”,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酝酿期。 这种酝酿有外在的条件1789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当时的波恩大学是各种进步思想的摇篮,贝多芬经常在波恩大学旁听,并如饥似渴地学习人类自古以来伟大的精神成果:从历史文献到哲学,从荷马、莎士比亚到席勒、歌德。在学习的岁月和革命的年代中,贝多芬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 法国大革命催生了众多的历史巨人,贝多芬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法国大革命就象一条巨大的山脉

7、,将贝多芬和另两位古典音乐大师海顿、莫扎特分隔开来。正是由于继承了前辈深厚的传统,同时又得到了自由气息的滋养,贝多芬得以创造出音乐史上又一风光无限的高峰。贝多芬的故事(3)第三章:直面命运的挑战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送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还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

8、意,后来竟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现在被称之为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信中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理想和痛苦。凡是误解贝多芬的人,如果仔细总结了他的遗嘱,都能发现其中真实的原因,从而原谅他的种种缺点。 不过他还是重新振作了起来,他那坚强的个性不可能屈服于命运摆布。还是那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贝多芬的故事(4)第四章:英雄的年代 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战胜了命运和感情的双重打击,应和着

9、欧洲革命的蓬勃发展,从1802年开始,贝多芬仿佛浴火的凤凰,焕发出巨大的创作热情,开创了音乐史学家称为“第二期风格”即“英雄时代”的辉煌业绩,向19世纪的黎明吹响了革命的号角。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包括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黎明,热情钢琴奏鸣曲,歌剧菲德里奥等。 贝多芬在音乐创作的“英雄时代”的主要特点为:以斗争的主要思想作为这些作品的构思,反映了英雄生活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对人的理性和力量的炽热信心,阐明了生活的目的和达到这个目的的道路。上述作品都可以归入人类艺术文化的伟大成果之列。 贝多芬1803年开始创作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作。

10、这部交响曲的创作灵感来自拿破仑.波拿巴。当时贝多芬将拿破仑看作自由之神,希望他能在法国建立一个英雄的共和国,并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遍欧洲。他怀着热烈的心情创作了这部交响曲,命名为“英雄交响曲”,并准备题献给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因此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其愤怒和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咆哮着吼道:“.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罢了!”他愤然撕掉了封面上的波拿巴字样,由于情绪激动甚至将稿纸也撕破了。贝多芬重新在封面上写道:“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英雄而作。” 这部交响曲的手稿,甚至那张被撕破的封面,至今仍保存在德国波恩的贝多芬故居纪念馆中。我们应当理解的是,这部伟大的作品,拿破仑仅仅是一个参考而已,贝

11、多芬音乐中那种自由的精神,斗争的意志,慷慨悲歌的葬礼和人民的胜利,早已超越了时代的界限,成为音乐史上的里程碑和人类精神不朽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首演后不久,贝多芬就开始创作歌剧菲德里奥。剧情大意是:主人公受冤入狱,他的妻子装扮成男子并成为看守的助手,拯救了丈夫,并使陷害丈夫的监狱官判了罪。贝多芬感兴趣的是其中包含的道德观念和夫妻的爱情,并为他这部唯一的歌剧呕心沥血,三易其稿,终于使它成为歌剧史上的不朽之作。 这时,幸福的生活仿佛又向他招手。1806年贝多芬与苔莱丝.德.勃伦斯克订了婚。这种宁静愉快的心情,反映在他同年创作的第四交响曲中。在这之后的四年里,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12、钢琴奏鸣曲热情等几部代表作。 从1804年开始,贝多芬就在酝酿一部非凡的交响曲。这部e小调第五交响曲成为贝多芬最受欢迎,在某些方面也是最有特点的作品,它向我们揭示了作者天才中几个最动人的特征。由于贝多芬将音乐刚开始那猛烈的三连音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这部交响曲又被约定俗成地被称为命运交响曲。 伟大的艺术家总是孤独的。在炎热的创作和奋斗生活中,贝多芬总是从大自然中寻求慰籍。童年时代的莱茵河,青年时代写遗嘱时停留过的海利根施塔特村郊外的田野,以及德国一望无际的原始大森林,都促使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了不朽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向世人描述了英雄心中的大自然。 尽管1810年贝多芬放弃了与苔

13、莱丝的结合,但生活和艺术创作给了贝多芬更为深沉博大的内心,也给了他自信与勇气,他的不可战胜中已经出现了伟人般的光荣感。因此这时候的贝多芬对于社会习俗不屑一顾,对于旁人的意见也毫不在乎。他在别人的眼里显得不尽人情,傲慢自大。这里有两件事情可以充分反映当时贝多芬的个性: 第一则:维也纳的李匹诺夫斯基亲王在贝多芬早年时,曾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但有一次,亲王的母亲想听贝多芬演奏,不惜跪在他的脚下请求,而贝多芬竞不理不睬,连头也不转一下。后来加上别的理由,贝多芬与亲王反目。他临走时留下的字条写道:“亲王,您之为您,是靠了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了我自己。亲王们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至于贝多芬,却只有

14、一个。” 第二则:贝多芬年轻时代非常崇拜歌德,而歌德对贝多芬也心仪已久,因此两人在波希米亚的见面显得非同寻常。当他们并肩散步时,远远走来了当时奥匈帝国的皇后,太子和一大群重臣。这时贝多芬背着手径直向人群走去。皇后向他打招呼,太子向他脱帽致敬,大臣们让开了一条路。而歌德却摘下帽子,毕恭毕敬地躬着腰,在路边向皇亲贵族们致意。 这给惟妙惟肖的图象,活灵活现地反映了贝多芬与歌德不同的性格,这时的贝多芬,找到了为之奋斗的目标,掌握着最高超的创作技巧,他不断诞生的杰作拖拽着音乐界和听众,使人们都膜拜在他的脚下。他成了当时音乐界和思想界的先驱,声誉日隆。正如歌德的一位女友见到贝多芬时惊呼:“当我第一次看见他

15、时,我觉得整个宇宙都从我面前消失了。贝多芬使我忘记了世界,甚至你!啊!歌德!我确信此人远远超过了现代文明!” 随着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的诞生,贝多芬的音乐达到了顶峰。1814年维也纳会议时,他得到了全欧洲的王亲贵族对他的敬意。他被视为音乐之圣,成为备受官方推崇的音乐家。 这时,历经艰苦奋斗而功成名就的贝多芬自信地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法振拔的苦难。”贝多芬的故事(5)第五章:困顿的晚年与伟大的创作命运的发展总有起伏,紧接着1814年的巨大成功后,贝多芬的命运急转直下,跌入了低谷。这个低谷是如此之深,因此当贝多芬最终走出后就真正永垂

16、不朽了。 首先,他的经济陷入困境,维也纳这个城市从骨子里是轻佻而又浮华的,它从未对贝多芬报有真正的好感。自从1814年维也纳会议之后,维也纳的音乐口味日渐趋向于意大利乐风,他们推崇的是罗西尼,而将贝多芬视为“迂腐”。 贝多芬的朋友和赞助人,或分散,或故去,现实的经济困难顷刻来临,没有固定的收入,没有听众,没有稿约.没有起码的经济保障,再伟大的艺术家也一筹莫展。贝多芬不得不把他宝贵的时间耗费在精打细算的日常生活开支和与女厨的争吵上。他曾写道:“我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而我还得装着日常生活并不艰难的神气。” 与此同时,他的耳朵完全失聪,这样他连所热爱的钢琴演奏和指挥工作也不得不放弃。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打击来自他指挥彩排他的歌剧菲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