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794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考试(6月)试题高一历史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32*1.5=48分)1.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A.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B. 农耕文明不断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答案】B【解析】“春牛”民俗文化和中国历史最悠久农耕文化分不开,在农耕文明时代,牛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的牛是相当重要的畜

2、力,故B正确;“春牛”文化主要和农耕文明相关,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之一,A因果倒置,排除;“春牛”文化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春牛”文化是民俗文化,和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关系不大,排除D。2.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辱之”。汉文帝时期“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主要反映了A. 汉代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 政府力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 重农抑商政策适时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说明,汉代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依据“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可知重农抑商政策

3、作出了适当的调整,故D项正确;汉代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A错误;汉代商人的地位依然低下。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错误;材料中显然是力图放松民间商业活动,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从材料中“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分析可得答案。3.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商业市镇开始兴起B.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 坊市

4、制度逐渐打破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答案】C【解析】根据“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结合所学,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逐渐打破,商业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市”内进行,故C正确;明清商业市镇开始兴起,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错误;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联系所学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解答。4.宋真宗景德年间,在江西新平设官窑,其制品“质薄腻,色滋润”,进贡瓷器的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景德镇

5、瓷器。据此可知宋代A. 彩瓷产品的工艺精美B. 瓷器市场竞争激烈C.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D. 制瓷技术水平较高【答案】D【解析】材料中“其制品质薄腻,色滋润”反映了宋代制瓷技术水平的高超,故D项正确;彩瓷生产开始于元代,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制瓷技术的提高,而没有体现出瓷器市场的竞争,故B项排除;材料“在江西新平设官窑”说明C项错误。点睛:“其制品质薄腻,色滋润”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宋代制瓷技术的提高。5.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 官营手工

6、业已经破产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答案】B【解析】材料中由明初官窑占主导到明末民窑的迅速发展的变化及“官搭民烧”现象的出现等信息,可以得出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的主导,故B项正确。A选项材料中未体现,C、D选项与史实不符。点睛:材料“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说明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迅速。6.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纷纷种植具有较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一些以经济作物为原料的手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棉纺织业、丝织业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副业。上述现象表明A. 农村经济日渐调敝B. 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C.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 农业商品化

7、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传统农业的农作物主要是粮食作物,材料中“较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棉纺织业、丝织业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副业”说明当时农业的商品化程度较高,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农产品商品化发展,不是说明农村经济日渐调敝,A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农业发展,不是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错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之后,C错误。7.从地理大发现到1640年间,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而真实的数据可能至少是这一数量的一倍。黄金和白银的流入对欧洲的影响是A. 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B. 加剧美洲的贫困落后C. 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D. 意大利地位日益凸显【答案】

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至少有180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被运往欧洲”、“真实的数据可能至少是这一数量的一倍”,材料主旨揭示的是大量黄金流入欧洲,这无疑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是“对欧洲的影响”,排除;C项“持续下跌”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只说了对意大利的影响,而且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影响8.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1870年1890年19

9、10年1913年德国184089100英国446285100美国119389100A. 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迅速完成B. 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C. 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时间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从美国、德国、英国的经济增长率看,各国经济都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在欧美大陆广泛传播,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从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数据不能得出各国城市化的情况,排除A;从材料数据看,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无法得出英国经济衰退趋势,排除B;世界市场指的是世界经济紧密联系

10、成一个整体,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9.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YourMONEYorYourLIFE!该图的立意是A.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B. 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 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的重视D. 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本题主要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注意1858年这一时间。此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

11、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错误,18世纪英国采取海上强盗式的掠夺;材料中强盗的是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问题,没有体现出航运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2、社会面貌变化:经济上近代化:商品经济成为主流,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彻底战胜封建主义;机器代替手工,城市化加快。社会关系:产生新的对立阶级和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世界格局: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0.第二次工业革命

12、开始后,经济迅猛发展,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工业生产开始进入大企业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仅出现在欧洲主要国家B. 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C. 不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D. 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源地是德国和美国,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促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大企业时代,企业竞争激烈,必然推动企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大企业时代,出现了垄断组织,有利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故D项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

13、的特征学生需要加以区别识记。学生要能够从多方面认识到二者的差别和相同点。如二者在开始国家、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主要动力和成就、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别。例题: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解析:材料强调了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时钟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说明时间对人们很重要了,人们不再受太阳的约束。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因此选A。B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时间过晚。C与人们是否受到日常时间的影响无关。D是第二

14、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时间也相对较晚。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导致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使得具有耕织结合特点的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化的进程,故A项排除;外国商品只是冲击了传统的手工业,而不是完全取代国货

15、,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的兴起,故D项错误。12.有人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A. 洋务运动B. 实业救国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国近代某一运动“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即此运动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的背离;“它不自觉地把机捩(机器的机关)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反映此运动属于重大的经济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等口号,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洋务运动采取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等近代化措施,客观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摧毁封建制度的近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的经济基础,由此推断此运动为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并未体现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背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