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302705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1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5 页 期中物理试卷期中物理试卷 题号 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 共 36 0 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D 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 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导纤维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 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象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 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 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D 只要波源在运动 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2、3 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 公正 高考时很多地方在考场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 该屏蔽 器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由低端频率向高端频率扫描 该扫描速度可以在手机 接收报文信号时形成乱码干扰 手机不能检测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 使手机不能 与基站建立连接 达到屏蔽手机信号的目的 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 无信号 无服 务系统等现象 由以上信息可知 A 由于手机信号屏蔽器的作用 考场内没有电磁波了 B 电磁波必须在介质中才能传播 C 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时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不能传播到考场内 D 手机信号屏蔽器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干扰手机工作来达到目的 4 将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 把它们放在一盏灯 自然光 前面 眼睛透过偏振

3、片看 到灯光很微弱 如果将其中一个偏振片旋转 180 在旋转过程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灯光逐渐增强 然后又逐渐减弱 B 灯光逐渐增强 然后减到零 C 灯光逐渐增强 没有变弱现象 D 灯光逐渐增强 再减弱 然后又增强到较亮 5 如图所示的 LC 振荡电路中 某时刻的磁场方向如图所示 则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磁场正在减弱 则电容器正在充电 电流由 b 向 a B 若磁场正在减弱 则电场能正在增大 电容器上板带负电 C 若磁场正在增强 则电场能正在减少 电容器上板带正电 D 若磁场正在增强 则电容器正在充电 电流方向由 a 向 b 6 关于天然放射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

4、变 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不具有放射性了 D 和 三种射线中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7 两弹一星 可以说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助了中国人的威风 下列原子弹和氢弹说 法正确的是 第 2 页 共 15 页 A 原子弹是根据轻核聚变原理 基本核反应方程式 H H He n B 原子弹是根据重核的裂变原理 基本核反应方程式U n Sr Xe n C 氢弹是根据轻核聚变原理 基本核反应方程式 H H He n D 氢弹是根据重核的裂变原理 基本核反应方程式U n Sr Xe 10 n 8 下列与能量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比结合能越大 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

5、得越牢固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 B 根据玻尔理论 原子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进时 核外电子动能增大 C 发生光电效应时 入射光频率增大 光电子的动能增大 D 一个氢原子处于 n 4 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进 最多可放出 3 种频率的光 9 如图所示 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 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 经折射后射出 a b 两束光 线 则 A 分别用 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 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 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B 在真空中 a 光的波长大于 b 光的波长 C 如果 a 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则 b 光一定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

6、角逐渐变大 则折射光线 b 首先消失 10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 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 n 3 的激发 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 n 3 能级跃迁到 n 2 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大 B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 3 种不同频率的光 C 用 0 68eV 的电子入射不能使氢原子跃迁到 n 4 的激发态 D 用 n 2 能级跃迁到 n 1 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 9 34eV 的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 11 如图所示 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某种衰变后 释放出来的粒子和反冲核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 可以判断 A 原子核发生 衰变 B 原子核可能发生 衰变 也可能发生 衰变 C 因为

7、新核的质量大 所以其动能较大 D 小圆是新核的运动轨迹 大圆是释放粒子的运动轨迹 12 使用无人机植树时 为保证树种的成活率 将种子连同营养物质包进一个很小的荚 里 播种时 在离地面 10m 高处 以 15m s 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中 播种 器利用空气压力把荚以 5m s 的速度 相对播种器 竖直向下射出 荚进入地面下 10cm 深处完成一次播种 已知荚的总质量为 20g 不考虑所受大气阻力及进入土壤 后重力的作用 取 g 10m s2 则 A 射出荚的过程中 播种器对荚做的功为 2 5J B 离开无人机后 荚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s 第 3 页 共 15 页 C 土壤对荚冲量的大小为 3

8、kg m s D 荚在土壤内受到平均阻力的大小为 22 5N 二 多选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共 19 0 分 13 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 如图所示 观 察激光束经过细丝后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断细丝 粗细的变化 A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衍射现象 B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性 C 这里应用的是光的干涉现象 D 如果屏上条纹变宽 表明抽制的丝变细 14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图甲的原理和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的原理一样 B 图乙的原理和雨天水洼中彩色油膜的原理一样 C 图丙的原理和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的原理一样 D 图丁的原理和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的原理一样

9、 15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 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粒子性 C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 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 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大 16 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 图线 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 4 27 与纵轴交点坐标 0 5 由图可知 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4 27 1014Hz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5 5 1014Hz C 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0 5eV 17 如图所示 长木板 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质量为

10、m 4kg 的小物体 B 以水平速度 v0 2m 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 A 的表面 由于 A B 间存在摩擦 之后 A B 速度 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取 g 10m 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4 页 共 15 页 A 木板 A 获得的动能为 2J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2J C 木板 A 的最小长度为 2mD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 1 三 实验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共 12 0 分 18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减小斜槽对小球 A 的摩擦 B 多次将 A 球从不同的位置释放 C 保证斜槽末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 D 两

11、球的质量和半径都一样大 2 图乙是 B 球的落点痕迹 刻度尺的 0 刻线与 O 点重合 可以测出碰撞后 B 球的 水平射程为 cm 3 以下选项中 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测量的 填选项号 A 水平槽上未放 B 球时 A 球的落点位置到 O 点的距离 B A 球与 B 球碰撞后 A 球的落点位置到 O 点的距离 C 下落时间 D 水平槽面到纸面的高度 E A 球释放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F A 球和 B 球的质量 或两球质量之比 19 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 实验中 双缝间距 d 0 4mm 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L 0 8m 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条纹如图所示 分划板在图中 A B 位置 时

12、游标卡尺读数也如图所示 则 1 分划板在图中 A B 位置时游标卡尺读数 xA 11 1mm xB mm 2 该单色光的波长 m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若改用频率较高的单色光照射 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将 填 变大 不变 或 变小 四 计算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共 33 0 分 第 5 页 共 15 页 20 如图 标有直角坐标系 Oxy 的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 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 圆 心在坐标的原点 直径与 x 轴重合 OA 是画在白纸上的直线 P1 P2是竖直插在 直线 OA 上的两枚大头针 P3是竖直插在白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 是直线 OA 与 y 轴正方向的夹角 是直线 OP3与 y

13、 轴负方向的夹角 只要直线 OA 画得合适 且 P3的位置取得正确 测得角 和 便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 n 某同学用上述方 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在他画出的直线 OA 上竖直插上了 P1 P2两枚大头针 但在 y 0 的区域内 不管眼睛放在何处 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 P1 P2的像 1 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2 若他己透过玻璃砖看到了 P1 P2的像 确定了 P3位置的方法是 3 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的 的值 则玻璃的折射率 n 21 由折射率 的透明物质做成的三棱柱 其横截面如图中 ABC 所示 一光束 SO 以 45 的入射角从 AB 射入 在 AC 边上正好发生全反射 然后垂直 BC 边射出 1

14、 请画出光路图 2 求光束经 AB 面折射后 折射角的大小 3 请计算 ABC 中 B 的大小 第 6 页 共 15 页 22 用一个中子轰击 U 可发生裂变反应生成Ba 和Kr 已知U 的质量为 235 0439u Ba 的质量为 140 9139u Kr 的质量为 91 8973u 中子质量为 1 0087u 1u 相当于 931Mev 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6 02 1023mol 1 1 请写出裂变中的核反应方程 2 求一个U 在裂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3 1 克U 全部反应释放的能量为多少 23 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有质量均为 m 的木板 AB 和滑块 CD 木板 AB 上表面粗糙 滑块

15、 CD 上表面是光滑的 圆弧 他们紧靠在一起 如图所示 一个可视为质点的 物块 P 质量也为 m 它从木板 AB 的右端以初速度 v0滑上木板 过 B 点时速度为 然后又滑上滑块 CD 最终恰好能滑到滑块 CD 圆弧的最高点 C 处 若物体 P 与木板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求 1 物块滑到 B 处时木板 AB 的速度 v1的大小 2 木板 AB 的长度 L 3 滑块 CD 最终速度 v2的大小 第 7 页 共 15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揭示了原子 的核式结构 玻尔原子理论只能成功解释氢原子发光

16、现象 从而即可求解 考查能量子首次提出者 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内容 注意与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的 区别 掌握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 及其局限性 解答 解 A 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故 A 正确 BC 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而天然放 射现象 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故 BC 错误 D 玻尔对原子模型提出了三点假设 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发光现象 故 D 错误 故选 A 2 答案 B 解析 解 A 光导纤维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故 A 错误 B 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象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而将信号 放入电磁波过程称这调制 故 B 正确 C 泊松亮斑与干涉实验均支持光的波动说 故 C 错误 D 只有波源与观察者间距变化时 才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故 D 错误 故选 B 光导纤维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无线电波中接收过程称为解调 泊松亮斑与干涉实验均 支持光的波动说 只有波源与观察才间距变化时 才有多普勒效应 从而即可求解 考查光的全反射 干涉与衍射原理及其区别 注意多普勒效应的发生条件 理解解调与 调制的区别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