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20105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 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D. 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说明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故D项正确;A材料中体

2、现出现象,不是实质;B属于原因;C中遏制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土地制度变化【名师点睛】2.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

3、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影响【名师点睛】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2)消极影响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

4、削和压迫。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对后世而言:商鞅迷信刑罚、用法严苛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3.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A. 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B. 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C. 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D. 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答案】A【解析】建立县制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从而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

5、中央,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商鞅变法并未起到巩固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的作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土地私有制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阶级结构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4.清朝赵翼认为孝文帝风俗改革导致北魏由盛转衰,当代学者肖黎认为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必然,推动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文化复兴,民族融合。由此可见对历史改革的评价A. 不同时代站在不同角度评价结果不一样B. 对历史改革的评价没有固定的基本模式C. 个人史学素养的高低影响对历史的评价D. 时代变迁会影响人们对历史改革的认识【答案

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和评价,兼顾考查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清朝赵翼认为孝文帝风俗改革导致北魏由盛转衰”、“当代学者肖黎认为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必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人的观点截然不同,主要缘于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B项“没有固定的基本模式”的说法本身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明显具有片面性,题干信息无从看出“个人史学素养的高低”,排除;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概况及认识;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认识与评价方法及认识5.北魏孝文

7、帝改革后,鲜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主要体现在迁居洛阳的鲜卑族改变了其落后的游牧生活,成为定居农民鲜卑贵族逐渐演化为中原的封建地主和商人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大批鲜卑贵族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A. B. C. D. 【答案】A【解析】深谙汉族文化并逐渐成为汉族政权中的官员不属于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范畴,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又均属于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6.穆罕默德阿里对埃及的近代化做出

8、的最重要的贡献是A. 经济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建立近代工业B. 改革后建立起完备的行政机构C. 改革中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 改革时不断进行对外扩张【答案】A【解析】本题强调的是阿里改革最为重要贡献的表现,阿里改革推动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符合近代埃及历史的发展趋势,故而A项贡献影响巨大而深远,B、C两项是其重要的改革举措影响不及A项,D项是其消极影响。7.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 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 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运动C. 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答案】D【解析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教是宗教改革后建立的,因此不能说是新教反对天主教,排除A。宗教改革中英国建立了本民族教会英国国教,其他国家只是进行了改革,因此建立本民族教会不是实质,排除B。新教的信徒不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排除C。宗教改革实际上资产阶级发起的,天主教是当时最大的封建主,因此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运动是以宗教的形式反对封建统治,D项正确。点睛:本题属于实质类型选择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和规律是,第一必须要明确实质的准确含义;第二要弄清材料中宗教改革的内容,再结合宗教改革时代背景、目的等方面去思考,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8.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

10、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这就是著名的“脱亚入欧”论。其中“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是指A. 蔑视亚洲邻国B. 遏制亚洲邻国C. 侵略亚洲邻国D. 渗透亚洲邻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说明日本的战略是侵略亚洲邻国,故C项正确;其他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影响9.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

11、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A. 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 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C. 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D. 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规定与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无关,故A项描述错误。据材料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B项错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是造成德国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并未造成整个欧洲的分立割据,故C错误。据材料“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推动了宗教改革,也

12、使得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10.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表中不能得出观点是A. 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B. 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C. 俄国逐步实行了现代化D. 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答案】C【解析】表格体现出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的特点,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推进了工业化发展,A、B和D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C错误,符合题意。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A、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

13、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B、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11.1871年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和期望;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国家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方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材料显示该使团出访的

14、目的有收回主权,实现国家独立自主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学习西方制度,实现富国强兵A. B. C. D. 【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了解到日本派出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有: 收回主权, 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争取西方列强对新政权的支持; 学习西方制度, 实现富国强兵, 故选 C 项。 “学习西方技术,殖兴民族产业” 不是 1871 年使团的任务,排除。12.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A. 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B. 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C.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图表信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是1861年,图中飙升的年代从1831年开始,故A项错误;图片显示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的农民运动不断增加,故B项正确;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不符合图片信息,故C项错误;图片显示改革之前,故D错误。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原因13.1861年,俄国开始改革,美国爆发内战。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历史事件的相似任务是A. 解决资金不足问题B. 解决自由劳动力问题C. 实现国内市场统一D. 力争废除关税壁垒【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和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但都面临劳动力不足问题,俄国农奴制和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都束缚了自由劳动力,B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与美国不符,排除A。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实现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