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1992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32题共48分)1. 道光十三年(1833年),英王任命律劳卑为贸易监督,代表英国政府综理各商对华贸易。律劳卑于道光十四年农历六月抵澳门,乘军舰直抵黄埔内港,又改乘商船不经通报和允许直抵广州。这一行为表明A. 中英已经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B. 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侵入中国海域C. 英国强迫中国市场对英国开放 D. 英国获得了在华自由航行的权力2. 资政新篇中提出:“火船、火车、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饰)之文,永古可行

2、者也”。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A.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B. 认为自然是不可战胜的C. 认为中国科技优于外国科技 D. 不主张学习科学技术3. 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A. 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B. 着力创办民用工业C. 大力引进外国资本 D. 宣传倡导使用国货4. 在晚清学习西方的思潮中,王韬认为:“诚使孔子生于今日,其于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亦必有所取焉。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世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以上言论所反映的主张是A. 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技术 B. 以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C.

3、 以西学取代传统儒家思想 D. 以传统文化为主西方技术为辅5. 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等。这些著述A. 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 B. 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C. 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D. 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6.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说明马关条约A. 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 B. 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企图C. 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D. 实

4、现了中、朝、日地位平等7. 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康有为呼吁开国会,行宪法,促进工业发展,实现军队现代化; 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时,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 而惟渐擢小臣”。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采纳了A. B. C. D. 8.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时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这反映出该书A. 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伦理纲常 B. 融合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C. 抨击君主专制符合现实政治需要 D. 顺应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潮流9. 秦绶章于1896年上奏光绪帝,建议书院的史学要附以时务,掌故之学要附以洋务、条约和税务,舆地之学要附以测量和图绘,算学要附以

5、格致和制造,译学要附以外国语言文字。该奏议被朝廷采纳,颁行各省。这反映出当时A. 政府废除了传统经学课程 B. 传统学科被赋予新教学内容C. 清末新政从教育改革入手 D. 宣传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10. 1904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将资本银分为4万股,由户部认购2万股,其余2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 新政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B. 中国金融机构逐渐向近代转型C. 中国民族企业首次采用股份制 D. 西方列强垄断户部银行管理权11.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

6、、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A. 清末新政的失败 B. 国内矛盾的激化C. 黄花岗起义爆发 D. 革命党人的妥协12. 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登载以下漫画,据此可知A. 晚清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分化严重B. 近代社会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C. 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D. 漫画是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方式13. 孙中山在阐释其三民主义的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

7、.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 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 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D. 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14. 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A. 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 B. 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C. 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 D. 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15.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量: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东33家,湖北19家,甘

8、肃、广西各1家。材料表明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 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 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A. B. C. D. 16. 下图是一张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书,它颁发于A. 1924年B. 1925年C. 1926年D. 1927年17. 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下图中的18.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革命观”,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C.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19.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9、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 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 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 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 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20.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 推动根据地

10、农业发展2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 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22.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A. 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 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 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 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23. 据陈云

11、手稿记载,某次会议作出了四项决定:(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指定洛甫同志(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3)常委中再实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据此判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 B. 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24. 下述宣言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常,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

12、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格,并待命出动。A. 反映了八七会议后党的政策的转变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C.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D. 表明了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25.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 民族主义者 B

13、. 专制主义者C. 自由主义者 D. 布尔什维克主义者26.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A. 粉碎日军三个月的计划B. 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C. 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D. 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7. 1941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该规定推动了国共两党军事合作 有利于协商民主的发展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促成战略决战取得胜利A. B. C. D. 28. 关于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革命根据地成为坚强的红

14、色堡垒中共军队在敌后拓展并获得了巨大空间中共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A. B. C. D. 29. 为下表加一个相符的主题,方框内应该填写A. 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 B. 中国在抗战中参加各国际组织的活动C. 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D. 中国赢得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30.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把分散的力量逐渐统一起来,为着实现民族团结,建立联合政府,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斗争。”这一论述A.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 指出了未来国家建设的正确方向C. 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 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1.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