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总结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01986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形监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变形监测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形监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监测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变形的概念:指变形体(根据变形监测区域大小,可将变形监测对象分为三大类: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工程与局部性的,本文统称其为变形体)在各种致变因素的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的变化。变形观测的概念:指为了解变形量大小,通过定期测量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化量,从历次观测结果比较了解变形随时间与空间的发展情况。这个过程即是变形观测。产生变形原因:1.自然原因:地震、板块运动、日照、风震 2.人为的原因:(1)地下水的过量抽采(2)地下矿物的开采(3)建筑物的荷载(4)其它因素变形的危害与控制:变形的危害:1)地面建(构)筑物裂缝、倒塌;2) 交通、通讯设施损害管线损害;3)港口

2、设施失效4)桥墩下沉,净空减小,水上交通受阻5)滨海城市海水侵蚀 6)诱发地震 控制:(1)控制地下水开采;(2)进行地下水回灌,保持地下水位;(3)加固建筑物进行等。变形观测的目的:确保工程安全运营进行变形分析,建立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裂缝观测、倾斜观测、挠度监测、滑坡监测等变形观测的意义:实用上: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基础的稳定性,及时掌握变形情况,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科研上:更好地理解变形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观测的主要技术方法:1.常规测量方

3、法2.GPS的应用3.摄影测量方法4.特殊测量手段法5.综合各种技术方法。变形观测的特点:1.精度要求高2.重复观测3.数据处理要求高4.多学科的配合5.责任重大变形的分类:一般情况,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根据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变形体自身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刚体位移包含整体平移、整体转动、

4、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变形观测的精度与观测周期:制定变形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允许变形的大小、仪器和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一般而言,实用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科研目的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201/100变形观测的周期:观测周期的概念:相邻两次变形观测的间隔时间观测周期的确定基本原则:根据建(构)筑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过程等因素综合考虑。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建筑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并综合考虑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变形特征、观测精度要求及外界因素影响情况。 监测测精度及监测周期的合理

5、确定监测精度与监测周期和位移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当位移速度一定时, 监测周期越短对监测精度的要求越高;当复测周期一定时, 位移速度越快对监测精度的要求越低;当位移速度很小时, 要求有很高的监测精度和较长的复测周期;随着位移速度的增大, 可以相应地缩短复测周期和降低监测精度。 一般可将其变形过程分为缓慢变形、变形发展、变形加剧和急剧变形4 个阶段。 变形观测基本原则: 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一个周期的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和设备

6、。对于特级和一级变形观测,还宜固定观测人员、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当观测量受温度、气压、湿度等环境影响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 变形监测方法的选:目前常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有:常规大地测量方法、特殊测量手段(包括各种准直测量、倾斜仪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系统及应变计测量等)、摄影测量方法(包括近景摄影和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测量机器人(TCA)、3D扫描等。各种不同的监测方法有其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性,详见表2-4(P30) 沉降测量的监测点布设位置一般有如下要求:(1)砖墙承重的建筑物,沿外墙每隔812m的柱基上,如外墙的转角处,纵横

7、墙的交接处;若建筑物的宽度大于15m时,内墙也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2)框架结构的建筑物的每个柱基或部分柱基上。(3)基础为箱形或筏形的高大建筑物的纵墙轴线和基础(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以及筏形基础的中央。(4)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的两侧。(5)建筑物沉降缝、建筑物裂缝的两侧。(6)基础埋深相差悬殊、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邻接处、结构不同的分界处的两侧。(7)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及其它类似构筑物基础的对称轴线上,不少于4个。14. 1、平面控制网 根据不同的变形监测对象,布置不同的控制网。如:对于大型变形建筑物、滑坡等,宜布设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边角网等;对于分散、单独的

8、小型建筑物,宜采用监测基线或单点。变形网常由三种点、两种等级的网组成: 1)基准点:通常埋设在比较稳固的基岩上或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2)工作基点:是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点之间的联系点。工作点与基准点构成变形监测的首级网,用来测量工作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变形量,由于这种变形量较小,所以要求监测精度高,复测间隔时间长。3)变形监测点:即变形点或监测点,它们埋在变形体(如建筑物、边坡等)上和变形体构成一个整体,一起移动。变形监测点与工作点组成次级网,次级网用来测量监测点相对于工作点的变形量。 15.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原则:1)变形监测网应为独立控制网。一般认为起始数据误差相对于本级网

9、的测量误差来说是比较小的,但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变形监测控制网来说,对含有起始数据误差的变形监测网,即使监测精度再高、采取的平差方法再严密,也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的,因此变形监测网应是独立控制网。 2)变形监测控制点的埋设,应以现有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进行。埋设的位置最好能选在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尤其是基准点一定要这样做。对于变形监测的工作点,也应设法予以检测,监视其位置的变动。3)布网图形应与变形体的形状相适应。同时,要考虑哪些点位在特定方向上的精度要求要高一些,应有所侧重。 2、沉降监测网一般是采用多结点闭合水准网,并重复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具体做法是:在建筑物的外围布

10、设一条闭合水准环行路线;再由水准环中的固定点测定各测点的标高,这样每隔一定周期进行一次精密水准测量,将测量的外业成果用严密平差的方法,求出各水准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最或是值。某一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即为首次监测求得的高程与该次复测后求得的高程之差。由此可见,用这种方法求得的沉降量中,除该点本身的沉降量外,尚受到两次测量误差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沉降监测精度的同时,还要研究有关水准测量中的问题。 1.垂直位移监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2.精密水准测量精度高,方法简便,是垂直位移监测最常用的方法。3.垂直位移监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三种。水准基点是垂直位移监测的

11、基准点,一般34个点构成一组,形成近似正三角形或正方形,为保证其坚固与稳定,应选埋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上或深埋于原状土上,也可以选埋在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4.精密水准测量因受观测环境影响小,观测精度高,仍然是沉降监测的主要方法;如果水准路线线况差,水准测量实施将很困难。高精度全站仪的发展,使得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进行沉降监测,将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水平监测的方法:交会法观测精密导线测量视准线测量(活动觇牌法和小角度观测法)引张线测量垂线测量激光准直测量大地测量法主要包括:三角网测量法、精密导线测量法、交会法等。该方法

12、通常需人工观测,劳动强度高,速度慢,特别是交会法受图形强度、观测条件等影响明显,精度不高,但该方法较为灵活方便。基准线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直线形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其类型主要包括: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等。专用测量法即采用专门的仪器和方法测量两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如:多点位移计、光纤等。GPS测量法利用GPS自动化、全天候观测的特点,在工程的外部布设监测点,可实现高精度、全自动的水平位移监测,该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水利、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3.交会法是利用2个或3个已知坐标的工作基点,测定位移标点的坐标变化,从而确定其变形情况的一种测量方法。该方法具有观测方便、测量费用低、不需要

13、特殊仪器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人难以到达的变形体的监测工作,如:滑坡体、悬崖、坝坡、塔顶、烟囱等。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较低,高精度的变形监测一般不采用此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测角交会、测边交会和后方交会三种方法。4.视准线法是基准线法测量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经纬仪或视准仪的视准轴构成基准线,通过该基准线的铅垂面作为基准面,并以此铅垂面为标准,测定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法。为保证基准线的稳定,必须在视准线的两端设置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视准线法所用设备普通,操作简便,费用少,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观测方法。该方法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照准精度、大气折光等,操作不当时,误

14、差不容易控制,精度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5.小角度观测:若在待测点i上观测,则:引张线的定义:引张线,就是在两个工作基点间拉紧一根不锈钢丝而建立的一条基准线。以此基准线对设置在建筑上的变形监测点进行偏离量的监测,从而可求得各测点水平位移。7.在直线形建筑物中用引张线方法测量水平位移,因其设备简单,测量方便,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坝安全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采用引张线自动观测设备后,可克服观测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发挥引张线在安全监测中的作用。早期安装在大坝上的引张线仪,由人工测读水平位移。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国内已有光电跟踪式引张线仪、电容感应

15、式引张线仪、CCD式引张线仪,以及电磁感应式引张线仪等。8.垂线有两种形式:正垂线和倒垂线。正垂线一般用于建筑物各高程面处的水平位移监测、挠度观测和倾斜测量等。倒垂线大多用于岩层错动监测、挠度监测,或用作水平位移的基准点。9.垂线特性:高精度和高分辨率长期可靠性高稳定性精度优于大地测量有计划地监测,没有频繁的昂贵测试容易安装可以装备成遥测和采用遥测坐标仪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倾斜观测挠度观测裂缝观测日照变形监测风振变形监测倾斜观测分为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法: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前方交会法、垂准线法。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过小的超高建筑物,如电视塔、烟囱、高桥墩、高层楼房等。间接法:测定基础的相对沉陷量(水准测量)、倾斜仪该方法多用于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并便于水准观测3.倾斜观测主要有:经纬仪投影法、测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激光垂直法、水准测量、流体静力水准测量。4.挠度定义:挠度是指建(构)筑物或其构件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弯曲值。5.建筑物的挠度观测包括建筑物基础、建筑物主体及独立构筑物(如独立土墙、柱)的挠度观测。对于高层建筑物,当较小的面积上有很大的集中荷载时,可能导致基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