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019683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生的眼睛课堂实录精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课题? 生:永生的眼睛 师:好,全班一起大声地读 生:永生的眼睛 师:眼睛真的能永生吗?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呢?同学们,请打开课文,快速地、自由地读一读有个要求: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通句子不要忘记拿支笔哟!(生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让我们看一看大屏幕,谁来大声地读一读上面的词语如果她读正确了我们就跟着一起读?提示一下,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特别容易读错 琳达 温迪 酷爱 屡屡获奖签署 给予 角膜 热泪盈眶 师:好,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生齐读生字词)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给j”,它另外一个读音读什么? 生

2、:给(gi) 师:不错,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里面琳达和温迪是什么关系? 生:母女 师:再来看,“签署”的“署”让我想起了一个形近字朋友,是哪一个? 生:“暑假”的“暑” 师:是的,这上面是一个“日”字,下面是一个“者”字(板书:“暑”)这里还有一个字,笔顺容易错,就是“热泪盈眶”的“盈”,拿出笔和老师一起写上面先写“横折折折勾”,然后写一撇,再写中间的横撇、点,最后写下面的一个“皿”字 师:好,我们全班同学生字掌握不错,让我们再接再厉,看(屏显) 第一次: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虽然我反对,但是( )坚持捐献了她的眼角膜 第二次:父亲与世长辞,( )遵从他的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第三次:( )在

3、交通事故中丧生,我再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师:想一想,括号里面填什么呢?谁来试一试? 生:我觉得第一题应该填“父亲”母亲被疾病夺去生命,虽然我反对,但是(父亲)坚持捐献了她的眼角膜 师:恭喜你答对了好,第二题 生:父亲与世长辞,(琳达)遵从他的遗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师:其实,当时捐献眼角膜的除了琳达之外,温迪还在,所以叫“我们”好,第三题,谁再来? 生:(温迪)在交通事故中丧生,我再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师:嗯,很不错是啊,温迪不在了现在,我想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挑战一下?想一想,这三件事都和什么有关系? 生:这篇文章的大意是:我们一家三个人,都为他人捐

4、献了眼角膜 师:真好,请坐我们一家三口人,有父亲、母亲,还有温迪,他们都捐献了眼角膜,让盲人重见光明,也就是说,他们让自己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让我们再次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其实呀,我们刚才概括课文大意,是抓住了关键词捐献眼角膜,这是一种很好的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同学们记住了吗? 【教学片段二】 师:今天,咱们就走近父亲,去看一看父亲在捐献角膜当中有什么样的表现我们来看课文第13自然段(屏幕显示自读要求:快速默读第13自然段,把描写父亲的语句画下来)(生默读,圈画) 师:很多同学们都画完了在捐献母亲眼角膜的事情上,父亲是什么态度呢?如果让你从画的句子当中找一个词来说一说父亲的态度,

5、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生:我会选择第3自然段的“自豪” 生:我会选择第2自然段的“平静”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警官来访,问能否把母亲的眼角膜捐给他人,父亲只简简单单地回答了两个字,而且他对警官说话时,语气也是非常平静的 师:语气非常平静,他的心情也很平静我们一起来看看父亲回答的那句话:“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躯体能帮助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有一些意义”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一种平静和从容,谁还愿意再读一读?(生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一份耐心,耐心地跟女儿做解释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带着自己的体会(生齐读) 师:这就是

6、父亲在捐献母亲眼角膜时所表现出的平静,但是,过了几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这个时候,父亲又对我说了些什么呢?我们继续交流 生:父亲对我们说的话在第3自然段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它们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是多么美妙! 想想看,他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也像温迪一样健康,将会多么高兴 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又有了作用,你们将是多么自豪! 师:来看这三句话(大屏幕出示)想一想,我们该怎么读?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体会一下,这三句话是父亲对女儿说的,该怎么读呢?(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三位同学 生:如果一个盲童多么美妙! 师:“多么美妙”我们应该读出美妙对不对?我们一起来读读(生

7、齐读) 生:想想看该是多么高兴 师:为什么这样读?(生齐读) 生:因为我想父亲对女儿说这话时,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女儿非常健康、幸福 师:好,你带着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读出这份自豪好,读第三句 生:当你们得知多么自豪!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当时这位父亲应该感到自豪 师:对,来把这种自豪读出来全班一起读(生齐读) 师:好,我们再回到原文,看看父亲说这三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父亲,作为一个病人,他其实最需要什么? 生:我觉得作为一个病人,应该想一些快乐的事,或者是期盼他的病能早日康复 师:是啊,作为一个病人,需要的是及早地恢复健康,可是,我们的父亲,此刻想的却

8、是盲童重见光明,想的是“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也像温迪一样健康”,却唯独没有想自己所以,当我们再看到这三句话的时候,老师觉得,这三句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它是一首诗(老师读)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它们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是多么美妙想想看他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也像温迪一样健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又有了作用你们将是多么自豪!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心灵世界吧!来一起读 (生深情地齐读诗句) 【教学片段三】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逝世以后,“我”琳达,按照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角膜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留下的仅仅是一副眼角膜吗?他还留

9、下了什么? 生:他还留下了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光辉精神,一直留在“我”和“我女儿”的心中 生:乐于为别人奉献自己的一切 生:我觉得他此时已经不仅仅是乐于助人了,他奉献了自己全部能够奉献的东西,他留给了人们一笔宝贵的遗嘱,让那些盲童和身体上有残缺的孩子都能够重见光明,健健康康地生活着 师:说得多好!这告诉我们父亲是一个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的人所以我们再回头看课题,现在,你觉得题目中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 生:永生的不仅仅是眼睛,还有父亲乐于奉献一切的宝贵精神财富 师:谢谢,你是父亲的知音 生:我觉得此时此刻,这位父亲真正得到了永生,他的精神已经被他的女儿和孙女所吸收,而他身上的各个部分都在别人的身上得到

10、了永生 师:这种被吸收的永生的精神,我们叫代代传承我们来看看父亲捐献了眼角膜,母亲捐献了眼角膜,孙女温迪也捐献了眼角膜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留下了什么呀? 生:留下了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师:是啊,所以,他们三人把这种关心他人的精神、爱心留在了琳达和我们在座各位的心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第13自然段(生齐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温迪的内心世界 【点评】教学中,教者扣住“永生”两个字,先引导学生理解“谁的眼睛得到永生”“为什么眼睛可以得到永生”,教学的最后升华主题“你认为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

11、对课题的理解不断深入 【总评】肖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简约而高效的阅读课,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一、 内容取舍精当“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那第一课时教什么?肖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是一次国家级的素养大赛而别出心裁、哗众取宠整体感知、学习字词、概括大意、研读部分文本,板块的安排和常态语文课没有区别,但各板块内容的取舍科学、精当,显示出了教者解读教材的素养如字词教学,重点指导“给”的读法,“署”和“暑”的写法,“盈”的笔顺概括大意时则着眼于概括方法的运用和指导课文研读,紧扣最能体现父亲博爱精神的语言展开内容的选择既立足教材又关注生本,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 方法简易高效在

12、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者真正做到了“以读为本”,最明显的就是第13自然段的教学,没有繁琐的提问和内容分析,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最多的就是“谁来读读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读呢?”经过一次又一次目标明确的读,学生读出了真味,品出了真情而仅有的在关键处的两、三处提问,则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 主线贯穿全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入手进行阅读指导,往往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课题“永生的眼睛”成了课堂教学的“魂”它既是教者着力突破的难点,又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暗线课始,教者以“眼睛真的能永生吗?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呢?”设疑导入,激发初读兴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中,教者

13、紧扣父亲的语言感悟“永生”的内涵,不露痕迹;课尾以“父亲留下的仅仅是一副眼角膜吗?他还留下了什么?题目中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课题的把握和运用,使整个教学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聚” 、诗歌引入,铺垫情感1、出示诗歌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教师配乐朗诵)师:有一首诗深深地打动了我,今天老师把它朗诵出来,希望也能打动你们每一个人。2、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记下的内心真实的感受。那么是谁为他捐赠了眼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出示:永

14、生的眼睛二、初读课文,铺垫情感1、自由读师: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翻开课本去读吧,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并理解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出示学习目标一)2、反馈字词掌握情况。3、出示学习目标二:(1)想一想,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2)用_线划出令自己深受感动或启发的语句,在一旁批注自己的理解或感受。4、学生自学(1)评价读书习惯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会在难读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这个习惯真好。5、交流反馈师: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呢?师:是的,琳达一家前赴后继登上了捐赠器官的圣坛。师:那么其中谁最让你感动呢?他(她)的哪些话语拨动了你的心弦?请静静地默读课文,划出来。(1)父亲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指名读师:说说你的感受吧。点拨:父亲的这句话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师: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予他人,课文上叫作捐赠器官(板书)。师: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指名两个学生说)师:取下死人的器官,死人是没有感觉的,可是他活着的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