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01831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总论详解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学 2019 1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经络腧穴学说为核心 遵循辨证施治的规范 以针刺和艾灸等为手段 进行治病 防病并阐明其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 什么是针灸学 2019 2 上篇 经络腧穴 经络总论 腧穴总论 经络腧穴各论 中篇 刺灸法 毫针刺法 灸法 拔罐法 其它针法 下篇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作用 配穴处方方法 特定穴的应用及常见病的治疗 针灸学的基本内容 2019 3 针灸 是针刺疗法和艾灸疗法的合称 针刺疗法 是用金属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针具 依据穴位 施以适当的手法 激发经络之气 达到通经活络 祛邪扶正的治疗目的 称为针法 艾灸疗法 是以艾绒或配合其他药物制成的艾炷

2、或艾条 点燃后置于穴位上熏灼 通过温热刺激 以通经活络 回阳救逆 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称为灸法 两者在临床上个具特色 相互为用 统称针灸疗法 什么是针灸 2019 4 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 有广泛的适应症 可用于内 外 妇 儿 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 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 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 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 镇痛等作用 第三 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 医疗费用经济 第五 没有或极少副作用 基本安全可靠 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这些也都是它始终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原因 2019 5 一 晕针二 出血三 感染 针灸有什么副作用 2019 6 一 针

3、刺禁忌 1 部位禁忌 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 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 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 腧穴禁忌 孕妇禁针合谷 三阴交 缺盆以及腹部 腰骶部腧穴 小儿禁针囟会 女子禁针石门 3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4 大怒 大惊 过劳 过饥 过渴 房事 醉酒等禁针 针灸禁忌 2019 7 二 灸法禁忌 1 穴位禁灸 眼区 如丝竹空 攒竹 睛明 面部 头维 素髎 禾髎 颧髎 迎香 下关 血管浅表 人迎 2 病证禁灸 病在三阳不宜灸 阴虚内热者不宜灸 表证不宜灸 温热病不宜灸 湿热病不宜灸等 2019 8 一 呼吸系统疾病1 鼻窦炎2 鼻炎3 感冒4 扁桃腺炎5 急 慢性喉炎6 气管炎7 支气管哮喘 二 眼科

4、疾病8 急性结膜炎9 中心性视网膜炎10 近视眼11 白内障 三 口腔科疾病12 牙痛13 拔牙后疼痛14 牙龈炎 四 胃肠系统疾病15 食道 喷门失驰缓症16 呃逆17 胃下垂18 急 慢性胃炎19 胃酸增多症20 慢性十二指肠溃疡 疼痛缓解 21 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 急 慢性结肠炎23 急性 慢性 杆菌性痢疾24 便秘25 腹泻26 肠麻痹 五 神经 肌肉 骨骼疾病27 头痛28 偏头痛29 三叉神经痛30 面神经麻痹31 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 周围性神经疾患33 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 美尼尔氏综合征35 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 遗尿37 肋间神经痛38 颈臂综合征39 肩凝症

5、40 网球肘41 坐骨神经痛42 腰痛43 关节炎 2019 9 第一节经络的概述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三节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一章经络总论 2019 10 第一节经络的概述 1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能沟通内外 贯穿上下 把人体的脏腑 肢体 五官九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借以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调节体内各部组织的一种特殊联络系统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 有路径的含义 经脉贯通上下 沟通内外 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 络 较经脉细小 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其部位分布较浅 经脉 是附着于筋膜组织 借助神经 血管 淋巴管调整人体功能的带状结构 络脉 是小血管 借助神经

6、血管 淋巴管调整人体功能的网状结构 筋膜组织和小血管是经络的组织结构神经 血管 淋巴管是经络的作用途径调整人体功能是经络的效应表现 2019 11 第一节经络的概述 2 经络的区别经脉和络脉合为一体分布于全身 它们之间既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又有明显区别 其特点为 1 经深络浅 经脉 伏行于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 络脉 浮而常见 经脉在深层 络脉在浅表 2 经直络横 脉之直行者为经 支而横者为络 经脉多直行 有规律地越过关节 联系脏腑 组织 器官 络脉无规律地呈网状分布于机体各个部位 3 经粗络细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较为粗大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分支 结构细小 4 经少络多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等

7、有固定的数目 络脉除十五络脉外 没有固定数目 数不胜数 总之 经的特点 深 直 粗 少 络的特点 浅 横 细 多 2019 12 第二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浮络 2019 13 1 十二经脉的名称每一条经脉的名称 分为三个部分即 手或足 阴或阳 脏或腑 其命名原则 以膈来分经脉所属手足 以阴阳来分经脉所属脏腑 位于膈以上胸腔之脏 所属经脉为手阴经 表里之腑为手阳经 位于膈以上腹腔之脏 所属经脉为足阴经 表里之腑为足阳经 如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 2019 14 2 十二经脉的分类 十二经脉

8、2019 15 头面部分布规律阳明经 面部 额部太阳经 额 头项 头后部少阳经 头侧部 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太阳 十二经脉 3 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规律 四肢分布规律 躯干分布规律胸腹部 手三阴经足三阴经足阳明胃经胸胁部 足少阳足厥阴足太阴腰背部 足太阳肩背部 手三阳 2019 16 4 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属脏络腑属手太阴肺经 肺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 心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 脾胃 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 肝胆 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 肾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十二经脉 2019 17 5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 循行走向手之三阴

9、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胸 交接规律表里手经接于手表里足经接于足阳经接于头面阴经接于胸腹 十二经脉 手阴 胸内手 手阳 手外头 足阳 头外足 足阴 足内胸 2019 18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流注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 肺大胃脾心小肠 胱肾包焦胆肝 乡 2019 19 1 奇经八脉的名称奇经八脉是任 督 冲 带 阴跷 阳跷 阴维 阳维等脉的总称 奇者 异也 异于常者谓之奇 正如 圣济总录 所说 脉有奇常 十二经者 常脉也 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 故谓之

10、奇也 奇经是与正经相对而言 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具有特殊意义的八条经脉 其命名方式与十二正经有所不同 十二正经是结合手足 阴阳 脏腑命名的 而奇经八脉则是以各自的循行部位和功能作用命名的 奇经八脉 2019 20 奇经八脉的特点 1 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 2 经脉间无阴阳表里关系 3 与奇恒之腑 脑 脉 骨 髓 胆 女子胞 有关系 4 上肢无奇经分布 5 除任 督两脉 其余六脉无其专属腧穴 奇经八脉 2019 21 3 奇经八脉的作用 1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将部位相近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 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 协调阴阳的作用 2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贯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

11、2019 22 1 十五络脉的名称十二经脉和任 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 加上脾之大络 总计15条 称为十五络脉 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名 如 手太阴肺经 列缺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手少阴心经 通里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足太阴脾经 公孙足阳明胃经 丰隆足厥阴肝经 蠡沟足少阳胆经 光明足少阴肾经 大钟足太阳膀胱经 飞扬督脉 长强任脉 鸠尾脾之大络 大包 十五络脉 2019 23 2 十五络脉的特点 1 十二经脉的络脉从络穴分出 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2 任脉的络脉从鸠尾穴分出 散布于腹部 3 督脉的络脉从长强穴分出 散布于头 左右别走足太阳经 4 脾之大络从大包穴分出 散布于胸胁 十五络脉 2019 2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 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 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 3 十五络脉的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的联系 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任脉络 督脉络 脾之大络 分别沟通了腹 背和全身经气 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十五络脉 2019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