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01289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经典的权威性_詹福瑞(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讨论经典的属性 尤其是其跨地域 跨族群以及代代相传的属性 不能不涉及经典是否具 有权威性的问题 国内几部有影响的词典在解释经典时 都把经典定义为权威性的著作 辞 海 解释 经典 最重要的 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 汉语大辞典 经典 词条 具有权威 性的著作 现代汉语词典 关于 经典 的词条说 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如何看 待经典的权威性是研究经典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按照现代诠释学的理解 权威虽然不是衡量经典的唯一标准 却是经典之所以传世 并且 受到历代读者重视的原因之一 所以研究经典 就不能不承认相当一部分经典具有权威性 不 能不探讨经典的权威性问题 究竟什么是权威 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认

2、为 权威主要关系到权力与服从 恩格斯 关于权威有过一段论述经常被引用 一个哪怕只由两个人组成的社会 如果每个人都不放弃 一些自治权 又怎么可能存在 他还说过 这里所说的权威 是指把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 们 另一方面 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 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 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 另 詹福瑞 内容提要权威虽然不是衡量经典的唯一标准 却是经典受到历代读者重视的原因之一 经典的权威性并非完 全决定于经典是否承载某种真理 在传世的经典中 有些作品承载真理或具有真理性的内容 但真理性并不是衡量经 典是否具有权威性的唯一标准 经典之所以传世 正在于内涵的无限丰富性 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认识世界的价 值 从

3、读者接受的视角来审视经典 其权威性来自读者在阅读时对合于自己价值观的前见的承认和认可 如果一部经 典在历代读者的不断阅读和评价中都得到承认和认可 就因此而具有权威性 论经典的权威性 39 文艺研究 2015 年第 3 期 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 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 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 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 恩格斯的这几段话 讲了两个问题 权威对于社会组织的必要 性 权威的两方面属性 一种权力的确立和另一种权力的放弃 即服从 一般认为 权威是指社 会对于权力的服从 应该就是从恩格斯的这一观点而来 美国学者杜威在 人的问题 一书的 权威与社会改变的对抗 一章中 亦讨论过权威与自

4、由的问题 杜威认为 权威代表社会组 织的稳定性 个人借此而获得方向与支持 而个人自由即代表有意识地促使产生变化的各种 力量 而杜威所说的 社会组织 即此章开篇所说的 教会和国家的一些主要的制度 以及 科学和艺术 经济生活和内政生活的标准与理想方面 由此可见 杜威所说的权威 就是政 治制度和其意识形态所体现出来的权力 当然 杜威为了解决这种权威与自由的对抗 寻找到 自由与权威统一的可用模型 他又提出了 科学的权威 这一概念 科学的权威 是一种集体 的权威 它的核心内涵是 在科学方法的成长与应用之中所表现出来的集体理智 是从比 较有合作组织的集体活动中产生出来的 并以它为根据 这样 权威就由权力演

5、变为一种集 体的理智 或曰 合作理智 它是人们的一种 共识 和 信仰的统一 由此权威也由对外在权 力的服从变成了对内在共识的自觉遵守 杜威的这一理论 应该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把权威理 解为集体的共同理智和共识 对于解释精神产品的权威性 是比较适用的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 斯 韦伯关于权威的论述 亦强调权威之于社会组织的重要性 他认为任何组织的形成 管治 和支配都应建构于某种特定的权利之上 权威能够带来秩序 消除混乱 就这一点而言 韦伯 对权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与恩格斯的认识比较近似 不过韦伯在必要性之上 又讨论了 权威的合法化依据 诚如R 马丁所言 权威概念中 根本的要素是 合法性 l e g i

6、 t i m a c y 无 论权威如何定义 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以某种方式将它同合法联系在一起 权威据说是预期和 博得服从的权利 A 福克斯 因此帕森斯将权威界说为一种 包括在社会系统中控制他人行 为的合法化了的权利 和或义务 在内的优越性 帕森斯 合法化不必延伸到整体关系 但必 须延伸到它的某些方面 无论这些是否已被明确指定 记住这一点是重要的 輥輯訛韦伯把权威的 形式分为三种 依赖于传统或习俗的传统权威 领导者以其使命和愿景形成其权力基础的魅 力权威 以理性和法律规定为基础的理性法定权威 韦伯对于权威的论述 主要确立了权威的 三种合法化依据 法理依据 传统依据和感召力依据 即权威依据法理 传

7、统和感召力而合法 化 而这三种合法化依据 明确了一方对于权力的放弃和对另一方权力的服从 乃是建立在自 愿或契约基础之上的 因此 权威不仅有被迫的权力服从 也有非被迫的传统习俗服从 魅力 服从和理性服从 而经典的权威即与此有关 在关于权威的理论中 伽达默尔从诠释学角度对权威本质的论述 对于本文讨论经典的 权威性问题 有着直接的启示意义 启蒙运动的普遍倾向就是不承认任何权威 并把一切传统 都放到理性的审判台前来审视 依赖于理性而赋予其可信性 因此而排斥前见 但是在 真理 与方法 一书中 伽达默尔却对启蒙运动出于批判目的而提出的前见学说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如果我们想正确地对待人类的有限的历史的存在方式

8、 那么我们就必须为前见概念根本恢 复名誉 并承认有合理的前见存在 輥輰訛因为在伽达默尔看来 启蒙运动对前见的批判本身就是 一种前见 所以他提出要为权威和传统正名 根据启蒙运动赋予理性和自由概念的意义 权威 概念是可以被视为与理性和自由概念相对立的盲从的 但是伽达默尔认为这不是权威的本 质 他试图纠正权威就是服从及反理性的认识 并把权威从社会组织扩展到精神产品 引进启 蒙运动所批评的前见 提出了判断优先性和承认 认可的观点 权威性并不是一种要求盲目 听从 禁止思考的权力优势 权威性真正的本质毋宁在于 它不是一种非理性的优势 甚至我 40 们可以说 它可以是一种理性本身的要求 它乃是另外一种优势

9、以克服自己判断的观点作为 前提 听从权威性就意味着领会到 他者 以及从传承物和历史中发出的其他声音 可 能比自己看得更好 輥輱訛 的确 权威首先是人才有权威 但是 人的权威最终不是基于某种服从 或抛弃理性的行动 而是基于某种承认和认可的行动 即承认和认可他人在判断和见解方 面超出自己 因而他的判断领先 即他的判断对我们自己的判断具有优先性 与此相关联的 是 权威不是现成被给予的 而是要我们去争取和必须去争取的 如果我们想要求权威的话 权威依赖于承认 因而依赖于一种理性本身的行动 理性知觉到它自己的局限性 因而承认他 人具有更好的见解 权威的这种正确被理解的意义与盲目的服从命令毫无关联 而且权威

10、根 本就与服从毫无关系 而是与认可有关系 輥輲訛 伽达默尔关于权威的定义 重新确定了权威的合 法性 权威的合法性不是建立在权力的合法性之上 而是建立在判断的优先性之上 权威的本 质不是服从 而是承认和认可 而这种认可和承认 又是建立在理性判断之上的 依赖于理性 本身的行动 这种理论与杜威之说颇为接近 二 我们首先讨论经典的权威性是否来自经典所具有的真理性 在欧洲 最早的经典都与基督教神学著作有关 并且普遍认为 圣经 是真理的律法 輥輳訛 因此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启蒙主义因为权威与理性的对立而反对权威 后现代又出于反理性 明确否定权威 二者反对权威 其实质都在于一般认为权威代表的是真理 在启蒙主义

11、看来 真理亦需要经过理性的检验才能确立它的可信性 而人们恰恰认为权威代表了真理 在其面 前失去理性的判断 陷入盲目的服从甚至崇拜 而后现代则认为 启蒙运动因为强调理性唯 一 使启蒙理性变成了极权 它消灭了所有与其竞争的思维模式 使得它才享有宣称真理与 正确性之特权 輥輴訛 在此情况下 失去控制的理性为精英统治的权力和权威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因此社会理性转变成非理性 启蒙转变成欺骗 自由和进步模式转变成统治和倒退 由此可 见 如何对待真理成为是否肯定权威的关键 经典是否具有权威性 也与这种判断相关 以往关于经典权威性的认识 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是科学的基本判断之上 的 也就是认为经典所描述

12、的现实和揭示的规律 具有不可质疑的客观性和真理性 如果要 是科学的 就应该是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 輥輵訛因此经典具有权力的正确性 权威的合法性 在 一般人看来 经典既是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 也是寻求权力的最好领地 在这样的认识之下 强调经典的权威性 就是强调对于经典的服从 在中国古代 我们会常见这样的思维习惯和做 法 比如在中国古代 经书就是 恒久之至道 不刊之鸿教 輥輶訛 是圣人修身和治国之道的集中体 现 因此无论君臣 都奉经典为圭臬 既从经书中寻找治国之道 理世之方 也从经书中寻找君 臣互为制约的理据 经书既是皇帝寻求权力合法化的宝典 事实上亦成为士人约束皇帝的法 典 赵翼 廿二史劄记 汉时以

13、经义断事 即罗列了大量此类史实 汉初法制未备 每有大事 朝臣得援经以折衷是非 如张汤为廷尉 每决大狱 欲传古义 乃请博士弟子治 尚书 春秋 者补廷尉史 亭疑奏谳 汤传 倪宽为廷尉掾 以古义决疑狱 奏辄报可 宽传 张敞为京 兆尹 每朝廷大议 敞引古今 处便宜 公卿皆服 是也 敞传 今见于各传者 宣帝时有一男 子诣阙 自称卫太子 举朝莫敢言 京兆尹隽不疑至 即令缚之 或以为是非莫可知 不疑曰 昔蒯聩违命出奔 辄距而不纳 春秋 是之 卫太子得罪先帝 已为罪人矣 帝及霍光闻之 曰 公卿当用经术明大义者 不疑传 匈奴大乱 议者遂欲举兵灭之 萧望之曰 春秋 论经典的权威性 41 文艺研究 2015 年第

14、3 期 士匄侵齐 闻齐侯卒 引师还 君子善其不伐丧 今宜遣使吊问 则四夷闻之 咸服中国之仁 义 宣帝从之 呼韩邪单于遂内属 望之传 朱博 赵玄 傅晏等奏何武 傅喜虽已罢休 仍 宜革爵 彭宣劾奏博 玄 晏等欲禁锢大臣 以专国权 诏下公卿议 龚胜引叔孙侨如欲专国 谮季孙行父于晋 晋人执囚行父 春秋 重而书之 今傅晏等职为乱阶 宜治其罪 哀帝乃削晏 封户 坐玄罪 朱博传 哀帝宠董贤 以武库兵送其弟 毋将隆奏 春秋 之谊 家不藏甲 所以抑臣威也 孔子曰 奚取于三家之堂 臣请收还武库 隆传 贾捐之与杨兴迎合石显 上书荐显 为显所恶 下狱定谳 引 书 谗说殄行 王制 顺非而泽 请论如法 捐之遂弃 市 兴减

15、死一等 捐之传 輥輷訛援经义以断事 固然是因为汉代初年法制未建 但是却反映出 经典在汉代政治生活中的权威地位 而这种情况一直得到延续 如汉武帝初即位 令郡国举孝 廉 策贤良 董仲舒以贤良对策 凡三策 董仲舒皆引用 春秋 之说以为经典 所谓 春秋 大 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輦輮訛 阐发其天人合一思想 引导武帝的治国之道 大获成 功 直接推动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政策的出台 而在今天 也正是出于同样的观念 一些部门会以下发命令的形式 强制推行经典 也会 通过课程设置的形式来从制度上确立经典的合法性 因为在这些部门看来 推行经典就是推 行真理 至少是读者接近真理的重要途径 而读者则被这种理

16、论所误导 以为经典就是真理的 化身 放弃了个人理性判断的权利 陷入对经典的盲目崇拜和信任 这种情况在宗教经典和意 识形态属性的经典的接受与传播中 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宗教和某种意识形态的信徒那里 经 典带有不可怀疑的神圣性 唯有正统的宗教 或者更准确地说 由教义约束的教派 能 赋予文化价值的内容以绝对有效的道德律令的地位 輦輯訛 因此对于信徒们来说 经典的真理光 环解除了他们理性的武装 取代了他们知性的判断 使之陷于顶礼膜拜的狂热虔诚中 而这正 是源自对于经典权威的偏颇理解和宣传 事实上 经典的权威性并非完全决定于经典是否承载了某种真理 伽达默尔承认权威也 是一种真理源泉的可能性 但仅仅是可能性而已 并非是真理的唯一源泉 在传世的经典中 无可否认有些作品是承载了真理或具有真理性的内容 但是并非所有的经典都具有这样的认 识价值 所以不是所有的经典都具有真理性 而有无真理性也不能决定经典是否权威 即真理 性并不是衡量经典是否具有权威性的唯一标准 那些不带有真理性的经典 价值并不因此而 受损 因为经典之所以传世 正在于它内涵的无限丰富性 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认识世界 的价值 尤其是文学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