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

上传人:双*** 文档编号:133012081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案 (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要下雨了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腰、坡”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字音;会写“直、呀”等7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生字。难点:读好问句和感叹句。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全文共9个自然段,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内容课文还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可以图文对找着读故事,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一些奇妙的现象能了解天气变化。课文语言浅显,层次清晰,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3段对话的表达方式也基本相似,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语

2、言训练。在本文人物的对话中带有“呀、呢、吧”语气词的句子,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通过角色体验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在燕子和蚂蚁的对话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要素在本课以泡泡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从而更好地读懂课文。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读了这首儿歌

3、,你知道了什么?(要下雨了)要下雨了,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都忙碌起来了,想知道他们都在干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王国里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采用儿歌形式导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的生活常识,既有利于激发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二、课文学习(一)初读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做好标记。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对照自读情况,相互交流通过自学认识的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3教师指导识字组词,学生自学习情况。可采用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抽卡片读、对生字进行结构归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4、二)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再找找文中有哪些小动物,主要写的动物是谁。2这些小动物分别出现在课文的哪些段落?指名分段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一起合作连起来读一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带有“呀、呢、吧”语气词的句子。(三)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范字“直、呀、边、呢、吗、吧、加”,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字书写动画,教师提示书写要领,并在黑板上范写易错难写生字。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反馈点评。学生再书写,写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通过自读、教师点拨、检测等环节来进行识字教学。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

5、识,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共同获得新知。写字时,以教师范写、动画演示讲解、学生练写等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三、巩固练习1读一读,记一记。山坡阴沉沉潮湿有空连忙消息搬家雷声2照样子写一写,看谁写得多。_ _ _ _ _3把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每个字写2遍。直呀边呢吗吧加参考答案:1略。2略。3略。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读了课文的生字,通过动画演示,我们又学会了7个汉字的书写。朗读课文让我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动物的有些行为与下雨前天气有关。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五、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抄写生字。2学着电视中天气预报的样子,试试播报天气。板书设计要下雨了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

6、蚁第2课时教学目标1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3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难点: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全文共9个自然段,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内容课文还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可以图文对找着读故事,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一

7、些奇妙的现象能了解天气变化。课文语言浅显,层次清晰,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和蚂蚁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3段对话的表达方式也基本相似,适合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语言训练。在本文人物的对话中带有“呀、呢、吧”语气词的句子,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子,通过角色体验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在燕子和蚂蚁的对话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运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要素在本课以泡泡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从而更好地读懂课文。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

8、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复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12个课文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汉字朋友,你还记得它们吗?(出示课文)把生字放到课文里你还会不会读呢?设计意图利用典型练习题来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复习旧知,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的课文学习中。二、课文学习(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小白兔、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插图)从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小白兔的动作)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3你有没有遇过天阴沉沉的时候?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

9、解词语“阴沉沉”)(三)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1燕子低飞(1)当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的时候它看见了小燕子,下雨前的小燕子在干什么?为什么?(2)指导学生朗读小白兔和小燕子之间的对话。(3)学生总结燕子低飞的原因,教师补充资料袋信息。(4)体会小白兔的心理: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它相信吗?你从书上哪句话知道的?这句话该怎么读呢?2小鱼出水(1)小白兔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2)指导学生朗读小白兔和小鱼之间的对话。(3)联系上下文,体会“闷”的意思。(4)学生总结小鱼出水的原因。(5)体会小白兔的心理:小白兔听了小鱼的话,它相信吗?你从书上哪句话知道的?这句话该怎么读呢?3小组合作学习,按照上面的方法

10、学习蚂蚁搬东西的部分。(四)学习第八、九自然段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引读)2指导朗读第九自然段,理解“要下雨了”和“大雨真的下起来了”的区别。(五)想象续说:小白兔回到家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兔妈妈会说什么? (六)朗读提示:读好文中的问句与感叹句。(七)分角色朗读课文(八)拓展关于天气的征兆1师生交流下雨前的征兆。2朗读儿歌。 要 下 雨 了, 要 下 雨 了, 河 里 青 蛙 呱 呱。 要 下 雨 了, 要 下 雨 了, 岸 边 鸭 子 嘎 嘎 要 下 雨 了, 要 下 雨 了, 田 里 庄 稼 乐 啊。 要 下 雨 了, 要 下 雨 了, 咱 们 赶

11、紧 回 家。设计意图通过齐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及图文结合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学生“学文悟法”的基础上,加强“说”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拓展认识关于天气的征兆,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三、巩固练习1口头填空。(1)要下雨了,天( )。(2)要下雨了,燕子( )。(3)要下雨了,小鱼( )。(4)要下雨了,蚂蚁( )。2读句子,加标点。(1)是要下雨了吗( )(2)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轰隆隆( )天空响起一阵雷声( )参考答案:1示例:(1)阴沉沉的 (2) 低飞捉虫子 (3)游出水面透气 (4)搬东西2(1)? (2)! (3), 。四、课堂总结通过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下雨前会出现的三种现象:燕子低飞、小鱼出水、蚂蚁搬东西。除了这三种现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里还有许多与平时不一样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可以像小白兔那样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看到不明白的现象积极地问别人,还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你们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五、课后作业学做小小气象员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在天气变化时的特殊行为,观察后请大人一起帮忙做记录,再和同学交流交流。板书设计要下雨了 小白兔燕子低飞捉虫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