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3010376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山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65.020.20B 05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XXXXXXXXX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tato production with integrated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 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道峰、陈广侠、刘芳、杨煜、郭晓、杨晓慧、杨元军、马海艳。3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收获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71872009农业灌溉设备滴头和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GB 18133马铃薯种薯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2

3、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 18133和NY/T 262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播前准备4.1 地块选择选择地势高,土壤pH 4.87.5,质地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灌排良好,与玉米、小麦等谷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不存在除草剂药害的地块。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4.2 冬前深耕于上冻前深耕土壤30cm以上,深耕前撒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4m35m3。4.3 种薯选择选择鲁引1号双丰5号中薯3号中薯5号等品种的G2或G3代优质脱毒种薯。种薯应符合GB 18133的规定。4.4 种薯处理4.4.1 晒种播种前

4、30d种薯出库,晒种1d2d,并剔除病烂薯块。4.4.2 杀菌将22.4%氟唑菌苯胺悬浮剂10mL或2.5%咯菌腈悬浮剂100mL,兑水1L均匀地喷施在100kg种薯上,晾干药液后再切块。4.4.3 切块种薯切块大小30g左右,切块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每人两把刀轮流使用,当用一把刀切种时,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切一个马铃薯换一把刀,防止切种过程中传播病害。特别是切到病薯时,病薯淘汰,切刀立即消毒。4.4.4 拌种种薯切块后进行拌种,先将70%甲基硫菌灵100g+滑石粉3kg4kg充分拌匀,然后与100kg刚切好的薯块均匀混合。4.4.5 催芽薯块拌种后进行

5、催芽。在阳畦或日光温室内,地表整平,均匀平铺一层薯块,然后覆土2cm,然后再平铺一层薯块,依次类推,一般铺24层。土壤湿度保持在70%75%,温度1820为宜。一般芽长1cm左右,将薯块放在散射光下晾晒,变绿后再播种。4.5 整地施肥播种前结合整地,每667m2撒施氮磷钾复合肥(15-10-20)50kg、硫酸锌1.2kg、硼酸1kg,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有针对性的补充其他中微量元素肥料。5 播种5.1 播种时间春季栽培,一般10cm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5.2 播种方法宜采用一垄双行方式播种。开宽15cm左右、深7cm8cm的沟,沟距80cm,每667m2沟施三元复合肥(15-10-20)

6、50kg,与土混合,将薯块按“Z”字型播于沟底两侧。沟内行距15cm,株距36cm40cm,每667m2定植4200株4600株。土传病害较重的地块,可每667m2用25%嘧菌酯浮剂40mL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100mL,兑水50L左右,播后喷于沟内。5.3 覆土播后覆土12cm14cm(薯块到垄顶),土壤粘重地块适当浅覆土,土壤疏松地块适当深覆土。覆土后整平垄面。5.4 铺设滴灌设备在垄面中间铺设滴灌管,每段滴灌管长度不宜超过80m。滴灌设备应符合GB/T 171872009和NY/T 2624的规定。5.5 覆盖地膜可选择人工或机械覆盖白色或黑白双色地膜。6 田间管理6.1 膜上覆土出苗

7、前(幼苗离地面约2cm),在地膜表面覆盖一层2cm厚细土,马铃薯可自主出苗,宜采用机械覆土。6.2 水分管理通过水肥一体设备进行灌溉,全生育期灌水8次左右,每667m2总灌水量90m3左右。根据土壤质地,每次灌水土壤湿润深度应控制在15cm左右为宜。播后3d4d,第一次灌溉,灌水量8m3,保持土壤相对湿度50%左右,避免浇水过多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造成种薯腐烂。出苗后,第二次灌溉,灌水量8m3,保持土壤相对湿度50%60%。团棵期至封垄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10m3左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60%70%。以后每5d6d灌溉一次,每次灌水量12m3左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80%。收获前一周停止

8、浇水。6.3 追肥团棵期(植株45片叶),结合第三次灌溉,每667m2追施尿素5kg;封垄期,结合第四次灌溉,每667m2追施高钾型水溶性肥料5kg;10d后膨大期,结合第六次灌溉,每667m2追施高钾型水溶性肥料5kg。施肥时,先滴清水30min左右,然后加入肥料,最后再滴清水10min以上,以防滴孔堵塞。7 病虫害防控7.1 防控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结合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的绿色防控。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7.2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抗性品种,增施有机肥

9、,合理密植,科学肥水。7.3 物理防治采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诱杀害虫。7.4 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或释放天敌防治害虫。使用生防菌剂防治病害。7.5 化学防治7.5.1 晚疫病现蕾期,可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30mL/667m240 mL/667m2,喷雾预防。发病后,每667m2可用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50g75g,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5g45g,或10%氟噻唑吡乙酮油悬浮剂5mL10mL,兑水30L45L,喷雾防治。7.5.2 早疫病发病前,可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喷雾预防。发病后,可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g/667m240g/667m2,兑水30L45L,喷雾防治。7.5.3 蚜虫、烟粉虱可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667m26g/667m2,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5g/667m250g/667m2,兑水30L45L,喷雾防治。8 收获根据生长状况或市场需求及时收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收获,收获时应避免暴晒、擦伤、冻害等损伤,薄膜、滴灌带应同时收起。9 生产档案建立生产档案,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详细记录,生产档案要保存3年以上,以备查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