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010022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原则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病 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血液科 付星 2019 1 中华内科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 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EORTC IDG 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 MSG 标准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 IDSA 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 ECIL 等指南 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结合我国在恶性血液病IFD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诊断体系分层 确诊临床诊断拟诊未确定治疗方面按预防治疗 经验治疗 诊断驱动治疗 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分层和修订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 2019 2 侵袭性真菌病定义 侵袭性真

2、菌病 invasivefungaldiseaseIFD 系指真菌侵入人体 在组织 器官或血液中生长 繁殖 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2019 3 IFD学习内容 一 流行病学二 诊断标准三 IFD的治疗四 IFD的疗效评估 2019 4 一 IFD流行病学 一 流行病学特征 接受化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 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总发生率为2 1 其中MDS AML的IFD发生率最高 尤其在诱导化疗期间 在接受HSCT的患者中 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发生率为7 7 拟诊IFD发生率为19 0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 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 有研究

3、报道 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学的51例HSCT治疗者中 曲霉菌占36例 70 6 念珠菌占14例 27 5 毛霉菌仍相对少见 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血液恶性疾病患者接受化疗的总病死率仅为1 5 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患者接受化疗的病死率为11 7 2019 5 一 IFD流行病学 二 IFD危险因素和评估 1 导致IFD的常见因素 疾病因素 基础疾病MDS AML 疾病初发 复发或未缓解 治疗相关因素 接受aLLo HSCT 接受治疗出现ANC缺乏 ANC绝对计数 ANC 0 5 109 L 重度粒缺ANC 0 1 109 L 和长时间粒缺 粒缺时间持续 10d 应

4、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等 患者合并症 合并糖尿病 呼吸道基础疾病 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 环境因素 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 或HSCT 接受治疗的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 2019 6 一 IFD流行病学 2 血液恶性病化疗IFD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男性既往真菌感染病史未缓解疾病接受诱导或再诱导化疗 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后发生粒缺粒缺持续超过 化疗后出现低蛋白血症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2019 7 二 诊断标准 诊断分为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和未确定 个级别 一 确诊IFD 2019 8 二 诊断标准 二 临床诊断IFD 至少具有 项宿主因素 项临床标准 项微生物学标准详见下表

5、2019 9 注 试验为 葡聚糖试验 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2019 10 注 试验为 葡聚糖试验 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2019 11 注 试验为 葡聚糖试验 试验为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2019 12 二 诊断标准 三 拟诊IFD 至少具有 项宿主因素 项临床标准缺乏微生物学标准 四 未确定IFD 至少具有 项宿主因素临床证据及微生物结果不符合确诊 临床诊断及拟诊IFD标准 2019 13 三 IFD的治疗 分为 预防治疗 经验治疗 诊断驱动治疗 目标治疗 一 预防治疗1 初级预防 指具有IFD高危因素的患者 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前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IFD发生 依据IFD独立危险因素将恶性

6、血液病接受化疗的患者分为高危 IFD发生率15 中危 5 和低危 1 2 三组 中 高危患者从抗真菌预防治疗获益 而预防治疗未显著降低低危患者的IFD发生率 具有IFD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抗真菌预防治疗 如下 allo HSCT治疗患者急性白血病 包括MDS 初次诱导或挽救化疗患者预计粒缺持续大于10d的患者伴有严重粒缺接受抗胸腺球蛋白 ATG 治疗HSCT治疗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2019 14 三 IFD的治疗 初级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 粒缺化疗患者 泊沙康唑 200mgTID 氟康唑 200 400 伊曲康唑 200mgBID静脉序贯口服 伏立康唑 4mg KgBID静脉序贯口服 all

7、o HSCT治疗患者 泊沙康唑 200mg TID 米卡芬净 50mg 氟康唑 200 400mg 口服或静脉点滴 伊曲康唑 200mgBID静脉序贯口服 伏立康唑 4mg KgBID静脉序贯口服 卡泊芬净 50mg 2019 15 三 IFD的治疗 2 再次预防指对既往确诊或临床诊断IFD的患者 在IFD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再次接受化疗或HSCT治疗时 给予既往IFD治疗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以预防IFD再次发生 再次预防推荐的抗真菌药物首选既往抗真菌治疗有效药物 剂量与初级预防相同 多采用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脂质体或泊沙康唑等 2019 16 三 IFD的治疗 3 预防治疗的

8、疗程预防治疗的疗程主要取决于患者IFD高危因素的改善如AA或接受化疗患者应覆盖粒缺期 至ANC 0 5 109 L HSCT治疗患者一般至少覆盖移植后 个月 合并急性或慢性GVHD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则疗程应延长至GVHD临床症状控制 免疫抑制剂基本减停为止 2019 17 三 IFD的治疗 二 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1 经验治疗 以持续粒缺发热且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 7d无效作为启动治疗的主要标准 推荐用于IFD高危患者 对于低危患者 则推荐在具有临床影像学异常或血清GM G试验阳性等IFD诊断依据时进行治疗 即诊断驱动治疗 血液病患者IFD病原体曲霉菌多见 且念珠菌感染中非白念珠菌比例

9、渐增多 因此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药物一般选择覆盖曲霉菌的广谱抗真菌药物 2019 18 三 IFD的治疗 二 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1 经验治疗 目前可选择药物 伊曲康唑 200mgQ12h ivgtt2d 以后200mgQDivgtt 卡泊芬净 首日70mgivgtt 以后50mgQDivgtt 脂质体两性霉素 3mg Kg divgtt 两性霉素 0 5 5mg Kg divgtt 米卡芬净 100 150mg ivgtt 伏立康唑 第 天6mg KgQ12hivgtt以后4mg Kg Q12hivgtt 或200mgBID口服 对于接受覆盖曲霉菌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的患者 IFD经验治疗药

10、物选择仍不明确 一般推荐换用其他类型抗真菌药物 如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 或脂质体两性霉素 2019 19 三 IFD的治疗 2 诊断驱动治疗指患者在无临床感染症状或出现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粒缺发热合并IFD临床影像学标志 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IFD相关影像学改变 和微生物学标志 如GM G试验阳性 且尚未达到确诊或临床诊断IFD时给予的抗真菌治疗 优势在于避免单纯依据发热进行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过度应用 并且根据IFD相关敏感标志 尽早开展抗真菌治疗以保证疗效 2019 20 三 IFD的治疗 2 诊断驱动治疗与经验治疗比较 诊断驱动治疗尤其适用于IFD低危患者 如粒缺持续时间 7d 显

11、著降低临床抗真菌治疗使用率 且未明显增加临床诊断和确诊IFD发生率 对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诊断驱动治疗的药物选择原则可参考经验治疗 选择药物包括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两性霉素 及其脂质体 2019 21 三 IFD的治疗 3 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的疗程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疗程根据 证据而定 至少应用至体温降至正常 临床状况稳定 而诊断驱动治疗的疗程依据应包括 相关微生物学和 或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 肺部真菌感染 2019 22 三 IFD的治疗 三 目标治疗指患者达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标准时而进行的抗真菌治疗 由于感染病原菌较明确 可依据真菌种类 药物抗菌谱 患者具体情

12、况选择用药 口腔念珠菌感染 2019 23 念珠菌感染的目标治疗1 念珠菌血症 非粒缺患者 氟康唑 第 天800mgivgtt 以后400mgQDivgtt 卡泊芬净 第 天70mgivgtt 以后50mgQDivgtt 米卡芬净 100 150mg ivgtt 均为推荐治疗药物两性霉素 和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可作备选药物 病情严重或曾用唑类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的患者 首选棘白菌素类药物 粒缺伴念珠菌病的患者 棘白菌素类和脂质体两性霉素 可作为首选用药 若未曾用唑类抗真菌预防治疗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可作初始治疗药物 2019 24 念珠菌感染的目标治疗1 念珠菌血症 光滑念珠菌推荐首选棘白

13、菌素类药物 其次为脂质体两性霉素 近平滑念珠菌推荐首选氟康唑和脂质体两性霉素 克柔念珠菌可选择药物为棘白菌素类 脂质体两性霉素 伏立康唑 念珠菌血症患者应考虑拔除中心静脉置管 若保留静脉导管 推荐棘白菌素类和脂质体两性霉素 治疗 念珠菌血症患者抗真菌治疗应持续至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且确认血培养转阴性后2周以上 2019 25 三 IFD的治疗 2 播散性念珠菌病 对临床情况稳定 非粒缺患者 使用氟康唑400mg 静脉点滴或伊曲康唑静脉注射 伴粒缺的播散性念珠菌病 治疗无效或临床情况不稳定患者 推荐棘白菌素类 两性霉素 及其脂质体 伏立康唑等 播散性念珠菌病如肝脾念珠菌病 抗真菌治疗疗程至少应持续

14、至血培养转阴和影像学提示病灶完全吸收 常需数月时间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持续接受抗真菌治疗条件下 可根据原发疾病治疗需要进行后续化疗或HSCT治疗 2019 26 三 IFD的治疗 3 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推荐脂质体两性霉素 和伏立康唑治疗 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 既往未进行三唑类药物预防 粒缺恢复且体外药敏试验证实敏感 可推荐氟康唑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念珠菌病治疗应持续至临床症状 体征和影像学异常完全恢复后至少 周 2019 27 三 IFD的治疗 侵袭性曲霉菌病 IA 的目标治疗1 IA治疗药物选择 临床诊断和确诊IA患者一线治疗推荐 伏立康唑 第1天6mg KgQ12hi

15、vgtt以后4mg KgQ12hivgtt 脂质体两性霉素 3 5mg Kg d 也有较好的治疗反应 IA目标治疗的其他备选药物还包括 卡泊芬净 第 天70mg divgtt 以后50mg ivgtt 米卡芬净 100 150mg ivgtt 伊曲康唑 200mg 次Q12hivgtt2d以后200mg divgtt 目标治疗疗程推荐为6 12周 根据IA临床严重程度 相关症状和体征恢复速度以及免疫抑制状态改善情况决定 2019 28 三 IFD的治疗 IA联合治疗 常规推荐抗真菌药物单药治疗 对于单药治疗失败或无法耐受 多部位或耐药真菌感染的高危病例 为扩大抗真菌谱覆盖范围并增强疗效 可采用

16、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临床试验提示对于高危IA患者 如长时间粒缺的血液恶性疾病化疗或接受HSCT的患者 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联合可能更有效 如 棘白菌素类药物 伏立康唑或脂质体两性霉素 对临床诊断IA的患者有可能提高生存率 2019 29 2019 30 三 IFD的治疗 目标治疗抗真菌药物调整初始抗真菌治疗药物毒性无法耐受或初始抗真菌治疗无效时 考虑抗真菌药物调整 确定病原体对一线抗真菌药物天然耐药 如土曲霉对两性霉素耐药 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替代 出现药物治疗无法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患者脏器功能不全或药物毒性无法耐受 可根据药物毒副作用特点选择其他抗真菌药物替代 2019 31 三 IFD的治疗 判断抗真菌治疗无效而进行抗真菌药物调整时需谨慎 患者临床情况稳定 一线抗真菌治疗应足剂量治疗14d后评估 治疗后 周或中性粒细胞恢复 肺部影像学病灶体积变化不作为抗真菌疗效评价的主要标准 临床症状加重或进展时 应选择与一线抗真菌药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抗真菌药替代或联合用药 如棘白菌素类 三唑类或多烯类药物 2019 32 三 IFD的治疗 四 IFD辅助治疗宿主中性粒细胞数量 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