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300991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Word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之江教育评价 2019 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卷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减少对农作物产量没有影响B.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C. 防治酸雨的有效办法之一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D. 杀虫剂、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均可造成水体污染【答案】A【解析】【分析】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

2、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酸雨 (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5.6;(2)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3)危害: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详解】A、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A错误;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影响地球的热平衡,B正确;C、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

3、质去掉,C正确;D、杀虫剂、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均可造成水体污染,D正确;故选A。【点睛】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CO2;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SO2、NO;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强,给人和环境带来危害。2.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细胞正常分化的结果B. 能无限增殖C. 不能在体内转移D. 会诱发艾滋病【答案】B【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正常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详解】A、细胞癌变的原因:正常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分化造成的,A错误

4、;B、癌变后的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正确;C、癌变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C错误;D、艾滋病是有HIV病毒引起的,与癌细胞无关,D错误;故选B。【点睛】细胞癌变的原因:正常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3.下列关于教材中a-淀粉酶的固定化酶柱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固定化酶柱中的介质为二氧化硅B. 该固定化酶柱中的酶通过吸附法固定C. 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该固定化酶柱D. 使用完后需用 10 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酶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水溶性酶与非水溶性载体结合,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与直接使用酶相比,除催化效率高、特异性强外

5、,还可反复使用酶;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偶联法、包埋法、交联法;酶的热稳定性一般都不强【详解】A、a-淀粉酶的固定化酶柱中的介质为二氧化硅,A正确;B、a-淀粉酶的固定化酶柱中的酶通过吸附法固定,B正确;C、反应物可自由通过反应柱,而酶固定在载体中,不能通过反应柱,C错误;D、使用完后需用 10 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流速不易过快,D正确;故选C。【点睛】固定化酶柱中:反应物可自由通过反应柱,酶不能通过反应柱。4.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无消耗,多效益B. 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C.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D. 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农业是按照生

6、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详解】A、生态工程是少消耗,而不是无消耗,A错误;B、生态农业原理是生态学原理,B正确;C、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正确;D、生态工程最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D正确;故选:A。【点睛】生态农业工程追求的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5.图为正常女性有丝分裂某时期的显微摄影图,该图可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 该图为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C. 核型分析可诊断多基因遗传病D. 核型分析时

7、女性 C 组和男性 C 组染色体数目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它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根据题文和图像分析:这一时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说明该细胞属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详解】A、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B、图中并未将对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B错误;C、核型分析可诊断染色体异常,不能诊断单基因或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D、女性C组染色组成为7对+XX,

8、男性C组染色体组成为7对+X,故染色体数目不同,D正确。故选D。【点睛】核型分析又叫染色体组型分析,分析的是染色体,不能判断基因遗传病。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若干层,有利于色素附着B. 溶酶体仅存于动物和真菌细胞中,由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C. 细胞核核膜由双层单位膜构成,是所有物质出入细胞核通道D. 植物细胞液中的各种色素可使得植物的花、果实和叶有各种颜色【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复杂;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各种复杂的细胞器;本题考查其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据此分析。【详解

9、】A、叶绿体内有囊状结构堆叠而成的基粒,有利于色素附着,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错误;B、溶酶体存在于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由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B错误;C、核膜由双层膜,核膜上有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 RNA 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C错误;D、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水溶液称为细胞液,其中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色素等。液泡中有各种色素,使得植物的花、果实和叶有各种颜色。【点睛】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易混淆,注意区分理解记忆。7.1978 年,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将黑斑蛙的成体细胞核移植到某受体细胞中,并使该重组细胞发育成了正常的蝌蚪,下列有关克隆蝌蚪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童第

10、周所取黑斑蛙的成体细胞核不能来自红细胞B. 题干中涉及的受体细胞,一般是指去核的未受精卵细胞C. 该重组细胞发育成克隆蝌蚪不需要再进行胚胎移植D. 上述过程需要借助精密的显微操作仪和细胞融合法【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库,在细胞的遗传、代谢、分化等生命活动的各项进程中起着控制作用。【详解】A、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而黑斑蛙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所以可以取黑斑蛙的红细胞的细胞核,A错误;B、动物克隆的受体细胞一般选择未受精的去核卵细胞,B正确;C、蛙的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蝌蚪了,故该重组细胞发育成克隆蝌蚪不需要再进行胚胎移植,C正

11、确;D、动物细胞在一定的物质(灭火的仙台病毒、聚乙二醇)或电融合技术的介导下相互融合,D正确;故选A。【点睛】动物的克隆一般选取成体细胞核和未受精的去核卵细胞。8.激素可以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产生后运送至相应器官B.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均可促进种子的萌发C. 植物失水时气孔的关闭受脱落酸的调控D. 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可能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

12、等,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详解】A、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根尖,作用部位是分裂旺盛的部位,A正确;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C、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生长,失水时使气孔关闭、保持休眠,C正确;D、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D正确;故选B。【点睛】五大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分布以及各自的功能。9.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遗传病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环境无关B.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属于性染色体基因遗传病,男性

13、发病率高于女性C. 20 岁以下的妇女生育子女的先天畸形率高于 2534 岁的妇女D. 可用染色体组型测定来鉴定苯丙酮尿症【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如青少年型糖尿病、唇裂、 腭裂、 先天性心脏病等等;(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先天性心脏病

14、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A错误;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B错误;C、20 岁以下妇女生育的子女,其先天畸形率比2534岁妇女生育的子女高 50% ,C正确;D、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不能通过染色体组型来检测,D错误;故选C。【点睛】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掌握常见的几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在 38 亿年前,地球上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程,人类也只是进化大树上的枝端末梢。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动植物细胞的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

15、上的统一性B. 通过不断提高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获得青霉素抗性的细菌,属于人工选择C.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代表变异的方向D. 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相似,体现了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统一性,A正确;B、青霉素抗性菌通过变异已经存在,不是通过提高青霉素浓度来获得的,B错误;C、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表示种群发生了进化,C正确;D、两种群间的双向迁移,会增加个体间的基因交流,引起种群内变异量增大,D正确;故选B。【点睛】基因的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