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33008850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7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江大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 论 1 1 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 县龙江大道建设工程 2 建设内容 道路及配套工程 防洪堤工程 桥梁工程 3 建设工期 根据建设计划安排 预计工程建设期 不含 前期工作 为 1 年 4 委托单位 县规划和建设局 1 2 编制依据 1 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川省设计研究院 2 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四川省设计研究院 3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人民政府 4 项目业主提供的其它数据 资料 5 可研编制合同 1 3 可行性研究概要 1 3 1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道路及配套工程 1 龙江大道道路工程 道路长度 2507 米 红线宽度 40 米 及配套雨污水管道 道路照明 道路绿化工程 2

2、大庆路道路工程 道路长度 1865 米 红线宽度 30 米 及配套雨污水管道 道路照明 道路绿化工程 3 哈尔滨路道路工程 道路长度 1948m 红线宽度 24m 及配套雨污水管道 道路照明 道路绿化工程 4 龙江大道大仓坝横街道路工程 道路长度 1413m 红 线宽度 20m 及配套雨污水管道 道路照明 道路绿化工程 5 龙江大道大仓坝干道道路工程 道路长度 597m 红 线宽度 20m 及配套雨污水管道 道路照明 道路绿化工程 2 防洪堤工程 1 龙江大道防洪堤工程 建设清江河左岸防洪堤 上游 起点拟建之江路与沙溪坝北侧规划道路交汇处 下游止点拟建龙 江大道与现下市老街交汇处 防洪堤线与龙

3、江大道线平行 防洪 堤长度 2507 米 2 哈尔滨路防洪堤工程 建设清江河右岸防洪堤 上游起 点拟建清江河桥南桥头 下游止点拟建 哈尔滨路与现国道108 线 交汇处 防洪堤线与哈尔滨路路线平行 防洪堤长度1948 米 3 桥梁工程 1 龙江沙溪大桥 长 231 24 米 采用 9 25 预应力混凝 土箱梁桥 桥宽 19 0m 2 龙江渡口大桥 长 276 3 米 采用 10 25 1 20m 预 应力混凝土箱梁桥 桥宽 19 0m 3 龙江剑溪河大桥 长 66 米 采用 1 30 2 16 预应力 混凝土箱梁桥 桥宽 16 0m 1 3 2 项目建设地址 广元市县县城 1 3 4 工程总投资

4、构成 工程总投资为 18010 63 万元 投资构成见表 1 1 表 1 1 工程投资构成表 工 程 总 投 资 万元 序 号 工程费用名称 道路及配套工程 防洪提及绿化景观工程桥梁工程合 计 一建设投资18010 63 1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4965 466745 353468 00 15178 87 2第二部分工程其他费用 1575 21 3基本预备费 1256 56 二建设期利息 0 00 三铺底流动资金 0 00 四工程估算总投资18010 63 1 3 5 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总值为 18010 63 万元 含建设投资及铺底流动 资金 资金筹措方式如下 1 黑龙江省援建资金 13000

5、 00 万元 用于龙江大道 大 庆路 哈尔滨路 防洪堤 龙江大道沙溪河大桥 龙江大道渡口 大桥工程的建设 2 地方配套资金 5010 63 万元 用于龙江大道大仓坝干道 龙江大道大仓坝横街 龙江大道剑溪河大桥 绿化及景观工程的 建设 1 3 6 结论 目前县城区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道路 河堤 排污 排水系 统不完善 导致居民生产 生活秩序极其混乱 人民生命安全得 不到保障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和谐 经济 高效 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的必然趋势 广元素有 川北门户 蜀北重镇 之称 县新城位于下寺镇 地处四川省北部 广元市西部 广南经济带中心 位于县北部 剑门蜀 道中心 剑门关景区入口

6、素有川北 金三角 之美誉 GZ40 线成 绵广高速 宝成铁路 国道 108 线在此交汇 嘉陵江干支流清江河 横贯全境 是县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但新县城存在城市建设 用地紧 发展滞后等矛盾 扩容已是刻不容缓 沙溪坝沙溪坝规 划为商贸 教育区 是新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项目建设 修建防洪堤 连接桥梁 道路 可有效扩大城区规模 解决县城 市建设发展的问题 项目工程建设条件具备 建设方案可行 建 议尽快予以实施 为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 1 项目提出的理由 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 交通现状仍落后于周边地区 瓶颈 制 约因素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加之 5

7、 12 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 部 分基础设施破坏严重 特别是抗震救灾的 生命线 道路系统急需修 建完善 2 2 项目区域概况及分析 2 2 1 区域位置 县位于广元市西南部 县域南北绵延 83 3 公里 东西横亘 61 5 公里 幅员 26 75 平方公里 辖 23 镇 34 乡 2005 年人口达 66 9 万人 其东临苍溪县 元坝区 西界绵阳市梓潼县 江油市 南连南 充阎中市 南部县 北接青川县 广元利州区 2 2 3 自然地理 县境内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地形起伏大 地貌形态差异悬殊 北部属单中低山窄谷区 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11 1 海拔多在 800 1330 米之间 中部的台梁低山宽谷区

8、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62 2 海拔多在 600 1100 米 南部属低山槽坝深丘区 海拔 500 800 米 约占区域总面积的 26 7 地貌类型以低山地貌为主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 均气温 14 80C 年降雨量 1086 6 毫米 无霜期 270 天 大陆性季风 气候显著 对于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极为有利 为多种动植物的生息 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人均拥有面积为 7 8 亩 现有耕地 73 38 万亩 可利用开发的土地有 301 万亩 是发 展林 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有利地区 森林覆盖率为 29 33 林材蓄 积量为 600 万立方米

9、林木种类有 150 余种 2 3 城市现状 2 3 1 道路交通现状 1 对外交通 新县城外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 铁路为辅 铁路主要承担长距离 的客货运输 公路承担短距离的客货物质周转 铁路宝成线 公路国 道 108 线 绵广高速从县城经过 交通区位势优越 由于县城的搬迁 工作近三年才开始 因此道路等对外交通设施严重缺乏 目前 下寺 火车站为四等小站 2 城市道路 目前 新县城正处于加速建设阶段 人口正在搬迁 许多设施还不 完善 在道路先行的前提下 道路指标处于偏高状态 道路现状面积为 30 97 公顷 人均道路面积为 20 65 平方米 3 公共交通 新县城居住人口少 多为以前当地居民 目前尚

10、无一条公交线路 4 交通设施 除修城坝新建道路交通标线较明确外 其余交通基础设施如交通 标志 标牌等的建设还有待加强 2 3 2 排水设施现状 县城目前无完整的排水系统 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 雨污水经 镇上少量的排水沟渠直接排入清江河及附近农田 对自然水体有一定 的污染 2 3 3 防洪现状 县城主要受清江河威胁 最大流量 8661m3 s 百年一遇 现 修建有清江河北岸由清江铁路桥上一公里至修城坝尾的防洪大堤 防 洪标准 20 年一遇 2 4 城市发展规划 到 2010 年 全县城镇人口达到 20 万人 城镇化水平达到 30 年均增长 2 个百分点 2 4 1 道路交通规划 l 对外交通 新

11、建火车站前交通集散广场 在 2010 年前完成火车站客运站场 的改造 将下寺火车站改造为三级站 积极推进国道 108 线等对外 公路的改造 改善新县城的对外交通条件 2 城市道路 目前 新县城除修城片区初具规模外 沙溪 大仓 拐枣片区还 处于以前的乡镇状态 道路等市政设施极不完善现 因此在以后的城 市建设中 应充分利用交通导向性开发模式 将道路 交通 土地使 用进行综合规划实施 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加 速城市进一步扩张 在 2010 年前 重点完善沙溪坝道路 龙江大道 新建大桥 2 座 加快国道 108 线等对外公路的改造 完成龙江大道 沙溪大桥 龙江大道沙溪大桥建设 着重建

12、设大仓片区路网 新建道路 面积为 36 84 公顷 道路面积率为 15 90 人均道路面积 13 58 平方 米 2 4 2 排水规划 为了保护水体 创建良好城市生态环境 规划县城排水体制采用 雨污分流制 污水通过截污干管流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入水体 雨 水根据各区域具体情况排入自然水体 2 4 3 防洪规划 考虑县城的具体性质以及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 确定清江河的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 沿清江河南岸修建防洪大堤 其中大仓片区共修建防洪堤 2 4 公 里 拐枣片区共修建防洪堤 2 7 公里 整治剑溪河道 局部地段截弯取直 出口设防洪闸门 同时在沙 溪坝清江河北岸支流汇入

13、处设置防洪闸门 2 5 工程地质情况 2 5 1 地形地貌 区域地形为构造侵蚀及溶蚀形成 山脉连绵起伏 河流深切 沟 壑纵横 地形复杂 地貌变化大 清江河浅切割形成宽谷 河漫滩十 分发育 多呈片状和带状分布 局部呈新月形或弓形展布 一般高出 河水位 0 5m 沿清水河分布五级阶地 通常 I 至 阶比较发育 以 I 级阶地面积最大 沿清江河断续分布 除局部区域 I 级具有镶嵌 式结构外 一般 级以上阶地为基座式侵蚀阶地 至 级冰山堆积 基座阶地大都遭到严重破坏 成为孤立的垄岗或丘包 桥位处为 U 型沟槽地形 谷底高漫滩及 I 级阶地已规划为新县城 2 5 2 地质 1 地层 根据现场踏勘及二十万

14、分之一 广元地区区域地质图 桥位区 域发育有第四系河流冲洪积物 坡洪积物及侏罗系中统泥岩与砂岩 在斜坡地段普遍分布有不等厚残坡积物 在陡坡地段偶有崩积物等 现分述如下 1 第四系残坡积物 Q4el dl 主要由侏罗系中统泥岩和砂 岩风化堆积而成 以粘性土为主 主要分布于丘陵斜坡 凹地地带 厚度变化大 局部有蠕滑现象 2 第四系崩坡积物 Q4c dl 主要由粘性土及砂岩碎块石 组成 厚度变化大 一般分布于陡坡下方地带 3 第四系坡洪积物 Q4dl p1 由粘质土 粉质土 砂土为 主 含少量砾 卵石等 局部地段含有机质 厚度变化大 主要分布 于山间溪沟 冲沟地段 4 第四系冲洪积物 Q4al dl

15、 分布于清江河及其支流的阶 地 漫滩地带 以粉质土 沙土 砾卵石组成 二元结构 结构松散 具一定的分选性及磨圆度 厚度变化大 地下水丰富 5 休岁系中统沙摸庙纽 Js2 由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状 组成 砂君主甲厚层 巨厚层状产出 岩层层理发育 产状一般 3100 330 14 25 含风化带裂隙水 富水性微弱 2 地质构造 项目区地处四川中坳陷燕山褶皱带的川北凹陷边缘 位于摩天岭 加里东褶皱带之东南 龙门山印支褶皱带以东 四川中坳陷燕山褶皱区 构造线展向不定 变化较大 总的特征 是 呈东西向直延入南江幅内 其组成地层为侏罗 白垩系 侏罗系 与下伏古生界及三叠系的接触关系有二种反映 其一是角度不

16、整合 其二是平行不整合 从而在构造形态上也体显出土送与继承的两种形 式 上寺以东 至宝轮院 须家河一线 下体罗统 白田坝组 与上 三迭统 须家河组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寺以西 经竹园坝至马角 坝一带 二者由平行不整合转为微角度不整合 最后 白田坝组 又 以显著不整合超复在古生代地层之上 上述以北地区 白口坝组 同样以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超复在下伏褶皱了的三送系以致更老的地层 之上 总之 上寺附近 正是这两种接触关系的过渡地带 至于侏罗 系与白垩系之间 以及其内统 组之间 则皆属于整合或平行不整合 接触 构造形态上的总特征 表现为向南东不均匀缓倾斜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由北而南 有渐次减缓 北部与龙门山印支褶皱带接壤的体 罗系倾角较陡 可达 26 左右 紧接着在短距离内就减缓到十余度 后经过一次平缓绕曲才稳定地以 6 8 向南东倾斜 抵南部时可缓到 3 4 东部因受南江幅新观背斜倾没端西延的影响 岩层局部南斜 南西倾或西倾 2 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 良好的道路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道路系统的完善将 极大的提高城市的形象 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故本工程的 实施是必要和可行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