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008153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2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实施(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北区域创新集群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西北区域创新集群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中国科学院西北创新集群建设规划组中国科学院西北创新集群建设规划组 2012 年年 6 月月 1 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西北典型生态脆弱区环境修复与示范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目 录 一 重点任务建设的必要性 1 一 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1 二 西北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特殊重要性 2 三 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大需求 4 二 建设思路与目标 5 一 建设思路 5 二 建设目标 6 三 建设重点内容 7 一 西北地区生态脆

2、弱区保护与修复技术与示范 7 二 西北重大能矿基地环境修复技术与示范 12 四 组织实施安排 17 一 重点任务立项 18 二 任务监督检查 18 三 任务验收 19 四 成果管理 19 五 组建创新平台 19 五 保障措施 20 一 机制保障 20 二 人员保障 21 三 资金保障 21 四 政策保障 21 五 信息保障 21 1 一 重点任务建设的必要性 一 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一 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1 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脆弱区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 Ecotone 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 界过渡区域 这些交界过渡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

3、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核心区域有 明显的区别 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 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生态脆弱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系统抗干扰能力弱 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 对环境变 化反映相对敏感 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发生退化演替 而且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较弱 自然恢复时间较长 2 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中 环境与生物因子均 处于相变的临界状态 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灵敏 具体表现为气候持续干旱 植 被旱生化现象明显 生物生产力下降 自然灾害频发等 3 时空波动性强 波动性是生态系统的自身不稳定性在时空尺度上的位 移 在时间上表现为气候要素 生产力等在季节和年际间的变化 在空

4、间上表现 为系统生态界面的摆动或状态类型的变化 4 边缘效应显著 生态脆弱区具有生态交错带的基本特征 因处于不同 生态系统之间的交接带或重合区 是物种相互渗透的群落过渡区和环境梯度变化 明显区 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 5 环境异质性高 生态脆弱区的边缘效应使区内气候 植被 景观等相 互渗透 并发生梯度突变 导致环境异质性增大 具体表现为植被景观破碎化 群落结构复杂化 生态系统退化明显 水土流失加重等 2 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生态退化 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 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 的加快 围绕资源环境的竞争更加激烈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应对气

5、候变化 的重要手段 在维护国家权益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位更加突出 作用 更加明显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 脆弱生态类型最多 生态脆弱性表 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 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被交错区 处于 农牧 林牧 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 经济相对落后和人 民生活贫困区 同时 也是我国环境监管的薄弱地区 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 增 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 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二 西北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特殊重要性 二 西北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特殊重要性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高寒区与干旱

6、区相依并存 黄土高原与青 藏高原阶梯相联 内陆河流与大漠相伴为伍 长江黄河水系同源于冰雪高山 西 南山地与干热河谷同处共生 生物多样性独特丰富 长期以来 生态的敏感性和 环境的脆弱性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突出 1 西北生态脆弱区特征 西北生态脆弱区特征 西北地区的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区 主要包括 以下类型 1 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及贺兰山以 西 新疆天山南北广大绿洲边缘区 行政区域涉及新 甘 青 蒙等地区 生态 环境脆弱性表现为 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区 呈非地带性岛状或片状分布 环境异 质性大 自然条件恶劣 年降水量少 蒸发量大 水资源极

7、度短缺 土壤瘠薄 植被稀疏 风沙活动强烈 土地荒漠化严重 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包括 高山亚高 山冻原 高寒草甸 荒漠胡杨林 荒漠灌丛以及珍稀 濒危物种栖息地等 2 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 山地沟谷地带 藏北高原和青海三江源地区等 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 地势高 寒 气候恶劣 自然条件严酷 植被稀疏 具有明显的风蚀 水蚀 冻蚀等多种 土壤侵蚀现象 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之一 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包括 高原冰川 雪线及冻原生态系统 高山灌丛化草地生态系统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高山沟谷区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等 3 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 该区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 300 4

8、50 毫米 干燥度 1 0 2 0 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行政区域涉及蒙 吉 辽 冀 晋 陕 宁 甘等 8 省区 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 气候干旱 水资源短缺 土壤结构疏 松 植被覆盖度低 容易受风蚀 水蚀和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 重要生态系统类 型包括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疏林沙地 农田等 2 西北地区的资源特征 西北地区的资源特征 西北地区是我国能矿资源种类组合齐全 品位高 开采条件好 并且各种矿 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地区 能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西北地区的经济优势 所在 我国西北地区 含晋陕蒙 西 青甘宁新七省区 煤炭资源量 38582 亿吨 占全国的 84 75 且煤质优良 开发前景广阔

9、2009 年西北区原煤产量占全国 的 65 左右 其中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的宁夏 陕北 蒙西地区原煤产量超过 10 亿吨 占全国的 30 左右 在我国能源安全供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 北地区油气资源蕴藏丰富 根据相关研究结论 西北地区古生界油气资源量为 3 320 亿吨油当量 资源潜力非常巨大 此外 西北地区是我国大宗有色金属矿产 资源的重要基地 不仅在大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 已形成了多个有色金属的重要生产基地 比如占全国工业镍储量 90 的甘肃金川 矿床 实际亦是中国已发现和利用的唯一超大型铜镍矿床 还有甘肃的西成超大 型铅锌矿床 白银厂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和青海的锡

10、铁山大型铅锌矿床等一大批重 要有色金属矿床 这些矿床的开发利用构成了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 并加速 了西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3 西北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战略意义 西北生态脆弱区保护与修复的战略意义 西北生态脆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区域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过程 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该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将会对长江 黄河等外流河流域以 及石羊河 黑河等内流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在影响 我国的四大沙尘暴源区中 有两大源区位于西北生态脆弱区 而随着青藏高原生 态环境的退化 青藏高原已经逐渐成为新的沙尘源区 长江和黄河源区 西北 生态脆弱区是我国主要的水土流失区之一 水土流失

11、不仅造成土地资源和土壤肥 力的损减 而且造成黄河及其支流含沙量的急剧增加 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西北生态脆弱区也是我国特有物种数量多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 许多地方保 存了许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生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物种 对维护我国乃至世 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与修复是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 国家 战略性资源的重要储备区 是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然而 长期以来大规 模的资源开发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主要表现在 地表扰动 地面塌陷 植被 退化 水循环过程改变 地下水污染 人为水土流失加剧 次生灾害加剧如诱发 次生地震 区域生态过程失衡 打破水土气生平衡 因

12、此 必须将资源环境承载 作为确定区域产业发展规模的科学依据 推动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转 变 西北生态脆弱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集聚区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贫 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不仅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 要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减轻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 保护国家生态 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与修复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西部大开发成 功的基础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 发展已经不是一个可以用单纯经济指标充实的 概念 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维护西部地区的生态平衡是西部大开发的题 中之义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

13、发展的重要依托 要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温家宝总 4 理强调 要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 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 全面增 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李克强副总理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 良好环境本身 就是稀缺资源 要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促进转型发展 提升生活质量 三 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大需求 三 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大需求 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2 年 4 月 25 日 中国政府在斯德哥尔摩 40 可持续发展伙伴论坛上重申 绝不靠牺牲生 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 这意味着我国仍将走环境友好型发展

14、道路 并且迫切地需要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1 国家需求 国家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将 促进生 态保护和修复 作为重要内容 提出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 增强涵养 水源 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能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 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 黄土高原 川滇生态屏障 东北森林带 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 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 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 以点状分布的国 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发展绿色矿业 强化矿产资 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推进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 完善

15、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 规划 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为未来 5 年西部大 开发的重要内容 将对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青藏高原江河 水源涵养 西南石漠化防治 重要森林等五个重点生态区 实施综合保护 集中 治理 国家 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中将 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 列为可持 续发展科技示范重点 提出 以提升生态保护和脆弱生态修复技术能力为目标 重点发展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 重大工程建设区生态保护与恢复 技术 2 地方需求 地方需求 西北五省在其 十二五 规划中都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作用未来五年建 设的重点内容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16、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 抓住国家推进 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机遇 积极构建 三屏四区 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生态功能区建 设 保障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 在 十二五 时期 青海省将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其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提出 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 为屏障 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 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 一屏两带 5 生态安全格局 为 2020 年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坚持 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从源头上有效遏制生态环 境进一步恶化 构筑由阿尔泰山地森林 天山山地草原森林和帕米尔 昆仑山 阿尔金山荒漠草原三大生态屏障 以及环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边缘绿洲区组 成的 三屏两环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将未实现 生态环境 保护上台阶 作为总体发展目标之一 将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重点防护林 水土 流失综合治理等七大生态建设工程 着力构建 三屏三带 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推 进生态陕西建设 并且继续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