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05739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

2、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

3、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节选自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中国青年报2020.1) 材料二: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

4、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 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

5、-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有大幅缩减。(节选自“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教育部网站) 材料三:教育部发布的“强基计划”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2020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价

6、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 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取消“自

7、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 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节选自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澎湃新闻2020.1)(原创)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强基计划 高校 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A. 需要 促使 修订 强基计划 考生 报考条件才 高校 发布 B. 发布 符合条件 申请参加考生名单 招生名额 高考成绩才 高校 发布 C. 参照 确定 公布综合成绩 高校考核

8、 统一考试才 考生 发布 D. 参加 参加 获得(原创)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执行过程中,自主招生政策变成了招生,使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只获得了降分照顾,且对那些学生的就读专业上没有过多限制。B.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很可能既没有对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也没有对这些学生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化培养。C.十余年来,自主招生中出现的“学科过于宽泛”、“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错误需要纠正。D.取消“自主招生”,推进“强基计划”,是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发展、纠正素质教育不重视高考成绩、多元录取的招生成果。(原创)3.“强基计划

9、”比“自主招生”“强”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述之。(6 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捡漏儿 程宪涛十年以后,吴征已是鉴宝专家,古玩行业的翘楚,古董界的权威。吴征经常参加鉴宝秀,出现在电视上、课堂上,或一针见血巧辨真伪,或化腐朽为神奇。但是,最让他引以为豪壮的事,依然是那次捡漏儿。“漏”摆在楠木架上,在各朝历代器皿中,虽然显得不起眼儿,地位却是举足轻重。那一年,吴征到河南出差,完成公干后逛古董摊儿。地摊儿上多是仿冒品,他没指望淘到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最西侧一摊儿上,他发现了这个物件。摊主五十岁左右,黑黝黝的脸庞,浑身筋骨分明。正

10、面多是一些赝品,角落里蹲着“漏”。吴征的心怦怦乱跳,仿佛饿狼要冲出山。吴征把欲望关进笼子,表现得轻松平静。他先拿起一件做旧的砚台,询问价格。摊主回应的价格离谱。吴征又拿起仿制香炉,摊主说出实情是假货。在古董市场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吴征装作对罗盘感兴趣,开始认真地砍价,挑拣罗盘的毛病,那是民国时期的器物,本就不值几个钱。吴征把价格压得低,双方自然无法谈拢。然后,他终于拿起“漏”,仿佛漫不经心地刚看到一样。吴征第一眼就断定,那是唐朝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不明显,恰恰因这一点,让很多人失之交臂。吴征问:“这小家伙什么价?”摊主伸出了一个巴掌。吴征故意说道:“五十块?”摊主显出不屑,

11、道:“五百。”吴征用指鹿为马战术,道:“寻常百姓家的东西,花哨但缺少质感和气度。”其实,摊主再添两个零,吴征购买的意志依然坚定。这时有人走过来,吴征侧身挡住“漏”,唯恐被抢夺走,或者来人哄抬物价。好在那人没发现。吴征继续道:“四百我拿走。”摊主道:“四百九,给您留个打车钱。”吴征显出无奈的样子,从衣兜里摸出钱递上,接过找的十块钱,捧着“漏”撤退。业界人士来欣赏“漏”,有人出百倍价格,有人出千倍价格。物以稀为贵,世上孤品,奇货可居。“小小的古董,是时代的断面,包藏着历史、地理、文化”后来吴征在各种场合,描述这段捡漏儿的经历,面对电视台主持人,面对礼堂黑压压的人群,面对来访的朋友同事,经过无数次加

12、工润色、添枝加叶,使其成为一段传奇故事。吴征在故事里斗智斗勇,占据主动控制节奏,而摊主顽固无赖,始终被蒙在鼓里,最后变成了一个傻瓜,与财富擦肩而过,把珍品拱手相送。其中,吴征添加了自己忐忑、惶恐、害怕等心理活动,人物有血有肉,故事具有可听性。吴征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引来听者的艳羡感叹。吴征总忘不了煽动、蛊惑听众去小摊儿,说不定有意外收获。若抛开文化和历史,用金钱衡量古董,吴征仅凭这个“漏”,就能跻身小康水平。他现在已成为专家大师,各种头衔称呼里饱含着对吴征的敬佩尊重。吴征每天坐在楠木椅子上,品味着上好的红茶,目光停留在古董上,内心滋润且满足。某天,再次去河南那座城,吴征想到古董摊儿上看看,重温

13、下历史,缅怀下过往。他很少再到摊位来淘宝,即使来,也是以居高临下的眼光,用达观的心态闲逛。遗落民间的珍宝少。十余年了,那个摊主还在。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染白了吴征的头发,摊主没有大变化。看来摊主没有发财,没有淘到值钱的货色。以前摊上还有民国造物,现在全是仿制品。彼此咫尺天涯,吴征一步登天,摊主平淡平庸。吴征拿起一个盘子,即使是初入门的人,也一定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低劣的赝品。尤其可笑的是,盘子上居然烧着字,画蛇添足欲盖弥彰。吴征说:“一万元卖吗?”摊主正在吃盒饭一碗浑浊的麻辣烫。他吃惊地抬起头来,下意识地说道:“卖!”吴征道:“可以转账吗?我没有带那么多现金。”摊主放下麻辣烫,重视起生意来,道:“如

14、果您执意买的话,给二百块钱得了。”“为什么?”吴征问。摊主道:“那是赝品,我不能骗您!”吴征不知如何离开市场的。从此,他不再讲述捡漏儿的故事。那个“漏”放在角落里,有人问起来历,吴征就说:“骗来的!”询问的人审视吴征,道:“吴大师,你的意思?”吴征认真地说:“真的!”(原创)4.下列对小说主人公吴征的分析和评价,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吴征知识丰富,眼光独到。他能够在仿冒品成堆的古董摊子里一眼发现难得的珍品;授课鉴宝时,总能一针见血,巧辨真伪。B.吴征机智聪明,颇工心计。他在河南捡漏儿时不露声色,善于控制自己,善于谋划,迂回作战,巧施心计,最后如愿得手。C.吴征为人高调,自鸣得意。他在各种场合反复讲述自己捡漏儿的豪壮事时,添油加醋,多方渲染,着意美化自己,贬低别人,蛊惑人心。D.吴征良知未泯,勇于自省。他多次鼓励他人去小摊儿捡漏儿,凭实力获利;重回自己的发迹之地,对原摊主出手大方,亦有补偿报恩之意。(原创)5.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摊主没有大变化”的多重含义。(6分)(原创)6.试分析“地摊摊主”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21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