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04963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质量:H:1 He:3 Na:23 O:16 S:32 C:12 Cu:64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H2O、H2CO3、NH3都是氧化物B. 食用醋、冰红茶、加碘盐都是混合物C. 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D. 液氧、氨水、铁都是常用纯净物【答案】B【解析】【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H2CO3、NH3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2、;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加碘盐是NaCl和KIO3的混合物,故食用醋、冰红茶、加碘盐都是混合物,故B正确;C、纯碱Na2CO3是盐不是碱,故C错误;D、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答案选B。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荣获了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B. 青蒿素中C、H、O的质量之比为15225C. 1 mol青蒿素的体积约为22.4 LD. 1 mol青蒿素中含11 mol H2【答案】A【解析】【详解】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gmol1,

3、故A正确;B.青蒿素中C、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22:5,故B错误 ;C.青蒿素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C错误,D.青蒿素中不含H2,故D错误;本题选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物有关B. 酒精、次氯酸钠消毒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C. 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 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答案】B【解析】【详解】A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故A正确;B乙醇能够杀菌消毒,但乙醇不具有氧化性,

4、故B错误;C蛋白质溶液为胶体,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故C正确;D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然后氢氧化铁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故D正确;答案选B。4.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B. 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溶液中的SO32水解C.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备Fe(OH)3胶体,利用的是盐类水解原理D. 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32H2OHCO3OH【答案】B【解析】【详解】

5、A. 明矾电离出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A项正确;B. 雨水放置一段时间后,H2SO3被氧化成强酸H2SO4,所以pH变小,B项错误;C. Fe3+在沸水中水解生成Fe(OH)3胶体,C项正确;D. 纯碱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D项正确;答案选B。5.从浓度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试剂瓶中取出10 mL的浓硫酸,然后稀释至1 L,则所得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84molL1B. 18.4molL1C. 0.184molL1D. 0.0184molL1【答案】C【解析】【详

6、解】10mL 浓度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mol=0.184mol,将取出的10mL溶液稀释至1L过程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浓度为:=0.184mol/L,故答案为C。6.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 “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C.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D.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

7、变化;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详解】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7.关于0.1molL1 Na2CO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0.5 L该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B. 1 L该溶

8、液中,含CO32的数目小于0.1NA(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C. 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的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D. 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答案】C【解析】【详解】A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2=0.2mol/L,故A正确;B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的水解,则1 L该溶液中,含CO32的数目小于0.1NA,故B正确;C从1L该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具有均一性,则取出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故C错误;D取该溶液10mL,加水稀

9、释至100mL后,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故D正确;故答案为C。8.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A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 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答案】B【解析】【详解】A3g3He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1mol3He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故A正确;B磷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所以1L0.1m

10、ol-1L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小于0.1NA,故B错误;CK2Cr2O7中铬由+6价变成+3价,所以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故C正确;D每个CO和N2分子内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4个,则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A,故D正确;故答案为B。9.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固体含有离子数目为3NAB. 1mol S和O2的摩尔质量都是32 gC. 1 mol任何气体中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D. 22.4L CO2气体中含有3NA个原子【答案】A【解析】【详解】ANa2O2的电子式为,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离子数

11、目为3NA,故A正确;BS和O2的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大小无关,二者摩尔质量都是32g/mol,故B错误;C构成气体分子可以是单原子、双原子和多原子分子,则1mol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不是标准状况下,22.4L 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睛】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必

12、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是0,101kPa,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10.100 mL 0.3 molL1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20 molL1B. 0.25 molL1C. 0.40 molL1D. 0.50 molL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n=cV计算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各自含有SO42-离子物质的量,两溶质含有的SO4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混合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公式c=来计算SO42-

1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详解】100mL0.3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0.3mol/L0.1L=0.03mol,50mL0.2molL-1Al2(SO4)3溶液中含有SO42-的物质的量为:0.2mol/L0.05L3=0.03mol,混合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06mol,则混合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故选C。11.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B. 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通路D. 在豆浆里加入盐卤或石膏制成豆腐

14、【答案】A【解析】【详解】A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e(OH)3+3NaCl,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A符合;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与胶体有关,B不符合;C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和胶体性质有关,C不符合;D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硫酸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与胶体有关,D不符合;答案选A。12.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109m)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

15、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钴酞菁”分子均匀分散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 “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小D. “钴酞菁”分子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详解】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 1.3n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错误;B“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错误;C“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nm),Na+半径小于1nm,故C错误;D“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故D正确;答案选D。13.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mL 0.10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方案及实验操作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