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003834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6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微观经济学全套课件 第03章选择理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选择理论第三章选择理论 在第一章中 我们对经济学中的选择进行了一般性分析 这一章重点分析建立在偏好基 础上的个人选择 即个人如何进行选择并做出决策 在经济生活中 选择是人们必然面对的重要问题 具有不可回避性 而如何做出选择又 是非常现实的方法问题 选择理论之所以在经济分析特别是微观经济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 主要是因为 第一 借助选择理论 我们可以深入到居民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背后 去探究居民面对价格的变化如何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 以及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需求曲线和 供给曲线 第二 选择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帮助人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和人类广 泛的活动领域 第三 选择理论提供了一种分析方

2、法帮助人们正确描述和判断经济生活中的 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 第四 选择理论是科学决策的理论基础 科学韵决策必然建立在科学 的选择理论的基础之上 研究选择理论 必须首先分析偏好 因为偏好是选择的基础 是进行科学选择的依据 第一节偏好与偏好假定第一节偏好与偏好假定 一 个人偏好关系 1 选择束 偏好 preferences 说明了个人面临各种可供选择的对象时 哪一个是值得或更值得去 争取的这样一个问题 主体的选择对象可以是商品及其组合 也可以是行动及其组合 无论 商品 行动以及它们的组合 都可以用一般化的概念 选择束 choicebundle 来表示 换言之 选择束包含了相应的商品 行动或它们的组合

3、 例如 当个人面临两种商品的选择时 图 3 1 给出了几个可供选择的选择束 它们分 别表示 A 三瓶啤酒和四个鸭蛋 B 二瓶啤酒和六个鸭蛋 C 四瓶啤酒和八个鸭蛋 A B C 分别代表了消费者的选择束 对于消费者 选择束也叫消费束 再比如 当个人面临两种可供选择的行动 如学习和聊天 时 至少有下列三种选择束 A 聊天 不学习 B 学习 不聊天 C 学习两小时 聊天两小时 选择束是个人的选择对象 面对各种可供选择的选择束 个人必须做出判断 哪个更好 哪个更值得去争取 这就涉及到偏好问题 2 偏好的表述 定义 3 1 设 X Y 代表两个不同的选择束 X X1 X2 Xn Y Y1 Y2 Yn 微

4、观经济学中通常用下列符号对它们的偏好关系进行描述 1 X Y X 至少和 Y 一样好或 X 不比 Y 差 2 XfY X 严格好于 Y 3 X Y X 和 Y 一样好 或 X 和 Y 无差异 对选择束进行偏好排序 通常有两种方法 即综合式排序和字典式排序 定义 3 2 综合式排序 comprehensive range 是指综合比较选择束 X 和 Y 中的每一个元 素 然后得出 X 和 Y 的偏好关系 例如某甲在恋爱时对备选对象 X 和 Y 进行选择 一般会把两个备选对象的相貌 气质 家庭 学历 性格等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选择 这就是综合式排序 定义 3 3 字典式排序 Dictionar

5、y range 是指只对 X 和 Y 中的某一相同的元素进行比较 就可以得出 X 和 Y 的偏好关系 例如 某甲对啤酒是如此喜爱 以至于其它物品都可有可无 这样 他的选择必然是有 啤酒或啤酒多的那个选择束 英文字典以打头字母为顺序进行排列 故得此名 二 个人的决策过程 居民或个人作为选择者 在进行消费决策时 必须回答二个问题 其一 该消费者要做 什么或需要什么 这是对各种消费束进行偏好排序的过程 其二 该消费者能够做什么或允 许做什么 这是对该消费者选择的内外部约束条件进行考察的过程 内部约束条件主要指消 费者是否有足够的货币收入和消费时间等 外部条件主要指是否允许消费自己选定的消费 束 例如

6、 中国公民不允许私自携带枪支弹药 不允许消费毒品等 这些都是外部约束条件 在此基础上 消费者把自己需要的消费束和面临的约束条件综合起来 选定自己的最优 决策 个人作为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如图 3 2 图 3 2 个人的决策过程 把偏好顺序和约束条件结合起来 做出最优选择 考虑内外部约束条件 确定能够做什么 对消费束进行偏好排序 确定想要做什么 这里的最优决策只具有理论分析上的意义 最优决策需要在信息完全的条件下做出 但 搜寻完全信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 例如 你要购买一件衣服 你不可能把世界上所有的衣服 搜寻一遍后做出决策 因此 你的决策通常是次优决策 一般的选择行为也是这样 三 理性消费者的偏好假定

7、 对理性消费者而言 偏好关系必然衍生出几个共同认可的假定 假定 1 完备性假定 COmpletenessAssumption 给定两个消费束 X 和 Y 理性消费者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更好的或者两者无差异 即对 于 X 和 Y 总有 X Y 或 X Y 这就是完备性假定 如果消费者无法区分哪一个更好或两者无差异 我们就不能期待消 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 特别在当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时更是如此 因此 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 符合完备性假定 消费理论就无从建立 假定 2 反身性假定 Reflexivity Assumption 给定两个相同的消费束 X 消费者能够得出结论 X 既不比它自身好 也不比它自身坏 X

8、只能和它自身一样好 即对于消费束 X 必有 X X 且 X X 即 X X 这就是反身性假定 如果消费者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同样不能期待消费者做出理性的 选择 消费理论也无从建立 假定 3 传递性假定 Transivity Assumption 给定消费束 X Y Z 如果 X 好于 Y Y 好于 Z 则 X 一定好于 Z 即对于消费束 X Y Z 如果 X Y Y Z 必有 X Z 这就是传递性假定 如果消费者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消费者的财富就会无谓流失 例 如 A B 两人都承认 X Y 且 Y Z 用货币衡量的差额都是 1 分钱 尽管很小 但 A 承 认 X Z 但 B 却认为 Z X

9、假定初始分配是 A 拥有 Z B 拥有 X Y 则 A 用 Z 换回 B 的 X 并得到 1 分钱的补偿 因为 B 认为 2 比 X 好 再用 X 换回 B 的 Y 并得到 1 分钱的补偿 因为 B 认为 X 比 Y 好 再用 Y 换回 B 的 Z 并得到 1 分钱的补偿 因为 B 认为 Y 比 Z 好 再用 Z 换回 B 的 X 这样下去 B 的财富就会源源不断流失到 A 的腰包里 如 果是 这样 B 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理性的 消费理论也无从建立 假定 4 非满足性假定 Nonsatiation Assumption 非满足性假定也叫单调性假定 Monotonity Assumption 可

10、以简单地表述成 对于非 有害品 有好于无 多好于少 即给定 X X1 X2 Xn 和 Y Y1 Y2 Yn 如 果 Xi Yi 但 Xi Yi i 1 2 n i j 则必有 XY Xi Yi 分别表示消费束 X Y 中的一 个元素 f 同样 如果消费者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消费者的财富也会无谓流失 例如 A B 两 人都承认消费束 X 和 Y 中的其它元素都相同 只有第 j 种非有害品不同 且 Xj Yj 假定这 种非有害品单价只有 1 分钱 尽管很小 A 认为 XY B 则认为 XY 差价为一元 初始 分配是 A 拥有 Y B 拥有 X 则 A 用 Y 换回 X 并得到 1 元补贴 因为认为

11、 Y 比 X 好 fp 显然 对于消费束 a b c d e f 有 ffa 因为鸭蛋相同时 f 有更多的啤酒 ffb 因为 f 有更多的啤酒和鸭蛋 dff 因为啤酒相同时 d 有更多的鸭蛋 eff 因为 d 有更多的啤酒和鸭蛋 但 f 和 c 以及 a 和 b 都无法比较 因为 c 和 b 的啤酒多 但鸭蛋少 偏好与偏好假定为我们借助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 无差异曲线的导出 消费品的多样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消费者的选择具有多样化特点 换言 之 在一定收入水平下 消费者可以购买数量繁多的商品 即消费束中包含的元素可能是很

12、 多的 为了使下面的分析简单化 我们假定消费者在两种商品 啤酒和可乐 之间进行选择 显然 这样的假定是非现实的 但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 这种只有两种商品的选择 理论可以被用来说明多种商品的情况 因为这样的假定既不失一般性 又可以使分析大大简 化 请注意 微观经济学中常常用这样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因为非现实的假定往往并不是 坏的假定 假定消费者某甲对啤酒和可乐有不同的偏好 为达到一定的满足水平 他需要 3 瓶啤酒 和 4 瓶可乐 现在和某甲商量 如果减掉 1 瓶啤酒 再给他多少瓶可乐 某甲才会同意 某 甲的满足水平并没有变化 某甲认为需要增加 2 瓶可乐 这样 某甲的消费束就从原来 3 瓶

13、啤酒 4 瓶可乐 变为 2 瓶啤酒 6 瓶可乐 而满足水平没有变化 换句话说 某甲的两个 消费束对他而言是无差异的 即在图 3 5 中 A B 同样也可以这样和某甲商量 如果增加 1 瓶啤酒 某甲愿意放弃多少可乐 某甲的满足 水平没有变化 某甲认为可以放弃 1 瓶可乐 这样 某甲的消费束就从原来的 3 4 变为 4 3 而满足水平没有变化 换句话说 某甲的三个消费束对他而言是无差异的 即在图 3 5 中 A B 且 A C 根据传递性假设 有 A B C 反复这样做 而且假定啤酒和可乐的变化单位可以无限小 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和 A 无差异 因而也彼此无差异的消费束 把这些消费束代表的点连结起

14、来 就形成了某甲消费 啤酒和可乐的无差异曲线 如图 3 5 所示 可见 无差异曲线说明 消费者可以在无差异曲线上选择任何消费束而得到同样的满足 水平 定义 3 4 所谓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指在满足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 下 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的依从关系 或者说 无差异曲线是指在满足消费者效用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的消费束代表的点的轨迹 显然在图 3 5 中 为满足消费者达到 Uo 的效用水平不变 增加一种商品 可乐 的消费 量 就可以减少另一种商品 啤酒 的相应的消费量 或者说 减少一种商品 可乐 的消费量 必须增加另一种商品 啤酒 的相应的消费

15、量 满足效用水平不变时 两种商品数量的依从关 系就是无差异曲线 需要指出 消费者一定的满足水平对应唯一的无差异曲线 把消费者不同满足水平的无 差异曲线描绘出来 就形成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族 如图 3 6 所示 右上方的无差异曲 线代表更高的满足水平 二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为进一步认识无差异曲线全貌 下面我们对无差异曲线的性质进行分析 性质 1 如果两种商品是非有害 非自由的经济物品 则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性质 1 说明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 即为了保持一定的满足水平 消费者可以用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Q1 代替一定数量的另一种商品 Q2 换言之 Q1 和 Q2 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

16、替代性 我们用反证法给出如下证明 如果无差异曲线斜率可以为正 如图 3 7 中 AB 段所示 在无差异曲线上任取两点 A Q 和 B Q A 1 A Q2 B Q1 B 2 Q Q Q 根据非满足性假定 必有 BfA 但由于 A B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 线上 故有 B A 两者矛盾 所以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只能为负 证毕 B Q2 A 2 B 1 A 1 性质 2 如果消费者是理性的 则对应不同满足水平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但 也不一定平行 同样用反证法给出如下证明 设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相交 如图 3 8 中 U1 和 U2 相交于 A 在两条无差异曲线上任 取两点 B 和 C Q Q C B 由非满足性假设得出 C Q2 B Q2 C 1 B 1 A 与 B 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 A B A 与 C 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 A C 由传递性假设 A B C 即 B C 与前述结果矛盾 所以 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证毕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并不意味着一定平行 几何知识告诉我们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不相交则平行 但这一结论对曲线不成立 两条无差异曲线可以无限逼近 但可以永不相交 如图 3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