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003627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D.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士”从贵族阶层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期“士”出现了较多的分层,这些“士”的出现适合了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

2、争对人才的需要,这一变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僚政治是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士”阶层的分化属于官僚政治的内容,并非推动官僚政治形成;B选项错误,土地私有的出现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C选项错误,百家争鸣的根源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孟子说:当今世道衰微,充满荒谬之说、暴虐之行,“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春秋。由此可知孔子主张A. 民贵君轻B. 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D. 仁者爱人【答案】B【解析】从材料“当今世道衰微,充满荒谬之说、暴虐之行,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而作

3、春秋。”可知孔子对于春秋时期混乱的社会状况不满,他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期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 “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故A项排除。“为政以德”和“仁者爱人”都是孔子的思想,但与题意无关,故CD两项排除。3.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A. 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B. 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 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 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论语比较重视礼和仁,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这反映出儒家和道家不同的人生追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两者本质上都

4、赞成君权神授;B选项错误,孔子和老子都处于春秋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同;C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论语重视礼和仁,这不能说明顺天有为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 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C. 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 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答案】D【解析】材料“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来自于老子道德经,反映了道家不为天下先,遵循自然,清静无为,谦虚谨慎,以慈悲怀天下的思想,

5、故D正确;材料属于道家经典,不是反映儒家仁爱思想,故A错误;尚贤节用属于墨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儒家孔子主张维护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总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答案】D【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各派思想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道家主张无为而知,顺其自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这与题干中的

6、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符合。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利用权术来驾驭大臣。这与题干中的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符合。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与题干中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符合。儒家主张仁者爱也等等这与题干中的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符合,所以选D。6.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政治关系上,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A. 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B. 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C. 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D. 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思想,主要是服务于大一统专制通知的需要,D正确;A中男尊女卑不符

7、合材料主旨;宗法制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仍属与宗法制内涵。7.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A. 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B. 强调遵从纲常伦理C. 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D. 废弃郡国并行体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既是社会的“至上神”,董仲舒强调“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郊祭就是郊天之祭反映了对上天的敬畏,尊天地从而可以贵君权,因为天子受命于天,从而神话皇权,故选A;材料中未提到说明伦理纲常的重要性,故排除B;董仲舒的时代,儒学刚刚获得独尊的地位,不可能得到

8、提升,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8.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 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B. 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C. 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D. 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父为子天,有隐无犯”“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等信息可知,唐朝法律规定告发犯罪的亲属会受到极刑,主张应以孝治天下,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唐朝法律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与百姓的个性无关,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伦理道德渗透到法律中,

9、而不是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B项错误。材料强调唐朝法律规定告发犯罪的亲属会受到极刑,这不是法制具有理性精神的体现,D项错误。9.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记述出处(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史记吕太后本纪“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史记平淮书A.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C. 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D. 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答

10、案】A【解析】【分析】【详解】西汉前期实行“无为而治”政策,从材料中的“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遏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来看,这种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自主发展”,排除D项。10.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儒学趋向平民化发展C. 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D.

11、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答案】D【解析】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正确;A是魏晋时期;B中平民化不符合事实;C中神秘化是汉代。11.宋代理学家吕祖谦说:“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具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低)升高,自近及远”下列言论与这一说法意思相近的是A. “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D. “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答案】D【解析】由材料“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具有

12、科级循是而进,自卑(低)升高,自近及远”可以得出,其强调为学应该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与朱熹的格物致知相似,D符合题意;没有涉及认识论的内容,A不正确;BC属于心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方法论有所掌握,朱熹主张穷理的方法为“格物致知”;陆九渊则主张“致良知”,结合材料内容加以选择即可。12.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A. 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B. 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C. 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D. 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 “天人

13、合一”和“天人不二”来看,宋代理学主要探讨天人关系,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本体论问题,排除B;由材料“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合一”和“天人不二”,可见在天人关系上均赞成天人合一,故选C;材料无关认识论问题,排除D。13.王守仁不待朝命而辞官,招致“擅离职守、非议朱熹等”攻击。他的弟子何心隐放弃科举,在乡尝试聚和宗党、合族共财的社会生活而被迫害致死,心学也屡为朝廷所禁。但到了明末,又恢复心学之地位。上述材料说明A.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不同B. 明朝政府放弃了控制思想观念C. 心学从反专制转变为维护专制D. 明朝政局变动影响了心学发展【答案】D【解析】朝廷禁心学朝廷又恢复心学等字眼意在强

14、调心学的发展其实是受朝廷政局变动影响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本质是相同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政府是加强了控制思想观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学也是维护专制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4.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A.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 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 儒学自身存在不

15、足D. 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答案】C【解析】从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中可以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本身存在着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15.明末清初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意在强调()A. 郡县制的改革迫在眉睫B. 郡县制长期存在原因无法解释C. 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D. 郡县制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不得不改革的信息,排除A;材料认为郡县制有利于“古今上下皆安之”,可见郡县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是有利于巩固统治,排除B;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是强调郡县制对稳定统治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存在有其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