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32989481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名师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灰雀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严寒、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识名人,导入新课1、了解“名人”。师:在世界这个大家庭中,有很多了不起的大人物。我们把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称为“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呢?

2、2、回顾列宁。师:在蜜蜂引路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名人,看看这是谁?(出示列宁头像,学生交流列宁资料。)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一边板书一边介绍“雀”字。(引导学生观察“雀”的写法: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5、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看,这就是灰雀,它的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跟它们亲切地打个招呼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

3、件什么事?(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1、重点指导读第1自然段,相机学习生字新词。(1)指四名学生按句子合作朗读第1自然段。(2)小老师领读重点词语,多种方法识字学词。课件出示词语: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学生领读“郊外”时:字理解析:“郊”是“右耳旁”,右耳旁的字一般与地名或区域有关系。“郊”指的就是城市周围的地区。理解词义:教师引导学生用寻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郊外”。(郊野、野外)语言运用:你能用“郊外”来说一句话吗?学生领读“散步”时:区别字音:“散”是一个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读sn。你还知道“散”的另外一个读音吗?分别组一个词。学生领读“白桦树”时:教师出示图片,相

4、机介绍:这就是白桦树,它高大、挺直,树干上还有像眼睛似的节。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带着赞美之情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个词。学生领读“胸脯”时:教师强调:“胸”是后鼻音,“脯”读二声。“胸脯”在哪?(生拍拍自己的小胸脯。)指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月肉旁”,还是形声字。)字理解析:“月”大多数是“肉”的变形,和身体器官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月肉旁”的字?(老师做动作,指脸、脖子、胳膊、腰、腿、脚等,学生说出相应的部位。)学生领读“婉转”时:出示“婉转”在词典中的两个释义: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B.(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课文中的“婉转”应当选第几种?学生领读“面包渣”时

5、:教师强调“渣”是翘舌音。2、指名读其他几个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低”的读音,引导学生区分“低”与“底”,“诚”与“城”。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课文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三)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找一找,圈一圈。(比比谁画得最准确。)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课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有:“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2、分一分,想一想。(比比谁说得最简练。)(1)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想一想,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2)请三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三部分,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3)出示填

6、空,引导学生概括每一层意思。(生每读完一个部分,概括一层意思。)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_。一天,一只_的灰雀_,列宁遇见了_,并与他交流。第二天,列宁又看到_。3、连一连,说一说。(比比谁连得最通顺。)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互说,指名说。4、教师小结方法:我们根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读懂了每部分的意思,再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品读词句,聚焦喜爱1、观察图画,引导说话。(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三只灰雀呢?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惹人喜爱)2、默读第一段,找找描写灰雀的语句,画下来。3、结合相关语句汇报、交流,体会灰雀的“

7、惹人喜爱”。(1)出示重点语句:“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2)创设情境想象“来回跳动”。师:想象一下,这三只灰雀,(手势)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那边的树枝跳回这边的树枝,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这真是(惹人喜爱)。(3)入情入境感受“婉转地歌唱”。师: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你听,(播放婉转的鸟鸣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就叫(婉转)。(4)指导朗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把“来回跳动”读得轻快些,突出灰雀的动态美。“婉转地歌唱”要

8、读出声音的高低变化,读出灰雀“歌声”的动听。)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引导学生齐读。师:如果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树下,聆听着灰雀美妙的歌声,欣赏着它们那欢快的跳跃,我们怎能不爱上这三只灰雀呢?一起来读一读。4、关注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师:活泼可爱的灰雀也同样吸引了一位名人列宁。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1)出示重点语句,指名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2)引导学生抓住“每次”“都”“仰望”“经常”这些词,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3)仰望着灰雀的列宁,会在心里对灰雀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下

9、。(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重点词语下面标好重读记号,着重突出喜爱之情。教师引读。寒冷的冬天,四周光秃秃的,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生读)。养病的日子,孤独又无聊时,三只灰雀给列宁带来了快乐(生再读)。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1、把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按间架结构重新排排队。左右结构:郊、散、胸、脯、渣、敢、惜、低、诚上下结构:步半包围结构:或、者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师按学生要求相机范写,并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练习写一个,把自己写的和书上对照后,再写一个。(强调“散”第四笔的横不要丢掉,“胸”的最后一笔的“竖”不要忘写,“低”注意下面的“点”不要漏掉。)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师相机范写

10、,学生观察后再写。(强调“步”注意下面不要多加点。)4、指导书写“或”,强调笔顺,注意“或”的斜钩和点。五、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灰雀”,一起来闯关吧!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并且熟读课文,下节课咱们比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第二课时一、分类读词,巩固旧知1、分行分色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2、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第一行与灰雀有关,第二行与列宁有关。)3、小结:分类记,我们才能记得牢,用得准。4、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二、研读对话,揣摩心情(一)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

11、导质疑。1、(出示课件)听,灰雀的叫声多么动听!列宁每天到这里都和它们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当列宁拿着精心准备的谷粒来到白桦树下,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那只灰雀回来了)男生齐读第11自然段。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3、过渡: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让我们跟随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看看有什么发现。(二)再读对话,启发思考。1、默读课文的310自然段列宁和男孩的对话。用波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2、交流解决的问题。(灰雀被小男孩捉走了,后来小男孩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12、三)补白提示语深入品读,走进心境。1、品读之一:列宁失之痛。我们仔细地读一读列宁的话,想一想,每句话中包含着列宁怎样的心情?你能填上合适的提示语,并且通过朗读读出这种心情吗?(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课件出示重点语句:(1)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预设:可补充“焦急”,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找不到小灰雀时焦急、难过的心情。指导朗读。指名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2)列宁()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预设:可补充“担心”“担忧”“难过”等词语,在补充提示语时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小灰雀的关心。指导朗读

13、,读出担心、焦虑的语气。指名读,齐读。(3)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引导学生抓住“多好”“可惜”来体会列宁对小灰雀的喜爱和惋惜之情。角色体验朗读。现在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你怎样读才能打动我?(指名读)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列宁真的是自己说给自己听吗?你能读懂列宁的心思吗?(引导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4)列宁()地问:“会飞回来?”预设:可补充“高兴”“喜出望外”,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喜出望外的心情。指导朗读。2、品读之二:男孩得之悔。过渡:列宁用话语

14、和爱鸟的情感打动男孩、感染男孩、启发男孩。这一过程中,男孩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来给男孩的话加上提示语,读懂男孩的心思吧!(学生补充提示语,读句子。)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1)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预设:引导学生填入“吞吞吐吐”“脸红”“惭愧”“小声”等词语,从而体会男孩的矛盾心理。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这时男孩为什么想讲又不敢讲?他会想些什么?(2)男孩看看列宁,()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预设:可补充“坚定”“鼓起勇气”,引导学生体会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指导朗读。(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想象: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了解引用对话的两种形式。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A.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B.“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3、练习整体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四)质疑内容,完成课堂小练笔。过渡:看,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1、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2、小组讨论交流: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3、引导学生体会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和列宁对孩子的爱护。4、指导朗读。5、出示课堂小练笔: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么说呢?选择一种句式,写下来。出示:(1)灰雀说:“_。”(2)“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