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2984438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考点一:分子与原子1.水结成冰是由于( )A 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B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 水分子变小了D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2.下列事实对应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说明CO2分子很小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氯化钠B 金C 氢气D 金刚石4.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 分子体积变大B 分子间隔变大C 分子数量增多D

2、 分子碰撞频率减小5.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B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 “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 “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6.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 分子由原子构成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7.下列分子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分子间隔变小B 分子数目变多C 分子本身起了变化D 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间去了8.实

3、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比。(填正或反)9.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

4、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2)实验现象: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AB烧杯中的现象_。(3)你的猜想:_。(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考点二:原子的构成1.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B 该原子表示氧原子C 该原子表示氟原子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2.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实心球体B 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

5、子中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D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A Co1个一氧化碳分子B 3Fe3+3个亚铁离子C 2SO422个硫酸根离子D 4N24个氮原子4.卢瑟福所做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粒子通过,说明_。一小部分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_。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说明_。5.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氮原子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 ;(3)铁离子的符号_。考点三:元素1.下列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 B C D 2.“21金维他”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铁、钾、钙、锌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A 单质B 元素C

6、分子D 原子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 )A COB H2OC N2D C4.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A B C D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6.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氟原子;(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考点复习演练专题十四:物质的构成参考答案考点一:分子与原子

7、1.水结成冰是由于( )A 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B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 水分子变小了D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没有停止,只是减慢了,并且水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这一过程中改变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2.下列事实对应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说明CO2分子很小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答案】D【解析】A选项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是

8、正确的叙述;B选项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很小,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说明分子可再分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故答案选择D。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氯化钠B 金C 氢气D 金刚石【答案】A【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如氯化钠。故答案应选A。4.干

9、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 分子体积变大B 分子间隔变大C 分子数量增多D 分子碰撞频率减小【答案】B【解析】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后变为气体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故选B。5.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B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 “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D “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D【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增加可燃物,而与着火点无关,

10、错误;C.“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了含碳量,从而将其转化为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将铁杵磨成针,只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故选D。6.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 分子由原子构成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答案】C【解析】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C。7.下列分子变化中,

11、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分子间隔变小B 分子数目变多C 分子本身起了变化D 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间去了【答案】C【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的分子,是化学变化。故选C。8.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12、。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比。(填正或反)【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9.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

13、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2)实验现象: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AB烧杯中的现象_。(3)你的猜想:_。(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答案】(2)液体变为红色 ;无明显变化,烧杯中酚酞变红;(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考点二: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